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下)

时间:2022-05-17 07:29:52

跨国公司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下)

在上篇(刊载于本刊上期――编者注)中,分别从通用设备制造业吸收外资的状况、外资控制情况、独资化趋势、投资动机和市场结构等方面,评估了跨国公司对我国通用设备制造业经济安全的影响。本篇集中研究跨国公司对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和经济安全的影响。

专用设备制造业(C36)包括9个三级细分行业和51个四级细分行业。文中大部分使用的是行业代码。

一、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利用FDI情况

(一)总体趋势

1992~2006年底,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利用FDI项目9691个,合同外资总额220.1亿美元,投资总额380.0亿美元。从发展趋势看,2002年以前,专用设备制造业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处于较低水平。2003-2006年,该行业利用的FDI规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

2005年,专用设备制造业吸引外资项目1890个,占当年外资项目总数44321个的4.26%;合同外资65.4亿美元,约占全国合同外资1486.42亿美元的4.40%。利用外资最多的细分行业有:C3625行业650个项目,合同外资21.76亿美元;C3699行业161个,合同外资额5.21亿美元;C3689行业122个项目,合同外资额3.75亿美元;C3662行业外资项目91个,合同外资额3.27亿美元;C3651行业项目58个,合同外资额3.38亿美元;C3613行业95个外资项目,合同外资额4.3亿美元;C3691行业77个外资项目,合同外资额3.26亿美元。

2006年,专用设备制造业吸引外资项目1936个,约占我国外资项目总数42301个的4.58%;合同外资77.15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总量1519.1亿美元的5.08%。其中,C3625利用外资项目648个,合同外资25.7亿美元;C3699行业196个占,合同外资7.12亿美元;C3691行业106个占5.5%,合同外资5.28亿美元;C3613行业96个,合同外资6.28亿美元。3651行业55个,合同外资4.27亿美元;3662行业83个项目,合同外资4.37亿美元;3689行业86个项目,合同外资3.08亿美元。

(二)行业分布

从FDI具体行业分布来看,1992-2006年专用设备制造业利用FDI主要集中在C3625(模具制造),累计利用合同外资60.83亿美元,占同期该行业利用FDI总量的27.6%;C3699行业吸收合同外资15.0亿美元,所占比例为6.8%;其次是C3691行业15.0亿美元,占6.8%;C3613行业14.5亿美元,占6.6%;C3662行业11.7亿美元,占5.3%。

2006年专用设备制造业吸引的FDI行业格局是,C3625合同外资25.6亿美元,占行业总量的33.3%,648个外资项目;C3699行业有196个项目,合同外资占9.2%;C3613有96个项目,所占比例为8.1%;C3691行业106个项目,合同外资占6.9%;C3662有83个项目,外资所占比例是5.7%,其次是C3651、C3689、C3612和C3661。

(三)FDI来源地特征

从FDI的来源地分析,在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吸引的FDI中,1992~2006年期间,来自香港的FDI存量为58.1亿美元,占该行业利用FDI总量的26.4%。其次是韩国29.9亿美元,占13.6%;台湾省23.5亿美元,占10.7%;日本18.8亿美元,占8.6%;美国17.9亿美元,占8.2%;英属维尔京群岛14.4亿美元,占6.6%;新加坡9.1亿美元,占4.1%;萨摩亚、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和英国分别为6.7、5.2、3.9、3.8、2.9、2.8亿美元。

2006年,对我国专用装备制造业投资的重要来源地第一是香港,合同外资所占比例为29.7%;其次是台湾12.8%;其余分别是韩国11.5%,日本7.1%,新加坡5.4%,维尔京群岛5.0%,萨摩亚4.8%;美国投资项目135个,合同外资3.58亿美元,所占比例为4.6%。

(四)FDI的区位分布

从FDI的区位分布看,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吸引到FDI,主要集中于江苏60.2亿美元占27.3%;山东36.4亿美元占16.5%;辽宁30.9亿美元,占14.1%;浙江20.7亿美元,占9.4%;上海16.8亿美元,占7.6%;广东15.2亿美元,占6.9%;北京、天津、福建、河北、湖南、江西专用装备制造业吸引的合同外资分别为9.9、4.7、3.6、3.2、2.8、2.2亿美元。

2006年,我国专用装备制造业吸引的外资主要集中于江苏,外资项目602个,合同外资额31.9亿美元,占该行业利用外资的比例为41.3%;其次是辽宁,外资项目148个,合同外资额12.5亿美元,所占比例为16.2%;山东148个外资项目,外资额6.9亿美元,比例为9.0%,其他比较重要的地区还有广东、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

概括起来,跨国公司对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的总体趋势和特征是:2005~2006年是跨国公司对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的高峰时期,投资总量约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量的5%左右;模具制造行业是我国专用装备制造业吸引外资的最集中行业;两个最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是香港和韩国,台湾、日本和美国也是主要的来源地之一;江苏、山东和辽宁是我国吸引专用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区,特别是江苏,利用外资快速增长。下面分析专用装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

二、跨国公司对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控制力透视

(一)资产控制

研究表明:被外资最高控制的行业为3686,资产控制比例为71.8%。达到控制程度的行业分别为3625行业65.6%、3685行业65%、3674行业60.6%、3694行业60.4%、3652行业54.4%、3689行业52.5%、3645行业50.7%。

