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猕猴桃主要病害及其有机病害治理技术

时间:2022-05-18 11:24:18

湖北猕猴桃主要病害及其有机病害治理技术

摘要: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病虫害是制约有机猕猴桃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湖北省猕猴桃病害的调查,发现湖北省猕猴桃主要病害有猕猴桃溃疡病、花腐病、黑斑病、根腐病、黄化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分别就10种较常见病害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其有机病害治理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病害;发生规律;有机病害治理技术;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6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0-2307-05

The Occurring Regularity and ODM Technology of Organic Kiwifruit

Diseases in Hubei Province

YANG Qing-ping1,WANG Li-hua1,XIE Zhi-bing1,HU Nan2

(1.Hubei Engineering College Shengkeyuan,Hubei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tic Friuts and Vegetables,Xiaogan 432000,Hubei,China;2.Xiaonan high School, Xiaogan 43200, Hubei, China)

Abstract: Controlling kiwifruit pest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kiwifruit.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ng Hubei organic kiwifruit disease showed that the main diseases of Actinidia in Hubei province had more than 10 kinds mainly including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disease,flower rot,black spot,root rot,Chlorosis and root knot nematode disease etc. The symptoms,occurring regularity and ODM technology of kiwifruit diseases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 organic kiwifruit(Actinidia deliciosa); disease; occurrence; ODM technology; Hubei province

基金项目:特色果蔬质量安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一般项目(2013K18)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定义,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或基本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是一种改善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产管理系统[1]。有机猕猴桃是一种在无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的,在加工、包装和贮运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认证的猕猴桃。有机病害治理技术即ODM(Organic disease management) 技术,是指不用化学防治而用生物、农业及物理的防治方法来防治病害的技术。中国1988年加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并于同年开始试点开发有机果蔬、茶叶、大豆及大米等。随着有机果蔬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湖北有机猕猴桃规模也不断扩大,在有机猕猴桃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病虫害,目前关于猕猴桃病害有机防治技术方面的报道较少。通过对近几年湖北猕猴桃园主要病害的种类、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进行初步调查和研究,总结了其ODM防治技术,为有机猕猴桃生产提供参考。

经调查,湖北省猕猴桃的主要病害有10余种,其中威胁较大的包括猕猴桃溃疡病、花腐病、黑斑病、根腐病、黄化病和根结线虫病等。

1猕猴桃溃疡病及其ODM技术

猕猴桃溃疡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引起的细菌性病害[2],主要危害猕猴桃的枝干,也危害叶片和花,严重时造成猕猴桃整株枯死。猕猴桃溃疡病1980年在日本静冈县首次发现,现已经成为危害猕猴桃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1.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1.1.1危害症状猕猴桃溃疡病主要危害猕猴桃主干,感病植株最初从发病部位溢出乳白色黏质菌脓,划破皮层可见韧皮部变灰腐烂。植株进入伤流期后,病部的菌脓与伤流液混合从伤口漫溢出,呈锈红色。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后导致病部以上的枝干坏死,也会向下部扩展导致地上部分枯死或整株死亡。叶片发病时,叶片上有退绿小点,后发展为褐色斑,湿度大时病斑湿润并有乳白色菌脓溢出。叶片上产生的小病斑较多时会相互融合形成枯斑,秋季叶片病斑呈暗紫色或暗褐色,叶片容易脱落。花蕾受害后不能张开,变褐枯死。

1.1.2发病规律低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病,旬平均气温在0 ℃开始发病,2~15 ℃之间病害流行速度快,15 ℃以上病害流行速度趋缓,当旬平均气温达20 ℃左右时,病害基本停止蔓延。在湖北猕猴桃产区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开始出现溃疡病症状,5月气温上升,树干上的病情稳定,9月中旬主要危害叶片。溃疡病菌能感染植株伤口,可当年发病产生病斑,也可在伤口部位潜育发展,直到第二年春季才表现出发病症状。猕猴桃溃疡病菌主要在发病的枝蔓上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春季病原菌从病部溢出,传染到新梢、叶片,再到枝干。溃疡病菌可通过风雨、昆虫、修剪等传播,从气孔、水孔、皮孔、伤口(虫伤、冻伤、刀伤)等侵入植株体内,但病菌不能通过干枯的落叶和土壤传染。

