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7 05:04:46

中医综合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对中医综合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分为两组患者,其中单纯组患者为100例,采用常规护理;100例患者为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200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进行护理干预为3个月时间,联合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护理满意度、血压发生异常比例对比单纯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老年;原发高血压;护理满意度;血压恢复正常;常规护理;中医综合护理;联合护理干预

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不能获得良好的控制和治疗,严重甚至导致脑卒中、脑出血发生。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2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其中100例患者联合应用中医综合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血压监测情况,符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单纯组患者为100例,48例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年龄62~74岁,中位年龄(64.50±2.00)岁,病程时间1.50~4.00年,平均病程时间(2.50±0.50)年;联合组患者为100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62~75岁,中位年龄(65.50±2.50)岁,病程1.50~4.50年,平均病程时间(2.50±0.50)年。对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平均病程时间、性别比例等进行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均排除重症脑卒中、脑出血、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严重药物过敏发生。

1.2方法 单纯组100例患者,主要是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主要是监督和督促患者进行静脉降压药物滴注和口服降压药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

100例患者为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同单纯组患者,中医综合护理干预主要为:①首先对患者的血压和全身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且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分型,制定护理干预计划。②依据中医规律进行起居时间干预,夏季应延长睡眠时间,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秋季应尽早休息,晚起降低风寒对身体的影响[1]。③饮食干预,依据患者中医的分型进行适宜的饮食调理,注意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增加患者高纤维食物的食用,增加滋阴生津的效果,调理患者身体阴阳平衡[2]。同时注意禁止食用西洋参、红参、羊肉、五香粉的食物。清淡饮食严格控制患者每天盐摄入量。④情志干预主要为患者情绪影响,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避免患者暴怒和哀伤情绪,减少情绪波动[3]长期精神紧张,或过度恼怒、忧思、情绪波动,使肝失条达,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肝阳偏亢,肝火上炎,致血压升高[4]。

1.3统计方法 选用SAS8.0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 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进行护理干预为3个月时间,联合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护理满意度、血压发生异常比例对比单纯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伴随我国对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视和发展,中医辨证理论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临床特色,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均给予相同措施的护理干预方法,中医综合护理干预为依据患者的中医辨证理论分型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依据个体化差异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可更好的提高护理干预效果,提高对高血压的控制水平。同时依据中医辨证进行护理干预措施,以调理为主要护理措施,降低了机械化的护理干预。相关文献和实践结果显示,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采取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中医食疗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起到调和气血、滋阴潜阳、协调阴阳平衡、改善体质和降低血压的作用[5]。

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2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其中100例患者联合应用中医综合护理,护理结果显示,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日常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增加护理满意程度,明显缩短血压恢复正常的时间、有效的降低血压异常的比例,明显的提高老年高血压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桂兰.论中医护理理论的形成与特色[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01):25-26.

[2] 晓天,程志清.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4,8:352.353.

[3] 邢立影,张慧英,郭来敬,等.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3):144-145.

[4] 沈翠珍,彭美慈,邝惠容,等.中医食疗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作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10-512.

[5] 李锦利,陈锦秀.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提高护理教育质量[J].全科护理,2010,08(3B):742-743.

上一篇: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显微镜检在尿液分析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