在专用设备制造业的51个四级行业目录上,跨国公司具有高度控制力的有1个行业,具有控制力的有7个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有15个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有16个行业,不具有影响力的有12个行业。

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对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资产控制2003年为16.8%,2006年上升到25.7%,体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总体水平较低。在细分行业上,C362最高,2006年为49.2%;其

次为C368,2006年为45.3%。

(二)市场控制

在四位细分行业基础上,2006年,跨国公司对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市场控制最高的行业为3686,市场控制比例达到84.2%。达到控制的行业分别为3674行业70.1%、3681行业61.2%、3625行业60.9%、3685行业60.7%、3675行业57.8%、3662行业56.6%、3652行业51.2%、3689行业50.0%。

因此,在市场控制上,51个四位细分行业中,具有高度控制力的有2个行业,具有控制力的有7个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有13个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有16个行业,不具有影响力的有13个行业。

总体上,市场控制比例2003年为21%,2006年上升到26.9%,总体水平较低。细分行业层面上,C368市场控制力2005年达到最高,为55.2%;市场控制力次高的行业为C362,2006年达到44.0%。

三、跨国公司对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直接投资的独资化趋势

2000年以来,跨国公司对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的独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合资和合作方式跨国公司比例不断下降;而股份公司基本上保持在1%的水平左右。根据规模以上企业统计,2000年,独资方式的企业数占全部专用设备跨国公司的29.7%,而合资和合作企业分别占60.42%和8.24%,合资为主要投资方式。2006年,全部2273家外资企业中,独资方式的跨国公司1440家,所占比例为63.4%,合资方式的跨国公司为721家,所占比例为31.7%,而合作企业比例则降低到不足4%水半。

四、跨国公司对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动机和市场导向

根据上篇的分析,跨国公司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动机有关。本篇同样根据企业产品的市场分布划分五个档次:高出口导向、出口导向、市场平衡导向、国内市场导向和高国内市场导向,详见表6。

2005~2006年,跨国公司在华市场导向格局无显著变化。2006年,专用设备制造业中高出口导向的跨国公司为353家,占全部外资企业2273家的15.53%;高国内市场导向的跨国公司为1277家,占56.18%;其他的几类市场导向比例都不大。

从外资企业的大型投资项目上看,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跨国公司一共有420家。其中,高出口导向82家,占19.52%;出口导向43家,占10.24%;而国内导向和高国内导向的分别为62和188家,两类约占60%。420家大型跨国公司中,2006年出口比销售收入为33.6%。

再从三位细分行业上看,C366具有最高的高出口导向比例30.11%;其次是C368行业29.69%。在五类市场导向中,高国内市场导向在9个三位细分行业中比例都是最大的;同时,所有三位细分行业中,高出口导向和出口导向比例之和都小于50%。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是占领国内市场;只有少数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是以建立出口加工基地,生产满足全球市场产品为目的。

五、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本篇继续采用集中度(CRn)和赫希曼一赫芬达尔指数(HHI)两个指数来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判断标准详见上篇。

专用设备制造业四位细分行业基础上的市场集中度情况如表9所示。研究表明,四位行业基础上的专用设备制造业部分行业存在寡占市场结构。存在寡占结构的细分行业可能是被内资企业所垄断,也可能是外资企业所控制,因此,在集中度的初步判断基础上必须进行进一步研究。

上表中销售CR8和资产CR8都超过40%的行业有29个。为了进一步研究,本文引入两个比例:行业前八名企业中,外资企业的份额占前八名企业的比例(R1)和前八名企业中,外资企业的份额占整个行业的比例(R2)。销售R1超过50%的行业有八个:最高为3686行业96.8%;其次3685行业为80.7%;其他的六个行业在50~70%之间,依次是3675、3645、3674、3652、3659和3695。从销售R2来看,外资垄断最高的行业为3686行业76.3%;其次是3674行业65.3%;次之为3675行业51.1%;比例在30~50%之间的行业有四个,分别为3685、3673、3645和3652。

资产垄断上看,资产R1超过50%的行业有八个:最高为3686行业95%;其次3685行业为90.7%;其他的六个行业分别为 3645、3652、3694、3674、3675和3643。而资产R2超过50%的行业有:最高为3686行业61.1%;其次3674行业54.1%;次之3685行业54%。比例在30~50%之间的行业有六个,为3694、3643、3652、3645、3675和3629。

由此可见,在四位细分行业的基础上,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有四个行业存在着外资寡占,分别为3686、3674、3675和3685。在这四个行业中,比较重要的外资企业包括:楼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高唐双龙养殖设备有限公司、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文登三养钓具有限公司、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青岛丽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

六、主要研究结论

第一,类似于通用设备制造业,我国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不高。

第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三位细分行业上表现出竞争性市场结构;但在四位细分行业基础上,有部分行业出现寡占市场结构,少数行业存在外资寡占现象。

第三,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同样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约五分之一的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出口加工基地。

第四,跨国公司在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独资化趋势越来越显著。

第五,跨国公司对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有一定的控制力,在三位和四位细分行业基础上,少数行业被跨国公司控制。但对于整个专用设备制造业来说,外资的控制力还不足以构成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

上一篇:潜力巨大的伊朗工程承包市场 下一篇: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的战略定位及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