1.2ODM技术

1.2.1选择抗性强的品种美味猕猴桃比中华猕猴桃抗性强,红阳、海沃德、秦美相对较抗此病。要在无病区引种,严禁在病区引种,引回来的种苗要消毒,如果发现病苗立即销毁深埋。

1.2.2加强肥水管理以施有机肥为主,避免单纯施氮肥,灌水适当,避免树体虚旺,树冠郁闭。

1.2.3加强冬季综合管理及时清园,冬季修剪后将病枝、枯叶、僵果等全部清理出来集中烧毁处理;冬季气温波动较大易造成猕猴桃冻害诱发猕猴桃溃疡病,可采取建造防护林,树干包扎、涂白等措施加以防治。

1.2.4避免受伤如修剪、折枝、叶蝉危害等造成的叶片和树体伤口容易被感染,应及时治理虫害,严禁用修剪过病枝的工具继续修剪健康枝。修剪操作时,可用两把修枝剪,一把剪有病树,一把剪无病树,剪下的带病枝叶及时销毁或深埋。

1.2.5药物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依靠农业措施进行防治,但在已经发生的有机猕猴桃园里,可以适当选择药物防治。药物防治也应该以预防为主,可在2月底至3月上旬伤流期开始每隔10 d向树体喷1次农用链霉素1 000倍稀释液,以杀死树体上的病菌;9月中下旬果实采收后可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施3~4次,在树干及枝条上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黏附在树体表面;从1月开始定期清园,发现该病立即剪去发病枝条,对已经发病的树干,可用刀沿病斑0.5~1.0 cm处深达木质部刮去发病组织,并及时在病部涂抹农用链霉素300倍稀释液或21%过氧乙酸水剂2~5倍稀释液,连续涂抹2次,每隔15 d 1次,也可涂抹渝峰99植保。

2猕猴桃花腐病及其0DM技术

猕猴桃花腐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是由绿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Viridiflava)和丁香假单胞菌等引起的花部和幼果病害[3],严重时会引起大量落花落果和畸形果。

2.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2.1.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花和幼果,染病的花瓣常为褐色,腐烂,似烫伤状,附着在幼果上不脱落,后逐渐扩展到幼果,病果易脱落。

2.1.2发生规律病原菌可在叶芽、花芽上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中越冬。在湖北省早春病原菌可随风、雨、人类活动在园内进行传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透气和透光差的果园易发病。

2.2ODM技术

2.2.1冬季清园冬季及时清除并销毁带病枝叶和落果。

2.2.2合理修剪夏季应及时剪除病虫枝、下垂枝和徒长枝,反复摘心使树冠通风透光。

2.2.3科学合理追肥,增强树势在生长季节施人粪尿或沼肥,可以提高树体的抗逆性。

2.2.4药物防治在采果后至萌芽前喷洒1%波尔多液80~100倍稀释液2~3次;萌芽到花期可喷洒农用链霉素2~3次,花期喷洒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3猕猴桃根腐病及其ODM技术

猕猴桃根腐病是由担子菌纲蜜环菌属的Armllaria mellea (Fries)Karsten引起的猕猴桃根部病害[4]。

3.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3.1.1危害症状发病初期在根颈部形成暗褐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扩大,后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病部皮层和木质部逐渐腐烂,有酒糟味,菌丝大量发生后经8~9 d形成菌核,似油菜子大小,病部下的根系逐渐变黑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3.1.2发病规律在湖北省一般4月开始发病,7~9月发病严重,10月后病情稳定。病菌在根部组织皮层内越冬或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1年以上,病根组织内的病菌和土壤中的病菌是次年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等侵害猕猴桃根系后,病菌更容易通过伤口侵入感病。土壤质地黏重、排水不良的果园较易感此病。

