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新品种粮花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06 06:36:59

花生新品种粮花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阐述了粮花2号的选种过程、产量表现、示范产量、特征特性、适宜地区等,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花生;粮花2号;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2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060-02

花生是我国以及河南省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花生出口已占国际市场的45%以上的份额。因此,培育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我国及河南省花生生产实际笔者选育出了高产稳产大花生新品种粮花2号。粮花2号花生新品种由河南省粮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3年用漯花6号为母本,潍花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参加全国北方区区域试验,其荚果和籽仁平均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分别比对照种花育19号增产16.0%和16.5%。2013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其荚果和籽仁平均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分别比对照种花育19号增产10.9%和16.8%。2014年通过国家鉴定(国品鉴花生2014011)。

1 选育过程

2003年河南省粮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漯花6号为母本,潍花7号为父本杂交,2004年种植F1并南繁加代,然后用一粒传法本地和南繁种植,2006年F5进行单株选择,系谱号06-34-01。在2007年种植株行,2008年进行品系鉴定,2009年度品系比较试验中平均产量4 615.5 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20.45%,2010年品系比较试验中,产量4 554.75 kg/hm2,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4.33%。2011―2012年推荐参加全国北方花生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2014年通过国家鉴定。

2 产量表现

2.1 试验产量

2011年全国北方区区域试验,粮花2号在16个试点参加大粒二组区域试验的14个品种中,其荚果平均产量4 678.5 kg/hm2,籽仁平均产量3 302.55 kg/hm2,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分别比对照种花育19号增产16.0%和16.5%。

2012年全国北方区区域试验,粮花2号为续试品种。在2012年试验中,该品种在16个试点参加大粒一组区域试验的16个品种中,其荚果平均产量5 569.95 kg/hm2,籽仁平均产量4 063.80 kg/hm2,分别居参试品种第4和第3位,分别比对照种花育19号增产11.1%和11.1%。

2011―2012年2年平均产荚果5 124.3 kg/hm2,籽仁3 683.25 kg/hm2,分别比对照种花育19号增产13.55%和13.8%。

2013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参加生产试验的8个品种中,粮花2号在17个试点荚果平均产量4 615.35 kg/hm2,籽仁平均产量3 315.3 kg/hm2,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分别比对照种花育19号增产10.9%和16.8%,增产点率88.2%。

2.2 示范产量

2.2.1 高产示范。2013年在临颍县建立了3个粮花2号百亩连片高产示范田,共计面积28.67 hm2,分别设在颍河故道的杜曲镇龙堂村、台陈镇席贾村和本公司的科技示范园,播种密度16.5万穴/hm2,8月30日组织有关专家对高产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平均荚果产量6 549 kg/hm2,比对照豫花15平均增产11%。验收专家一致认为:粮花2号品种具有高产增产潜力大、综合抗逆性好、丰产稳产性好,较好地解决了花生高产与抗病早熟、高产与稳产呈负相关的矛盾。解决粮油争地矛盾,适应于麦垄套种的理想品种。

2.2.2 高产攻关。通过对粮花2号的高产攻关,可以充分挖掘其高产潜力及高产配套技术进行熟化集成,通过高产攻关,一点带面,辐射带动花生产业发展。2013年8月30日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5个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平均荚果产量7 693.5 kg/hm2,创造了漯河市花生高产记录。

3 特征特性

粮花2号为普通型直立大花生,连续开花。全生育期128 d。株高41.3 cm,第1对侧枝长43.9 cm,总分枝数7条,结果枝数6.1条。叶片长椭圆形,叶色深绿。连续开花,花色深黄。荚果普通型形,网纹深,种仁椭圆形,种皮深红色,无油斑,无裂纹,1 kg果数525个,1 kg仁数1 089个,百果重248.3 g,百仁重103.1 g,出米率71.8%。粗脂肪含量54.43%,粗蛋白含量23.23%,油酸含量42.95%,亚油酸含量35.8%,油亚比1.26。种子休眠性强,抗旱性中等,耐涝性强。

4 品质及抗病性鉴定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平均粗脂肪含量56.36%,粗蛋白22.73%,油酸43.3%,亚油酸35.5%,油亚比1.22。高感黑斑病,易感网斑病。

5 适宜地区

该品种于2011―2012年通过全国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13年通过全国花生品种生产试验。2014年8月经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建议在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北京、河北、辽宁大花生适宜地区种植。

6 栽培技术

6.1 适期播种

地膜覆盖栽培以4月5―10日为宜,麦垄套种以5月15―20日为宜,春播露地栽培以5月1日左右为宜,夏直播应在6月10日前播种[1]。地膜覆盖、春播密度为13.5万穴/hm2,麦套15.0万穴/hm2,夏直播16.5万穴/hm2,每穴播2粒。

6.2 田间管理

以促为主,后期宜保。重施磷钾肥,适施氮肥。麦套花生麦收后,应及时中耕灭茬,早施追苗肥,促苗早生快发。坚持施足底肥,配方施肥,缺钙土壤要补施钙肥(用石膏粉拌种,酸性土壤撒生石灰调节酸碱度),在花生生长后期喷施叶面肥,通过养根保叶,提高花生结实率和荚果饱满程度,粮花2号是一个高产型品种,增产潜力大。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后期的养分供应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磷酸二氢钾是高效磷钾复合肥,在花生结荚期喷洒,经过花生叶面吸收后,能够保障花生后期干物质合成、积累,可满足果针生长发育的需要,增加饱果数,提高粒重和出油率。对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荚果饱满、防止花生后期早衰,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高产地块,7月下旬若株高超过40 cm,应及时控旺防倒。后期注意养根护叶,及时收获[2-3]。

6.3 病虫害防治

防治花生叶斑病,可用75%百菌清2.25 kg/hm2喷雾防治,同时,兼治花生锈病,也可用井冈霉素1.5 kg/hm2或者硫磺胶悬剂225~300 kg/hm2,叶面喷洒[4-5]。防治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用48%乐斯本乳油3 L/hm2加适量水稀释后与15 kg/hm2细沙拌匀,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对细干土22.5~37.5 kg/hm2混匀后,结合培土迎针掩埋于花生附近。防治棉铃虫、造桥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当百墩幼虫(卵)30头以上,且30%为米黄色个别已孵化,应在幼虫3龄前,用苏云金杆菌喷洒叶面,或者用高渗阿维菌素48~60 g/hm2对水900~1 125 kg/hm2喷施,或用菊酯类杀虫剂低剂量喷雾防治。

7 参考文献

[1] 葛秀荣.早熟花生新品种豫花6号及其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1994(6):7-9.

[2] 任丽,王建设.花生产量性状相关分析与简化考种[J].花生科技,1999(2):32-33.

[3] 徐宜,甘新民.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花生科技,1992(2):24-28.

[4] 张保亮,何延成,李伟锋,等.河南花生主要构成因素及高产育种分析[J].花生学报,2003,32(增刊):2.

[5] 谭忠,王棣华.花生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对单株产量的选择效果[J].中国油料,1991(1):20-23.

上一篇:娘心蒸碗豆腐脑 新增酱爆牛肉卤汁 下一篇:彰武县高油115等玉米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