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中高段解答应用题能力

时间:2022-05-18 10:41:36

如何提高小学中高段解答应用题能力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难点. 由于它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比较高的思维水平。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其中原因,往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因此,为了使教师和学生不怕应用题,正确的教学策略很重要。 接下来,笔者就对一些应用题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 应用题 解题能力 教学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是一个重点学习的对象可谓“重中之重”,掌握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分析它的思考方法,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使大家明白数学中的定性,认识到学习它的重要性,当然,掌握了学习应用题的知识而不刻苦的练习也是拿不出好成绩的;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他就不会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索其中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采取多种方式:分组讨论、亲自动手操作、自选方式学习,还有情境教学等…

二、加强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必要的数量关系

在小学的数学课标中提出来的,其实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且为生活服务的。那么,同理我们的应用题一样来自生活。要让学生学会怎样解答应用题,就必须先掌握如何分析数量关系,这也是解答应用题的基本功。即使再简单的应用题也有一定数量关系,不要因为题简单而不重视对数量关系之间的分析。必须分析清楚应用题里已知的条件以及问题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数量关系,才能更好的确定如何解决问题。简单的题数量关系很明显,很容易分析清楚的。比如,“家里有3个苹果,爸爸下班又买回来4个,问现在家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容易理清,把本来有的3个和买回来的4个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了。有些应用题虽然简单,但数量关系分析起来显得困难些。比如,“房子前边有5朵红色的花,黄色的花比红色的多3朵,问黄花有多少朵·”有些同学常常理不清题目里面数量之间的关系,一看到”多3朵”就用加法,结果和求共有题目发生混淆。所以,在教学之前,就应该教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看见的一些数量关系。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验算的习惯

1.加强审题训练。审题通俗来说就是读题,读懂题,是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认真的审题,应该从低年级的时候就要开始培养学生仔细读题的良好习惯,一字一句任何符号地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和理解,通过读题弄明白题目中讲的是什么和题目中已知的数量关系与问题两者之间的联系,让同学对题目中的内容有大体的一个印象。

2.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验算是答题的最后一个步骤,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当引起足够重视。验算的方法有:第一种方法是用估算来验算,看计算出来的结果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是否符合,和题意是否符合;第二种方法是使用逆运算法来验算;第三种方法是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来验算,也就是说用另外的方法来进行解题,看这两种办法算出来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说明这题的解答没有问题了。

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融入解题过程

解应用题教学,都应该让学生置身在真实问题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普遍适用性的思考的方法——就是数学的思考方法,才能真正的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这样就必须研究学生解答应用题一般的思维过程,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思考。形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囫囵吞枣,要采用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的方法。也不宜教师帮忙分细、剁烂,再教给学生。应该用一种互动交流的方式,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充分经历,遇到的困难再和同学或者教师交流。要让学生从单单被动接受的方式,转变为自己敢于去尝试、探索,懂得怎样与人合作并交流来更好的学好数学,同时这也是新数学的课程标准。

五、重视培养学生对等量关系的分析能力

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分析出数量关系中的等量。解答的过程其实就是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推理,由已经知道的条件来解答出未知问题的过程。在解题的时候,只有理清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才可以解答出正确的答案。而要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要记住一些常用的等量关系。例如,生产效率×生产时间=生产总量,物品的单价×数量=物品的总价,等等

六、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

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学生用正常的思维方法感觉无处下手,这样的话,学生有可能就会钻进“牛角尖”。对于这样子的题目,教师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转换一下思维方式,从整体把握,全面观察和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关键的问题点,这样解答题目的效果有可能就会好很多了。

七、让学生学会自编应用题

学生如果能自己去编一些应用题就可以更好地对应用题的结构和特征进行掌握,学生编写的应用题的水平也可以看出学生对应用题掌握的程度,以及老师教学的效果。老师对于学生编写出来的应用题要进行审查,来看是否合逻辑,是否与日常生活相符合。如果学生能很好地进行编写,那么就说明学生已经能很好地对应用题进行掌握了。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不能太形式化,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的内容也要符合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与认识能力。

八、拓展变化,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就好像现在的孩子不喜欢穿与别人相同的衣服一样,对于同一个问题,小学生总喜欢有独特的表现,想有自己的创新,不喜欢与别人相同,这就是属于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这种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开放学生的思维模式,布置的作业也要有创造性,尽量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

总结: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独立的解题能力进行培养。教师不能只拘泥于往年的经验,要有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联系,让教学更加地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进行更加积极的学习,更加主动的思考。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从实际出发,让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更加地亲近数学,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地主动。

参考文献

[1]高飞翔.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及数学能力的培养[J]

[2]张银显.刘玉仁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提高应用题应对技巧[J]

[3]安桂成.如何教会学生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J]

上一篇:基于TD—LTE的机器间通信技术研究 下一篇:让作文之树根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