3.2ODM技术

3.2.1高垄栽植合理排灌,防止田间积水6月下旬至8月上旬梅雨季节期间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及时合理中耕除草,增强土壤通气性,但不要伤根。

3.2.2控制负载量,科学施肥冬夏修剪留芽量适中,多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增强树势,不要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3.2.3土壤消毒土壤撒施生石灰或用苦参碱制成的毒土后浅耕,既可以控制病菌,也能对地老虎和蛴螬等地下害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3.2.4药物防治发现根腐病及时刨开土壤晾根,剪除病根,并剪除部分枝叶以降低树体水分蒸腾,用利刀刮除病部腐烂部分并涂抹波尔多液,半月后用新土覆盖,刮伤面积大时,可涂蜡保护。还可采用农抗120 200倍稀释液灌根,小树每株灌10 kg,大树每株灌15~25 kg。

4猕猴桃黑斑病及其ODM技术

猕猴桃黑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猕猴桃假尾孢属的Pseudocercospora actinidiae Deighton引起的叶部病害,也危害果实和枝蔓[5]。

4.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4.1.1危害症状叶片受害初期叶背生出灰色的绒状小霉斑,随后发展为灰色或黑色霉斑。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或褐色,后期叶面产生黄褐色不规则坏死病斑,叶片容易早落。枝蔓如果受害,初期会在皮层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的水渍状病斑,稍凹陷,后纵向开裂肿大,病斑上有绒毛状霉层,严重时病斑扩展绕茎一周,造成枝蔓枯死。果部受害时,一般于6月初出现暗灰色绒毛霉斑,霉层脱落后形成一明显凹陷的圆形病斑,果肉呈紫色或紫褐色,后期果实发病部位变软腐烂。

4.1.2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枝、落叶和土壤中越冬,次年花期前后产生孢子囊,释放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一般树体近地面的叶片首先感病,继而向上部叶片蔓延。在湖北省一般枝蔓在春季被病菌侵染后,病症以潜伏状态扩展,直到9~10月出现病斑并发展达到高峰,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

4.2ODM技术

4.2.1冬季清园清除田间残枝落叶等及时深埋或集中烧毁。

4.2.2施钙生长季节叶面喷施0.5%硝酸钙或土壤撒施生石灰,每公顷可施750 kg生石灰,提高树体的含钙量。

4.2.3药物防治萌芽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春季发病初期及时剪去病枝,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稀释液或40%多菌灵1 000~1 500倍稀释液喷雾,每隔10~15 d喷1次,连喷3~4次。

5猕猴桃果实熟腐病及其ODM技术

猕猴桃果实熟腐病主要是由葡萄座腔菌属葡萄座腔菌(Botryos phariadothide)引起的果实病害,是猕猴桃果实生长后期至贮藏期的常见病害,贮藏期间腐烂率高者达30%以上[6]。

5.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5.1.1危害症状在将要收获的果实一侧出现类似大拇指压痕斑,微微凹陷,褐色,酒窝状,病斑边缘呈暗绿色或水渍状,中间常有乳白色的锥形腐烂,数天内可扩展至果肉中部乃至引起整个果实腐烂。

5.1.2发病规律病菌在猕猴桃树体或果实上越冬,春季雨后子囊腔吸水膨大破裂,释放的孢子借助风、雨、气流外力进行传播,从花和幼果及修剪造成的枝条伤口感染,一般谢花后第三周左右开始侵染幼果,在果实成熟期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5.2ODM技术

