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语作文分析

时间:2022-05-18 02:30:13

江苏高考语作文分析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真题解析】

1.命题透视

江苏省高考语文卷中的作文命题从2006年至今这7年中,差不多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试卷形式的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高三师生的复习),即“引言+标题”的形式。其中,引言的作用一般是对作文标题的含义的阐释,或对作文主题的暗示,或对作文立意的引导。200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中的引言部分援引了三段名人名言,其中孟郊的诗句是从亲情的角度对“忧与爱”作了形象的展示,而艾青的诗句则是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对“忧与爱”作出了具象的描绘;至于罗曼·罗兰的名言,则是用一种形象而又富有理性的语言对“忧与爱”的特质作出了诠释和界定——即“爱”是“忧”的内在本质,“忧”是“爱”的表现形式,而且“忧”是一种能够彰显出生命的伟大、丰满和幸福的爱。读懂了引言中这三则名言的深层含义,再联系作文标题,你自然很容易领会命题者的意图,进而走进命题者设定的立意范围之中——写江苏卷作文是不太容易走题的,当然在立意上也不太容易出新。

2.试题解读

“忧与爱”单看这标题似乎是一道关系型的作文题,但是细加品味它与一般的关系型作文题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忧与爱”不是一个简单的并列结构的短语,这“忧”与“爱”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表与里、外在和本质之间的关系——即“忧”是“爱”表现形式,“爱”是“忧”的内在本质。而且“爱”的表现多种多样,“忧”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所以说“忧与爱”更像是一篇化大为小或者说以小见大的作文。“爱”是一个宽泛的一个话题,但这篇作文却把它限定在“忧中见爱”的范围内。孟郊的母亲为什么“临行密密缝”?原因是“意恐迟迟归”——在对儿行千里的担忧中融入了浓浓的母爱。艾青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原因是“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忧虑中透出赤子之爱。罗曼·罗兰的话更是强调出“忧患时”的爱的伟大,因为“忧”体现出的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乃是一种最深沉的爱。因此,此文最好的命意就是写出一种“忧中之爱”。理解了这一点,作文其实就好下笔了。这一题目可写的东西很多,可以写亲情,也可以写爱国之情;可以写个人、家庭、学校,也可以写社会各个方面;可以写现实,也可以写历史……通过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去认识、感受生活中的爱,进而献出自己的爱。

3.写作构思

写作“忧与爱”时最关键的是要把“忧”与“爱”结合起来写,忧中见爱。与“忧”相关的事很多,比如与身边同学的事、家庭的事,以及社会上的事、国家的事……“爱”则是在“忧”折射出的情感。二者的关系是:忧就是爱的体现,爱是忧的原因。每个人都是因为爱而有所忧虑。因此,写作时候必须注意忧与爱的结合。但这种结合不是平均使用笔力,而是在表现“忧”的同时,揭示出浓浓的爱意和拳拳的爱心。关于体裁的选择,“忧与爱”这个主题适合于多种文体,可以以小说、散文甚至杂文的形式来表现。写记叙文,你可以叙写生活中的点滴片断;写议论文,你可以纵论“忧”与“爱”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可能记叙文更容易操作些,这从媒体上发表的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体裁多为记叙文这一点上可以得到印证。要把文章写好,关键是要有“亮点”,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有了这一“亮”,你的分数就可能“更上一层楼”了。这种“亮点”,说白了,就是让阅卷者阅卷时有一种“亏他想得出来”的想法,也就是要有一种令人赞叹的“机智”。这就要求我们中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注重积累,使你的大脑成为写作资源的富矿。这样,你的写作过程就会成为一个享受的过程,你写作时的灵感和妙语就会接踵而至,你的分数就会“更上一层楼”。

4.素材范例

有关“忧与爱”的写作素材应该说是不胜枚举。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的诗句,表现出一位爱国者对故国的忧思;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出诗圣心系民生的大爱;南宋陆游的《病起书怀》中的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则表现出一位普通百姓对风雨飘摇的祖国的挚爱……至于典型人物和事例,也是俯拾皆是。如将一腔忧愤寄托在《离骚》之中整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一生中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自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都是忧国忧民的典范。至于我们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凝聚着浓浓爱意的忧患意识更是时时处处萦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

【阅卷风向】

和作文命题一样,江苏高考语文阅卷多年来似乎也已形成了一种“风向”。这种“风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记叙文更容易脱颖而出获得高分,而议论文(尤其是没有什么新意和深度的文章)判分则较为苛刻。江苏近年来推出的高考满分作文,几乎清一色都是记叙文和叙事性散文。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曾多次公开发表谈话,认为中学生限于见识和积累,难以写出出众的议论文,所以应当扬长避短,多写记叙文。虽说这种观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时下它主导着阅卷者的评分取向,作为考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重以情感人,忌空洞说教。这与阅卷者更看重记叙文这一导向是一致的。记叙文自然应当以情动人,而不是以说理见长。三是要求文体规范。在江苏高考语文阅卷中,文体不规范将与作文走题享受“同等待遇”——不及格,这是非常恐怖的。所以,我们在写作中,切忌出现文体上的“四不像”作文,像半叙述半议论的“《读者》体”作文,在某些省份也许会获取高分,而在江苏则极有可能会被判为不及格。所以,高考作文“投阅卷者所好”是特别重要的。

上一篇:从“韩流”到“汉风” 下一篇:微博晒照风险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