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式对菜油两用菜薹中双10号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2-05-18 05:38:07

不同栽培方式对菜油两用菜薹中双10号产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通过不同的栽培方式,增加菜油两用型油菜菜薹产量,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为菜油两用型油菜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菜油两用油菜“中双10号”进行了移栽、开沟条播、撒播、密度等不同栽培方式试验,测定其对菜薹产量的影响,得出最大效益的种植方式。[结果]结果表明,菜油两用油菜“中双10号”采用撒播、用种量为4 500 g/hm2时其可采摘到最大产量的油菜菜薹。[结论]采用撒播、密播可提高油菜菜薹的产量。

关键词 油菜;产量;相关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099-01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桂北是广西油菜主产区,农民历来都有种植油菜的习惯,特别是利用冬闲田,不与其他作物争地,其还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但传统的油菜种植以收获油菜籽为唯一目的,生产效率较低,经济效益不理想,导致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大量冬闲田荒弃,因此如何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农户冬种油菜的积极性,成为目前充分利用冬闲田、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对一些早熟双低油菜品种采用摘取主茎菜薹+收菜籽的方式可明显提高油菜的种植效益[1-3]。“中双10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核不育材料和选育的双低油菜新品种和新品系组配基础群体,经品比和多点鉴定选育而成。经多代品质分析,芥酸硫甙含量均达国际双低标准,优于国内标准。该品种摘取一季主茎薹后,植株能迅速长出腋芽,形成粗壮的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单株角果数不减少,因而能保持较高的菜籽产量,可达到既收菜薹又收菜籽“一种两收”的目的。本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该组合菜薹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试验地土壤为水稻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供试油菜品种为双低菜油两用品种“中双10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不同的栽培方式(育苗移栽、开沟条播、整厢撒播)及种植密度(12.0万株/hm2、16.5万株/hm2、22.5万株/hm2、3 750 g/hm2、4 500 g/hm2),共7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面积15 m2(2.5m×6.0 m),各处理见表1。

1.3 试验方法

试验各处理统一于2013年10月12日播种,底肥为芭田复合肥(15-15-15)600 kg/hm2和硼砂15 kg/hm2。摘完主薹后追施尿素150 kg/hm2,油菜于1月25日陆续出薹,2月5日开始摘薹,3月19日摘薹结束,其采摘的菜薹为主薹、一次侧薹、二次侧薹,对各处理产量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摘薹各处理菜薹产量均较高,平均达15 351 kg/hm2,以撒播、用种量为4 500 g/hm2的菜薹产量最高,达19 274 kg/hm2(表2)。处理1和处理2之间差异极显著,处理6和处理7之间差异极显著,说明密植有利于提高菜薹的产量。综合考虑到移栽的成本等,建议生产中以选用撒播为主,密度为4 500 g/hm2的栽培方式。

3 结论与讨论

油菜在生产种植中,不同密度对油菜菜薹和菜籽产量的影响很大,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油菜菜薹的采摘量。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6]。同时,建议“油蔬两用”的油菜品种栽培应该选择前期生长进程较快、分枝能力强的高产品种,才能确保菜薹早上市、产量高。

4 参考文献

[1] 王淑芬.播期和密度对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菜薹与菜籽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3):80-81.

[2] 王淑芳,吴晓芸,汤雷,等.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效果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7):85-86.

[3] 胡茂龙,戚存扣,浦惠明,等.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效应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1,39(5):100-101.

[4] 赵燕,胡金和,黄海燕,等.播种量和摘薹高度对优质油菜菜油两用栽培效益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2):17-18.

[5] 陈社员,官春云,王国槐,等.不同栽培方式对菜油二用油菜新品种湘杂油780菜薹和菜籽产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08,22(3):42-45.

[6] 斐正峰.摘薹对不同密度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1998(3):33-34.

上一篇:加盟长春净肤堂皮肤病专卖店 总部给办理皮肤病... 下一篇:受益的人一个接一个 他们都说花旗松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