5.2.1幼果套袋谢花后一周开始幼果套袋,避免侵染幼果。

5.2.2冬季清园清除修剪下来的猕猴桃枝条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菌越冬场所。

5.2.3药物处理从谢花15 d至果实膨大期树冠喷布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500倍液2~3次,间隔时间为20 d左右;冬季喷5~6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6猕猴桃褐斑病及其ODM技术

猕猴桃褐斑病是由假尾孢霉属病菌Cercospora Fugen引起的猕猴桃叶部和枝干病害[7]。

6.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6.1.1危害症状初期从叶缘开始发病,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随后不断扩展,叶面中部病斑较小,病斑在叶背面呈黄棕褐色。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病斑变黑,发生霉烂;在干旱时叶面卷曲,易破裂,后期干枯脱落。结果枝受害后呈褐色,极易落果。主干受害后树皮粗糙,木质部腐烂,髓心变褐,最后干枯死亡。

6.1.2发生规律在湖北省,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5月晴雨相间期易爆发。叶上病斑逐渐扩大,最终造成叶片干枯脱落。

6.2ODM技术

6.2.1冬季清园及时清除田间病叶病枝深埋或集中烧毁,刮除主干上的病灶。

6.2.2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树势;做好排水和夏季修剪,保持树体通风透光;施适量生石灰。

6.2.3药物防治萌芽期可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4月下旬至开花前后的发病初期喷施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隔10 d左右喷1次,连喷3~5次。

7猕猴桃黄化病及其ODM技术

猕猴桃黄化病属生理性叶部病害[8],主要发生在pH较高的猕猴桃果园内,因铁元素的吸收受到影响或偏施化肥造成,也可因根部病害如根结线虫病引起,或因结果量超载等引发。

7.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7.1.1危害症状发病叶片除叶脉为淡绿色外,其余部分均发黄,叶片小,严重时发白,外缘卷缩枯焦,果实也呈现黄色,甚至致使整株死亡。

7.1.2发病规律在湖北省猕猴桃园区,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7月尤为严重。土壤透气性差的果园和受涝重的果园容易发病。

7.2ODM技术

7.2.1适地栽培选择土壤透气性好、易于排水的地方建园,使土壤的pH保持5.5~7.5。

7.2.2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使用酒糟、醋糟等降低土壤pH;化肥应选用生理酸性肥料或中性肥料;每年秋季施基肥时可混合施入适量(60~90 kg/hm2)的硫酸亚铁。

7.2.3选用抗病品种用美味猕猴桃做砧木嫁接,育成苗比较抗黄化病。

7.2.4药物防治如果发现猕猴桃植株已经染病,可在土壤中施用螯合性铁肥如叶绿灵、叶绿康球肥等。

8猕猴桃根结线虫病及其ODM技术

根结线虫属线形动物门异皮科根结线虫属,危害猕猴桃的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gto),其次为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ranica)[9]。猕猴桃根结线虫雌虫如梨形,乳白色;雄虫线形,透明无色。

8.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8.1.1危害症状受害根部形成虫瘿或肿瘤,如大豆粒状,苗期或成年植株均可感病。苗期受害时植株叶片小,叶黄化易脱落,枝条细弱,植株矮小,生长势较弱,严重时病根腐烂变黑,整株死亡。线虫侵染根所产生的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从而诱发病害的发生。

8.1.2发生规律线虫多以卵囊内的卵和2龄幼虫在根或土壤中越冬,也可以不同虫态在根内越冬。次年早春根系开始发育时卵开始孵化,幼虫在卵囊内蜕皮,呈线性卷曲在卵囊内,2龄幼虫在土壤中活动,伺机侵入新根,在根内发育成熟,雌虫将卵囊排到根外后便死去,如此反复直到落叶时根系进入休眠期,线虫也进入越冬期。

8.2ODM技术

8.2.1加强检疫建立无病土的无病苗圃,严禁疫区苗木进入未感染区是预防的关键。发现有线虫危害的苗木坚决销毁,并对同来源的其他苗木进行处理,可用44~46 ℃的热水浸根5 min或在密封条件下用硫磺熏蒸12 h。

