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荡时期的IT优化之道

时间:2022-05-17 02:25:17

经济动荡时期的IT优化之道

中国企业必须通过卓越绩效IT帮助企业实现关键的战略目标:重建竞争优势、改善业务的经营管理、提升IT效率和效力。

仅仅在两年前,中国三大航空之一的某航空公司设立了首席信息官(CIO)一职,这是国内航空业有史以来的首位CIO。

为什么?该航空公司深信,只有具备了卓越的IT能力,才能建立竞争优势和实现卓越绩效。

该公司IT地位的提升,不仅表现在设立了CIO,更重要的是IT的定位从基础的支撑部门,转型为为企业提高生产率和实现业务创新的关键环节。

这个实例表明,过去十年,在中国经济快速改革和增长的过程中,IT已经与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业务运营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自1996以来,中国的IT开支年均增长19%,是全球IT投资年均增长率(6%)的3倍以上。尽管遭遇全球性经济危机,2009年中国的IT投入预计仍将增长9.1%,而全球IT投入增长率仅为往年的一半,为2.6%。不论是在经济繁荣期还是低迷期,中国企业都将持续地进行IT投资,尤其是,他们将保持对新技术领域的稳定投资。

埃森哲在最近的研究报告《2009中国企业信息技术研究报告》中表明在全球经济危机,国内外需求锐减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如果不能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只会越来越大。在很多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必须及时转变思路,从通过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转变为通过创新来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是当务之急

埃森哲的研究报告显示,98%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IT将在未来三年内从根本上改变他们所处的行业。推动这些变革的最重要技术趋势包括与消费者的在线互动增加,与客户和商业伙伴问的供应链或交易系统集成增加,通过新协作工具实现的组织创新增加(如Web2.0T具等)。

以参加本次调研的中国某大型证券公司为例,该公司的业务部门发现,采用新的客户交互模式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因此,该公司在在线交互能力方面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各个行业,半数以上的进行了重点投资,通过实现新的交易系统,中国企业计划采用这些新技术以适应行业的不断发展变化。此外,该企业还计划在实时数据内部共享方面进行投资,以便更好地满足政府部门对金融服务行业的监管需求。而那些没有此类计划的中国企业,则面临着失去市场先机的重大风险。

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改善客户服务质量和提升生产率等方式实现,这是当前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虽然大多数的企业可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但埃森哲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良好的发展计划往往因为其业务与IT之间的不一致而难以贯彻执行。这种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业务高管和IT高管对具体的实施方法有不同理解业务高管认为在保持低成本的前提下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是成功的关键;而IT高管则更加关注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与业务高管相比,IT高管认为新产品和服务对业务整体绩效的贡献要低很多。

研究还表明,为了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并为未来的增长做好准备,大部分中国企业希望通过提供更好的信息洞察力,更广泛的信息集成和更大的灵活性等方式,充分利用IT提升其管理能力,更有效地管理企业,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以下工作进一步获益优化lT的规划,管理和执行;将可支配费用用于优先级较高的战略性业务和IT项目;提高IT管控能力。2009年,中国经济的各个行业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企业必须通过卓越绩效IT帮助企业实现关键的战略目标:重建竞争优势、改善业务的经营管理、提升IT效率和效力。

中国企业必须通过IT投资加强业务能力,以客户为核心实现不断创新、降低运营成本,整合供应链,进而提高生产率。

以客户为核心的创新

金融危机对国内外经济均有影响,但中国的企业对于创新技术仍保持积极、务实的态度。在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67%的业务高管和63%的IT高管表示他们是新技术的使用者或早期采用者。大部分受访者还表示,不管经济形势如何,都应保持稳定的技术投资。

半数以上的IT高管将推动业务创新视为重要的IT目标。但仅有35%的业务高管认同IT在业务创新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业务创新还包括更多技术以外的内容。某全球互联网公司的中国分公司认为,各类创新的核心都是员工。虽然该公司员工有先进的技术可用,但应用IT时的创造力才真正实现了创新。该公司中国研发中心的宗旨是“时刻为客户创新”,公司的新产品开发都是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员工以消费者为导向,通过不断重复改进流程完成产品开发。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公司自下而上的创新文化,而这种创新文化的核心是员工。

