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强化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管理

时间:2022-05-17 01:10:22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强化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管理

有关资料表明:已为人所知的化学品已达700多万种,全世界年产量已超过4亿吨。如果人类对这些化学品管理不善,就会出现泄漏、溢漏或者火灾等事故,这样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的伤害,而且会给社会和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由化学品泄漏等问题引起的污染事件时有发生,2011年6月17日凌晨3时许,一辆车牌号为辽D0209A储运四氯化硅的车辆在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发生泄漏,导致周围数百平方米的草木枯萎,上百只畜禽死亡;2011年10月榆林连发两次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仅损害当代人的身体健康,还可能会给子孙后代、给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留下无限的隐患和灾难。所以加强化学品监管已经刻不容缓。

一、有毒化学污染物释义

据有关资料表明:人类肿瘤病60%以上与环境污染直接有关,与化学污染物有关的肿瘤至少占 90% 以上。目前的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有饮用水、空气或者进入食物链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养殖产品中的抗生素、催生素残留物,另外使用不当或不科学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都可以成为人类的致病因素,能诱发癌症和神经性疾病等多种病症。更为可怕是被称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的许多毒害性有机化学物,它们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风化,具有低浓度、高毒性、半挥发性、能在空气、水和迁徙物中长期残留或远距离迁移的特点,能够在远离排放源的地方沉淀并蓄积起来,进而来损害人体和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使免疫功能降低或者使之失调,进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会对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

二、世界各国对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管理情况

二十世纪中期,西方工业化国家发生举世闻名的“公害”事件,事件发生后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对毒害性化学污染物进行了长时间大量研究,并为之付出了众多生命的代价,进而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控制标准和法规。一是美国在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就在《清洁水法》中公布了 129 种优先监测和严格控制的“优先污染物”。其中,毒害性有机污染物 114 种、重金属等毒害性无机污染物 15 种。随后的1984 年美国环境保护部门为了强化对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管理,把“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与公众健康问题”列在美国几大环境问题之首,作为重中之重的课题进行研究。二是欧共体1975年提出《关于水质目标排放标准》的技术要求,并且列出了污染物的名单,同时要求各成员国根据此报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规定有毒污染物的控制名单。三是日本环境厅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就有目的的组织了全国性的化学品环境安全性综合调查,并于1986 年公布了 600 种有毒化学品环境普查的结果,并规定每年将“有毒化学品污染及其防治对策”作为环境白皮书进行编报,从而对化学物污染的控制和管理已经制度化。

三、世界各国对有毒化学污染物的达成的共识

目前,工业化学品、杀虫剂在生活、生产领域的广泛使用、以及在工业生产和燃烧过程副产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与日增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来越明显,过去不曾出现过的疾病也与日俱增,这引起了世界卫生和环保组织的关注。从1995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着手组织对12 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国际调研评估,1996年环境规划署根据评估的结果开展了各国政府间的讨论和谈判。最终认定有机氯农药8 种(即滴滴涕、毒杀芬、灭蚁灵、氯丹、七氯、艾氏剂和异狄氏剂)和工业化学品 2 种(即二恶英和呋喃)为有毒化学污染物。

1999年比利时等西欧国家相继在肉、蛋、牛奶中查出被“二恶英”污染的事件(后经研究发现由于在动物饲料加工过程中使用了被二恶英污染的脂肪所致发生的)以及其后的“污染鸡”事件,这些污染事件曾引发了全球消费者的恐慌,对比、德、法、荷等国的畜牧业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致使这些国家的畜牧业经济损失达数十亿欧元,该事件的发生让全世界普通公众第一次知道“二恶英”这个名词,对国际社会就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警示。紧接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01年1月在瑞典召开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并发表《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公约提出各缔约国将采取一致行动,首先消除这 12 种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特别有害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并且说明所控制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清单是开放性的,将来随时可以根据公约规定的筛选各标准对清单进行修改。

四、国内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现状及原因

虽然世界各国都在对有毒化学污染物进行监管,但是由于措施、力度的问题,直到今天化学品引发突发性环境事件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其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1、化学品需求有市场。一是随着经济增长,对化学品的需求急剧增加;二是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对环境保护力度不够,致使一些污染项目重复建设而不记后果。

2、小化工企业的阵地转移。我们知道小化工企业由于人财物力的投入不足,加上技术水平落后,致使这些企业制造污染。另外一些小化工厂在沿海遭禁止后,马上改头换面转移被招商迫切的中西部地区,进而就人身健康等造成污染。

3、企业的环境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落实不力,职能部门只服从于地方的经济建设,监管执法不到位、管理技术和科研能力薄弱也是造成化学品严重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

五、国内对有毒化学污染物的可持续管理

1、我国对有毒化学污染物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与化学品产业界之间旨在实施化学品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自愿协议(Voluntary Agreement, 简称VAs)在发达国家广泛开展,成为各国实施化学品环境管理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虽然我国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首批签约国(2001 年5月签约)。但是,真正对毒害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科学研究的起步却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只有少数科研院所和高校于才接触并进行基础性研究。

2、近期国家环保部将进行有毒化学品进行专项管理。一是针对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集中区域,所有生产有毒化学品有污染物的企业,展开一次环境管理专项检查,并将重点检查江河湖泊沿岸、沿海地区、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二是将于2013年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工作。

六、对有毒化学污染物的可持续管理建议

一是本着就地处置的原则,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就有毒化学污染物建立回收统一协调机制。二是对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及事故后的污染治理和环境恢复建立可行的可持续管理保险金或抵押金制度,并以此来推动废物处置产业化发展。三是结合《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实施以来,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步伐得以加快,但建设进度还是滞后于预期目标和现实需求。四是在地方财政预算中设立危险废物处置专项资金。五是让公众充分认识到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力是加强废弃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有力措施。六是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和专项技术人才,全面提升我国化学品/废弃化学品的环境管理能力。七是摸清家底,对污染源信息不掌握等问题也必须及早解决,细化管理程序和标准,加大法规执行力和效果。八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加强培训,增加企业责任感,提升企业的大局意识和社会道德心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固体废物管理与法规――各国废物管理体制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所.危险废物特性鉴别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研究报告[R],2005.

上一篇:艺术市场准入机制研究 下一篇:优化统计工作 服务社会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