8.2.2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中的腐殖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对线虫不利,并有侵染线虫的真菌、细菌和捕食性线虫。

8.2.3药物防治在3月上旬可在幼虫侵入新根之前用48%乐斯本乳油300倍稀释液或10%的克线磷颗粒剂75~90 kg/hm2与湿土混拌后在树盘下开环状沟施入。

9猕猴桃根癌病及其ODM技术

猕猴桃根癌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土壤根癌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主要危害根颈部和根系[10]。

9.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9.1.1危害症状受害的根系最初形成似愈伤组织的大豆粒大小的肉质肿瘤,起初为乳白色,肿瘤膨大后色泽加深为褐色至黑褐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质地逐渐木质化,肿瘤大小不等。患病植株根系发育不良,细根少,生长缓慢,树势逐渐衰弱,叶片小而发黄,落叶落果严重。

9.1.2发病规律病原在根癌组织的皮层或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病菌主要通过嫁接口、机械伤、虫害伤口侵入,雨水和灌溉水为传播媒介,地下害虫和根部线虫也可导致传播。一般土壤pH较高、土壤黏重、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多的果园发病较重。

9.2ODM技术

9.2.1引种检疫不在有根癌病的地块育苗,不从病区调运种苗。调运进的苗木如发现病株,必须剔除烧毁,并对其他苗木用2%石灰液浸泡1~2 min消毒。

9.2.2药物防治田间发病较轻的植株,可扒开根部土壤,用小刀刮去肿瘤,并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菌毒清水剂30~50倍稀释液涂刷伤口。发病重的植株应销毁,土壤可用溴甲烷熏蒸消毒。

10猕猴桃蒂腐病及其ODM技术

猕猴桃蒂腐病是由葡萄孢菌(Bortrivtytis cinerea Person)引起的果实病害,为猕猴桃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7]。

10.1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10.1.1危害症状发病的果实最初在果蒂处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果实病部保持正常形状,但是切开病果可见果蒂直至整个果实腐烂,散发出酒味。果实表皮出现绒毛状的灰白霉,随后变为灰色。

10.1.2发病规律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在患病部位越冬,依靠气流传播。春季侵染花引起花腐,果实主要在采收、贮藏过程中受感染发病。

10.2ODM技术

10.2.1及时摘除病花并且集中烧毁在春季花期摘除病花可显著降低田间的病源数,减少后期果实感染。

10.2.2药物防治在开花后期和采收前可用甲基托布津喷施防治,采收24 h内可用50%多菌灵粉剂1 000倍稀释液浸泡果实1 min。

11小结

总之,有机猕猴桃病害防治要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防治是有机猕猴桃病害控制的必由之路。在防治猕猴桃病害的同时还应结合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有机猕猴桃病害防治因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由此带来了技术难度和生产成本的提高,如何提高果农的生产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杜宗绪,张洪,张兆欣.国内外有机果品生产技术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34-1335.

[2] 刘青刚.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1(7):38-39.

[3] 张胜菊,闰伯前.猕猴桃细菌性花腐病及其防治[J].植物保护,2004,30(1):87-88.

[4] 吴德义,陈振旺.猕猴桃根腐病初步观察与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1989(4):32-33.

[5] 伏兵.猕猴桃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南方果树,2007,36(1):79-80.

[6] 余桂萍,周洪旗.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5):392-393.

[7] 方绍正,徐祖明.猕猴桃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2):6060-6062.

[8] 孙兆军.猕猴桃黄化病的病因与防治[J].烟台果树,2009(1):46.

[9] 范学科,党占平.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鉴定及其防治[J].山西农业科学,2007(6):71-72.

[10] 朱岁层,舒晓宇,王利静.猕猴桃主要病虫发生规律、测报及防治技术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2009,55(1):122-124.

上一篇:城市文化的视觉传达途径与方法探讨 下一篇: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