该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职责是促进创新,而不是自上而下地管理创新,这就是该公司能够容忍看似低效率的竞争性项目或重复性项目的原因。

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中国的企业需要通过整合供应链及客户交易来提高业务生产率。对于IT对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以及企业生产率依赖IT系统支持的观点,受访者们均表示赞同;但IT高管和业务高管均认为其公司的IT部门日常绩效相对较弱。

例如,参与调查的某保险公司认为,为了减少后台员工的数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就必须提升其IT整体服务能力,以及优化与改进技术支持的流程。

中国企业并未完全认识到利用IT来改变与客户、供货商和员工互动方式的机会。在本次调查中,受访者认为只有38%的客户互动可通过在线方式实现自动化,而在发达国家,企业对此的认知度则高达48%。埃森哲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发现,该保险公司虽然在后台自动化方面的改进不大,但其对在线客户互动的改造却很成功,启动了在线保险超市,并计划与外部软件提供商合作开发虚拟客户服务咨询系统。

有趣的是,中国企业的受访者估计仅有37%的供货商互动可迁移到在线进行,而中国以外的全球高管们估计将有53%的供货商互动可实现在线交易。参与调查的某天然能源公司,正欲通过建立在线交易平台来大幅提升供应链集成与整合的能力。尽管目前该项目只是试点,但其发展潜力巨大。

促进企业管理和运营控制

经济动荡时期的管理需要高质量的管理信息:提供清晰可见的财务和运营情况:提供对客户,供货商和市场的洞察力。通过汇总分析,这些信息能为更好地制订决策和更好地经营管理业务提供坚实基础。

通过分析更好地制订决策

仅有40%的受访企业目前为管理层和员工提供了决策支持、分析功能,或实时分析工具,而且管理者利

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来指导运营的能力也不足,这些限制阻碍了业务的增长和效率的提升。

参与此次调查的某著名保险公司因商业智能和分析能力有限,为管理层提供关键指标的分析能力较差。因此,IT系统的落后阻碍了该公司业务的增长。该公司高管们确信,不提高其IT能力,他们将无法获得准确的业务洞察力以提高生产率或降低成本。如果条件允许,该公司希望建立集中的数据仓库系统,实现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进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财务分析、风险分析,人力资源分配以及KPI分析。

商业智能技术会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建立强大的数据仓库,并开发配套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中国企业能利用商业智能系统来收集客户的重要信息,积累客户知识,获得满足客户需求的洞察力。同时,可以利用商业智能对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实时了解业务的运营状况,此外,通过对运营指标的分析还可以监控企业业务的健康状况,以及判断流程是否存在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改善信息管理和规划

对于受访者来说,首要的信息管理工作是在整个企业信息架构内实施企业级数据管控架构和数据标准化。通常,数据管控和数据标准化的推进相当困难,因为这些工作均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协调:此时引入外部供应商来帮助沟通和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整个变革,并有效地实施新的管控方法。

持续建设企业级系统

中国的许多企业仍不具备基本的、可靠的,容易获得的财务和运营信息用于管理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建设或提升他们的ERP系统。与Web2.0、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相比,ERP似乎是早已“过时的”技术趋势。但在当前经济低迷时期,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已经拥有核心ERP系统的企业目前可以通过增强分析能力来充分利用企业在ERP建设过程中的大量投资。在ERP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分析功能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进一步集成供应链系统,提高生产率,并提供对整个价值链的深入分析与洞察能力。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促进了IT在制药企业的大规模应用。为严格遵从GMP标准,中国某制药公司正在投资建立一个基于ERP的大型信息系统,来解决其生产和制造厂面临的质量控制和软件管理方面的挑战。该制药公司确信该系统能够帮助其实现高速增长,同时考虑到集团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该公司迫切需要整合其IT系统以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运营能力。此次ERP项目计划于2009年底启动,总投资额约为4千万人民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实施、软件和硬件的采购,以及来自多个国家的系统实施商。

增强IT能力,从而提高效率和效力

在IT管理方面,中国企业目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控制IT成本来提高运营效率,例如:通过制定严格的运营成本削减计划,将隐藏成本曝光,把资源重新部署到关键业务上,减少成本浪费:通过流程优化或进行外包来提高整体IT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实施IT治理和以流程为驱动的面向服务架构(SOA),使IT与业务同步,通过IT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成就企业卓越绩效。

