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乐器,他要学而非逼着学

时间:2022-05-17 06:50:36

面对乐器,他要学而非逼着学

我朋友的孩子还未进小学,朋友就给他买回 一架钢琴。朋友自己对音乐一窍不通,就花钱请来音乐系学生给孩子做家教。孩子每天得练两三个小时的钢琴。

刚开始孩子还很有兴趣,但时间稍长,就觉得苦不堪言,不想练了。爸爸训斥,妈妈诱哄,孩子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练。

我这位朋友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音乐家没有童年。”

我也曾采访过许多陪孩子参加钢琴“考级”的家长,很多家长说自己并不想让孩子将来一定做音乐家,目的在于使孩子多些艺术细胞,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他的艺术修养,陶冶他的情操……但和我这位朋友一样,他们都忽视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即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倾向。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别的孩子能学钢琴,能拉小提琴,自己的孩子就不一定行。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孩子能力不同,发展潜力、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如果我这位朋友能看看他孩子在幼儿园的“绘画杰作”,他可能就会想一想,为什么孩子那么迷恋色彩,相信,如果他送孩子去学画画而不是去学钢琴,则孩子高兴,家长高兴,教育效果也要好很多。

所以,家长在决定让孩子学一种乐器前,需要很好地观察、了解他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倾向,了解他平时是否有这方面“兴奋点”和“天分”;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和需求,家长也不要急于为孩子买一架昂贵的钢琴或一把漂亮的小提琴回家,可带他去业余艺校、老师家学习,或借亲朋好友的乐器暂时用来让孩子学习,以观察他的兴趣是否集中、持久、强烈。

当孩子开始学某一种乐器时,一些家长往往拔苗助长、望子成龙心切,人为地给孩子加强“学习力度”,以“考级”、“获奖”或“获得众人较高的评价”来检验孩子学习乐器的水平,人为地给孩子加重了负担,从而令他感到苦不堪言,对乐器的兴趣顿减甚至丧失了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当孩子没有了兴趣,将学习乐器当作苦差,唯恐逃之不及时,则乐器是很难学好的,且失去了让孩子学习乐器的初衷。

艺术教会我们感受生活、生命,音乐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教孩子学习乐器,重在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在教孩子学习弹奏乐器时,让他们能够用心去体验生命、生活,通过弹奏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才是学习音乐的真正目的。所以,家长在孩子学习乐器弹奏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应帮助他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帮助他收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鼓励已“渐入佳境”的孩子戒骄戒躁,向著名的音乐大师学习。当孩子取得哪怕是很小的一次成功,家长都应给予表扬:带孩子去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或带孩子去现场聆听一次大师们精彩的演奏。

总之,孩子学习乐器应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逼我学”;保持孩子学习乐器的兴趣的手段是鼓励、聆听孩子的心声以及春风化雨的诱导,而非强迫压制。

上一篇:调教孩子的性格偏差 下一篇:蒲公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