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评价体系 促进全面发展

时间:2022-05-17 11:11:51

建构评价体系 促进全面发展

摘 要: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以往的教学理念中不乏涉及面窄、枯燥单一且与时代不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拓展与开发。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冲的击下,教育教学的发展已达到日新月异的境地,教与学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不断地深化和扩展。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学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的观念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建构促进教师、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如何建构利于教师、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呢?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树立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教学理念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营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复杂的关系――即思维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终身连接在一起。因此,只有标新立异,敢于取舍,敢于放弃,努力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乐于探索,敢于探究,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要树立适应新时展的教育理念,应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学习是获取知识、提高才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注意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知识,不断储存、积累并加以内化,努力把素质教育、成功教育引入课堂。其次,注重实践。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育理念的确立,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教书育人,集知识、智慧、才能于一体,重感悟、重体验、重理解、重实践。再次,要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教育在不断飞速发展中,教育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应时而生。教与学必须有质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定位与学生的定位应有全新的理念,应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才能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赤诚奉献,率先垂范

建构利于教育教学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新时代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堂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开发者和创造者。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任重而道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深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以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精湛的教学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要成为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合格的教师,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教师要强化道德水平修养。教师要自强、自律,率先垂范,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热情高涨,赤诚奉献,矢志不移地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教书育人地工作中。(2)热爱学生。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而且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3)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适合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具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具有探究和创新能力。(4)勤于交流,常于反思。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家长、同事交流和沟通,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在教学中,要常常反思,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改进以臻完善。(5)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经验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在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日常的工作中,在教学的点滴间,只有潜心教学,热爱工作,以振兴教育教学为己任,才能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凸显教师的人生价值,成为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对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三、乐学勤思,善问践行

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育工作的主要方面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核心的工作。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手段已不再适应教育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学生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要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应注重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刻苦学习,养成习惯等方面的训练,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在建构学生的评价方面应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素质的提高。如何建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呢?(1)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评价学生的重要尺度,热爱学习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基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努力挖掘学习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即能掌握学习方法。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是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掌握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学以致用。在学中悟情,在学中悟道,在紧张活泼的学习中逐步提高道德修养,提高学习能力。(2)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前提,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精辟的见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中思,思中学,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学生在学习中还必须具备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就是学生发现能力。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来得重要。(3)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学生学习知识应主动去获得,而不是被动去获取。质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中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得。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释疑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4)交流合作,勇于实践。社会需要复合型、全面型的人才,学生在学习中,应强化合作意识,学做合一,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全方位介入和参与到学习中去,加强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评价目标,涉及面广,触及面大,才能真正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四、群策群力,全面提高

在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中,目标应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应具体,应具备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特点。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具发展的眼光,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不断完善其评价效能。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发展观、全面观。评价教师不以其培养多少优秀生为主要工作绩效,评价学生不以其学业成绩的优秀为标准,评价呈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或学生做出准确而合理的评价。优化评价体系,可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和全面提高。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力求使全员参与,集集体的智慧之大成,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建立并加以完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方法应切合实际,要注意评价对象的个性差异,评价机制应采取自评和他评双向评价的办法。自评为主,他评为辅,使评价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日常学习活动中,时时有评价,日日有评价,月月有评价,在评价中规范教学作风和学习作风,提高工作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评价的功能,达到评价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应由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同心协力,群策群力,才能建立并产生积极的效力,为了全面提高评价水平和质量,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拓展视野,优化选择。建构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开阔视野,大量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准确把握对教师和学生的定位。(2)评价要面向全体。要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不生搬硬套,因校制宜,核心标准要一致,具体标准要切合实际,能制拟出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目标的评价要求。(3)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要完善评价体系,应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以达到最大的评价功能。

总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深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和发展积极的评价能力,建构能促进教师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把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深入,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贯岭中心小学)

上一篇:满月照亮干渴的亲情 下一篇:为音乐课堂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