合理控制IT运营成本

企业必须合理控制IT运营成本,以便重新分配资金。尽管这一点势在必行,但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近半数的中国企业仍预见未来IT的运营费用还将呈增加趋势。

为了保证业务的持续增长,中国企业必须考虑积极主动地削减IT运营成本,从而能保留一定可自由支配的IT投资,用于支持创新。为了实现此目标,需要执行如下三个重要步骤:

――压缩成本,保持灵活性。

确定明显属于浪费的领域,发现可以直接削减成本的机会,如使用临时工、减少打印、压缩通讯成本和减少许可证等方式。作为起步,此方法能快速减轻成本压力,增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心。找出隐藏成本很重要,如某海外零售CIO在项目计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在业务部门里隐藏了100位IT专业人员和近9千万的IT开支。

――优化运维,提升效率。

整合数据中心,服务器和软件,重新磋商采购合同;托管自助服务能力;重新磋商服务等级协议:剥离非核心资产并减少平均IT单位成本。

――重建或结构化的改变。实施最新的IT组织架构蓝图:停止使用无用的遗留系统,实施IT服务管理框架,如ITIL V3:关注能显著提升绩效的领域,如IT劳动力成本和可重用的行业流程,实施新技术实现IT转型,如虚拟化。

利用流程驱动的面向服务架构提高IT效率和效力

如今,在参与调查的中国企业里,所安装的应用软件中仅有约半数符合企业的业务需求和技术需求。后台应用软件能满足大部分需求,其中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运营和生产;而最薄弱的应用软件都集中在对外领域,如营销,销售,客户服务、分销和供应链管理。

随着中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逐渐缩小,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面向服务提升到更高水平,但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简单架构(SOA)是IT发展的重大趋势,据58%购买和实施基于SOA的软件产品的受访者所称,此趋势将使中国企业效有效地提升整体的IT和业务能力。只有通过SOA完成业务流程集成和业务流程再造,才能实现企业实现卓越绩效的目标。在此阶段,38%受访者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实施了网络服务,而仅有1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企业的很大范围内已经应用了SOA。该数据表明,中国的采用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但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新技术的采用率将明显增加,因为近半的企业声称他们将考虑采用SOA作为迁移方案,代替企业级应用软件的升级。

改善IT管控并与业务同步

在调查中,IT高管和业务高管均认为,“业务高管更多地参与到IT决策”将对提高企业整体IT职能的效力产生最大影响。

通过虚拟化基础设施提高IT的弹性和灵活性

着眼于成就卓越绩效的长期目标,企业IT系统的弹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最近几年,中国企业为了增强IT能力而进行大量的投资,目前已经在业务连续性和网络解决方案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这两个方面,中国企业认为他们与全球同行不相上下。

服务器,存储和数据中心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资源的虚拟化。参与本次调研的受访者指出,基础设施虚拟化是影响其IT效率和效力的第二重要趋势。但目前仅有7%的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虚拟化环境,另有30%已经开始试运行虚拟化软件。

云计算是虚拟化的逻辑终点。虽然在中国的IT新闻中,云计算一直是热门话题,但仅3%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进行试运行,而另有12%表示他们正在实施概念验证(POC)项目。

埃森哲在此次调查中已经为中国企业必须进行的变革拟订了明确计划,目标是让IT成为企业的生存基础和新生竞争优势的来源。然而,对于中国的许多企业来说,原来大量投入于建立IT和业务能力的“交钥匙”式的实施方法,可能无法快速见效。

在当前经济动荡的重要关头,中国企业必须在低成本优势日益衰退时,鞭策企业不断创新。

除了必须解决这本调查报告中所述的迫切问题之外,中国企业还必须保持开放态度,充分利用以流程为中心的SOA、虚拟化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等机会,提高效率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而这些新的竞争优势,将是他们在经济动荡时期为未来的增长做好准备和成就卓越绩效所最需要的基础。

上一篇:太阳能和风能会成为“绿色的金子” 下一篇:外行“较真”更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