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化集装器具循环共用的供应链优化创新

时间:2022-05-17 12:48:08

基于单元化集装器具循环共用的供应链优化创新

摘要: 随着我国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供应链中冗余、重复等非增值活动的大量存在,使得物流成本压缩越来越困难。本文主要探讨了单元化集装器具循环共用在生鲜和零售行业的创新运用以及带板运输的供应链优化新突破,并基于此提出了实施带板运输需要克服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 单元化集装器具;循环共用;供应链优化;创新

0 引言

单元化集装器具的循环共用在国际市场的导入期都相当长,从起初单元化物流的概念导入期到集装箱器具的静态租赁期、再到如今的带板运输期。从发展轨迹来看,欧美、日韩、新加坡等物流高效地已形成相对成熟的集装器具循环共用市场,带板运输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当前,单元化集装器具的循环共用在我国迅速发展,带板运输日渐兴起,各行业特别是快消品和零售业,已经对带板运输模式有了相当的接受度。随着集装器具的循环共用以及行业接受度的不断提升,基于单元化集装器具的循环共用将在各行业不断创新,促使供应链优化不断展现出新的突破。

1 单元化集装器具循环共用的运营模式

单元化集装器具的循环共用主要包含托盘、周转箱和集装箱的共用,而托盘是单元化物流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具,托盘的循环共用,即带板运输,是实现单元化物流、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必要环节。

1.1 托盘交换形式的带板运输 在带板运输发展初期,供应链系统中所有采用带板运输的企业都要购买必要数量的托盘,上下游企业在货物交接的同时进行相等数量的托盘交换。但是这种模式由于各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中流转的托盘没有固定的所有权,在交换时往往只关心托盘的数量,很少在意托盘的损伤程度,致使系统中托盘的寿命很短,同时由于供应链中的企业都需准备一定数量的空托盘用以交换,使得系统中空托盘较多,库存量较大,周转率较低。

1.2 托盘转移形式的带板运输 在该种模式下,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不需拥有托盘,可以根据需求向第三方企业租用所需数量的托盘,出现空托盘时随时返还给就近的托盘回收点。如此流转于系统中的托盘数量会大大地减少,进而既节省了托盘的存放和管理成本,又提升了托盘的周转率。托盘转移形式的带板运输不仅实现了托盘租赁关系从上游到下游的转移,而且实现了托盘在供应链上下游的共享。

2 基于单元化集装器具的供应链优化创新

2.1 单元化循环周转箱在生鲜领域的应用创新 传统生鲜产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相当多,导致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新鲜度大打折扣,而改善新鲜度的一个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降低生鲜产品被倒运的次数。当前具有创新性的策略就是采用独特设计的单元化周转箱装运生鲜产品,在供应链各环节循环共用,中途不需倒箱,一次性到达生鲜超市。一方面该周转箱不仅具备存储、运输功能,还适宜垛码并在门店展示直至售完再回收,同时也便捷了门店的后仓理货和前店补货;另一方面这种单元化循环共用周转箱的套叠率一般在1:5左右,相对常规周转箱1:2或1:3的套叠率而言更高,所以同等规格下,此种周转箱所占空间更小,车辆装载率相对更高。

2.2 带板运输在零售业的应用创新 在零售行业,起初大多数供应商都采用原始的散箱送货模式,该模式装卸货效率很低,装卸一车货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而采用带板运输后其装卸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进而车辆利用率也随之提升。同时由于带板运输减少了货物的搬运次数,从而大大减少了货物的破损率。仅以1号店为例,通过半年多带板运输的试行,最终收货时间节省了90%,破损率降低了50%,库存周转也降低了29%。整体来看,带板运输使供应链的成本降低了15%-20%。

2.3 库存优化和运力整合的供应链优化创新 单元化集装器具的循环共用是越库作业和运力整合等这些以快速补货为主的供应链优化模式的基础。越库作业要求货物的收、验、分、发、装车等作业环节快速衔接,而近年来国内零售商越库作业比例逐渐提高,如果不采用带板运输,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这种越库作业模式必然会遇到瓶颈,尤其是在越库高峰时期,就会明显产生仓库装卸货速度跟不上的弊端。运力资源的整合即货车在完成门店配送之后,在返回途中要到供应商处提货,由于在快速补货模式下,对于任何一个供应商而言,几乎很难做到每一次都满载运输,这样就需要拼车,而这一业务除了零售商之外可能没有任何企业有意愿和能力去组织。这样的运力资源整合就需要一辆车一天之内既要去多家门店送货,还要去多家供应商提货,此时如果没有带板运输,其工作量和完成的难易程度不言而喻。

3 影响实施单元化集装器具循环共用的因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1 托盘堆码的标准化 在实施带板运输时,若零供双方没有统一标准的码垛模式,会造成货物超板、亏板以及重复搬运致使货物破损的现象。

影响托盘堆码标准化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托盘的标准化。目前,1200mm×1000mm规格是亚洲托盘系统联盟承认的,也是我国国家标准优先推荐的一种托盘规格。而在托盘上堆码的周转箱或者商品外包装箱的规格,即包装模数是影响标准化的第二个因素。当前ISO和我国的规定中有一个标准的基本包装模数是600mm×400mm,这个模数既适应1200mm×1000mm规格,也和欧洲1200mm×800mm的托盘规格兼容。因此,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可以采用以上规格的托盘和包装模数,使供应链每一级货物的堆垛都合理化,从而可以保证各个环节的高效衔接。

3.2 订单模式和作业流程的整合 当前带板运输在我国还处在发展初期,供应链中上游供应商的库存备货模式与下游零售商的补货模式,大都还未及时调整以适应带板运输的作业要求。比如,若没有采取合理的订单模式与作业流程的整合,可能会产生货物长时间占压通道以及大量操作人员的需求,最终导致产品在仓库作业和运输环节产生更高的额外成本。所以,在带板运输操作流程的设计中,需要依据不同的产品、订单类型及数量来采取合适的带板运输模式。对于订单量大的、品类较少的或者促销、团购类的订单,可以考虑采取按门店组板的模式直接配送到终端各门店;对于订单量小、品类较多的或者门店日常的补货类订单,可以考虑采取按SKU组板的模式,根据终端需求组板运输到各门店;对于订单量大、品类较多的订单可以采取以上不同组板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3.3 绿色通道的合理开通 终端零售商对实施带板运输的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收验货方面适当地开通绿色通道,对于带板运输的货物采取不同的验货方式,在收货通道的安排上给与其优先考虑,加快验货的速度和车辆的周转率,降低供应链上的装卸货成本等,进而推进带板运输的高效运行。

4 结论

尽管单元化集装器具的循环共用在我国面临重重挑战,但机遇也一并共存。带板运输使货物以单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形式流转于物流乃至供应链的整个过程,从而大幅提高了物流与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了物流总成本,尤其当物流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标准化作业流程就更体现出巨大的现实价值,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单元化集装器具的循环共用,在供应链的优化模式上不断创新,进而成就我国绿色的物流商业帝国。

参考文献:

[1]吴清一.标准化是单元化物流的基础[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7):104-106.

[2]舒文平.标准化物流的“痛点”[J].全国商情,2014(13):77.

[3]张艳,戴正楠.利用带板运输持续降低物流成本[N].现代物流报,2013-08-21(C02).

上一篇:QFD与TRIZ原理在饮水机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郭碧婷安静的世界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