浅谈高中历史引导式教学模式

时间:2022-05-18 05:54:11

浅谈高中历史引导式教学模式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掌握教材,只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了教材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其次就是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就是要教学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而在这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改革教学模式,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的教学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育才真正变得有意义。本文就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式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大有好处,能够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应该选择和坚持的一种有力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体会;教材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17-02

从事了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之后,笔者从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和心得。在经过了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多年的教学中,我既有过辛勤的付出,也获得了宝贵的磨练和经验。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可见,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必然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再经过无数次教学实践而得来的。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为了解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而出现的。引导式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适应教学的改革,是我们应该推广的教学手段。

一、“导引式”教学的涵义

高中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逐渐的走向成熟,其认知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这时期的学生不再需要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喜欢自己探究知识,他们有着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有着一股什么都不怕的勇气,因此,我们不能再继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了,也不能推行“应试教育”的理念。在此背景下,新课改诞生了,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导引式教学的核心涵义就是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不再“主宰”课堂,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引导式教学分为四个步骤组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重点讲述、巩固演练。从这四个步骤中我们不难看出,引导式教学是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

二、引导式教学的四个程序

1.自主学习。众所周知,自主学习就是给定学生一个课题,让学生自己寻找探究的策略和学习思路,然后按照自己所定的这一套学习方案来进行自我学习。但是自主学习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有一个教学目标做指引,这个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指南针,指引着学生的学习航程。自主学习从阅读和搜集材料开始,然后对材料进行整合、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结论并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整理和归纳能力,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能够逐渐了解并掌握新知识的基本结构。针对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我们应该引导他们阅读学习,以便顺利的实现引导式教学的第一步――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先教学生怎样列提纲,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教师要“言传身教”,亲自为学生列几个提纲,通过自己的举动告诉学生列提纲的要领,接着再指导学生列提纲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提纲的几种制式等等基本知识。

2.合作与探究。引导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合作与探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引下,互相帮助,密切配合,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小组外又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检验自己的不足。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以挖掘学生潜能为目的,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为目标,以讨论为基本形式的。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经过阅读之后,学生再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在讨论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小组都无法解决,那么可以通过和其他小组的沟通来寻求解答,或者向教师求助。例如,在教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这一课时,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方式。提前交代学生事先预习新课,然后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列出提纲,提纲的内容是学生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各小组成员分别说出自己的提纲,然后各小组选出大家共同认为有探究价值的题目来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接着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进行小组之间的沟通互动,最后教师来进行总结,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升华性的问题,为什么儒家思想会在明清之际如此活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这些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再次引发学生的讨论研究。

3.精讲点拨。教师在精心备课时,要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要能够预知学生可能会出现疑虑的地方,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找出那些容易误导学生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精讲。一般来说,历史教学,就是要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性质、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重点论述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和政治主张,教师必须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演练。引导式教学的最后一步就是巩固演练,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学生,学生已经对课程知识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接下来就需要教师来安排巩固练习了。以往的巩固练习就是课后习题,这样的方式未免太枯燥。倒不如来一个有趣味的巩固演练方式,比如说,可以安排学生做一场辩论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角色扮演,重现历史事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例如如何评价李鸿章、等人物。当然,还是不能够完全的“抛弃”习题练习,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题型,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进行巩固。

上一篇:从学科内容出发优化思想品德课堂问题设计 下一篇:“三边”教学法与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