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05-17 02:49:16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12)11-0084-01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妇女常见的炎症,病情较顽固,迁延时间较长,常反复,是严重困扰女性的疾病之一。我院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08年5月~2011年10月共收治慢性盆腔炎病人208例,年龄23~52岁,B超诊断盆腔积液:1.2~3.3cm。临床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

1.2方法:基本方:双花30g、公英50 g、20 g、地丁20 g、天葵子15 g。加减:腹痛甚者加红花20 g、丹皮20 g、赤芍20 g、乳香、没药各10g。体质弱者加生地20 g,茯苓30 g。 积液多、炎性包块大者加败酱草、红藤各30 g。每付药煎4天,每天煎成80-100ml,嘱患者排净大便后,左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臀垫并垫高10~20 cm,屏风遮挡。将热好的中药,温度为39-41℃,倒入肠道冲洗袋内,悬挂于灌肠架上,排空管内空气,夹管、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0 cm,打开开关,让药液缓慢滴入。每分钟40-60滴,根据患者感受适当调节滴数,液面距患者不超过30 cm,滴至管内液面低于茂菲氏滴管并不再下降时,用剪刀从茂菲氏滴管上端约1 cm处剪断,抬高肛管,让管内液体全部灌入直肠内,拔管。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嘱患者保留1-2小时,7天为一个疗程。

1.3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讲解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合作。评估病情、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屏风遮挡,调节好室温在22-24℃,注意为病人保暖。操作中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腹部不适,可嘱其深呼吸,并适当放慢滴数。注意转动肛管,有利于药液滴入顺畅。为促进药物的吸收,可在灌肠的同时,给予下腹部热敷,这样患者自我感觉较舒适。

2结果

2.1疗效标准:盆腔积液≤1.0cm,无自觉症状为痊愈;盆腔积液1.1-1.3cm,自觉症状较轻或无自觉症状为好转;盆腔积液无改变或自觉症状无改变或轻微改变为无效。

2.2疗效:经过第一个疗程治愈48人,好转107人,无效53人;第二疗程治愈83人,好转105人,无效20人;第三疗程治愈136人,好转56人,无效16人;第四疗程治愈146人,好转53人,无效9人,总有效率95.6%。

3讨论

盆腔积液是慢性盆腔炎迁延所致,慢性盆腔炎常常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由于患者体质较弱、病程迁延所致。特别是宫颈炎发展的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可蔓延至宫骶韧带,使纤维组织增生变硬,因此对于局部或大范围的结缔组织粘连,经血液循环给药很难到达病变部位。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能够促进盆腔积液的吸收,特别是配热敷,可加快盆腔组织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吸收。且直肠与盆腔相邻,经渗透作用,药物直接进入盆腔,作用于盆腔组织,药物浓度高,吸收好,病人无痛苦,副作用小、费用低,易于接受。

上一篇: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一篇:数词的表达效果训练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