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鲁姆知识目标理论的初中科学教学评价

时间:2022-05-18 02:30:10

基于布鲁姆知识目标理论的初中科学教学评价

摘 要:本文将阐述初中科学教学评价的目标、教学评价的的主体性、教学目标控制论、教学评价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并通过分析初中九年级学生的科学成绩来举例说明运用布鲁姆知识目标理论对中学科学教学评价的过程。

关键词:布鲁姆知识目标理论 教学评价 初中科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82-0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层次性,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主要类别,依次是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二是具有可测性,认为制定教育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的评价。

一、科学教学评价目标

科学教学评价主要目标是为了下阶段“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更优化、更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促进“教”“学”双向发展。目前教学评价体系在不断优化,但是我们不能单纯把眼光放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而是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不断追求积极向上的“变”,往往这就需要教学评价。强调科学教学评价中的目标,正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普遍存在着相反或不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学评价要始终以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中心。

二、科学教学评价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中应当有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一方面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教师合理构建课堂。师生双向互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各自提升。

2.教学目标控制论

这涵盖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的控制,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活动要把握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以一定的目标开展学习活动。这也就是说对学习的教育或者课堂教学如何去判断其好与差,唯一的标准就是看对教育或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它包括目标的最终结果和实现这一结果所付出的价值,也就是效率。

3.评价客观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结果是否具有客观性、科学性都将直接影响到评价效果。把握住科学教学中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是立项的客观指标体系,是对教学评价中质、量、度的系列表现,反映着教学评价的客观真理性,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参照标准,从而使评价客观性、科学性得以保证[1]。

三、教学评价的过程

评价的过程以学生发展为理念,由侧重甄别与选拔转向侧重发展,由关注结果评价转向关注过程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关注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这些观念的转变要深入,要落实于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学过程的评价也不能单纯以学生某次测评获得的总分作评断,而可以根据布鲁姆知识目标理论来进行判断。运用该理论进行分析的模拟案例:浙江省某校初中九年级两名学生在一次模拟考结束后,两人本次科学考试科目的成绩都为160分。(卷面满分为200分)以下表示两位同学本次科学科目总分X、布鲁姆知识目标总得分Y、在布鲁姆知识目标的各个层次所获得的分值。

甲同学的布鲁姆知识目标得分=1×12+2×27+3×27+4×27+5×40+6×27=617

乙同学的布鲁姆知识目标得分=1×40+2×27+3×27+4×27+5×12+6×27=505

如果单纯从本次模拟考总分(X)来判断,我们觉得甲、乙同学的知识水平不相上下,但是通过布鲁姆知识目标理论得分(Y),不难发现甲、乙同学存在一定的差距。甲同学属于基础题易失分、难题易得分类型的学生。那么就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对其作出可能分析:

① 甲同学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能比较喜欢钻研难题,在同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向性”学习;

② 甲同学在考试的过程中做题马虎,常常容易题失分;

③ 甲同学在考核的过程中,出现作弊的可能性;

然而乙同学虽然能保证基础题得分,但是难题得分不高,对乙同学的学习建议,加强难题的训练。

上述分析方法依据布鲁姆知识目标理论,是在对试卷内容类别甄选的基础上再加上内容的权重比例进行分析的,这样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假设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两名学生最后所得的布鲁姆知识目标得分仍然相同,但是他们所花费的做题时间不相同。那么自然耗费时间较少的同学,对于知识的掌握较另一名同学好。这是在两个维度(布鲁姆各个层次分值、权重)分析中学生的测试成绩的基础上,发展为三个维度上(布鲁姆各个层次分值、权重、做题速度)综合考评该两位中学生的成绩,这也正是教学评价从单一转向综合评价的体现。

教学评价对于科学来说,不单单只是一个过程的终结,相反是一个新学习阶段的开始。基于教学评价的后续科学科目学习,将会是一个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绩效进行总结、优化的过程。这不是一个结束的过程,而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怀满.试论教学评价的目标导向原则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44).

作者简介:应湾湾(1991年10月),女,浙江台州人,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科学教育。

徐滨(1992年1月),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科学教育。

上一篇:对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探讨 下一篇:浅谈初中体育课的快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