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方高校本科生校友导师制

时间:2022-05-17 12:34:36

试论地方高校本科生校友导师制

摘 要 地方高校邀请优秀校友担任校友导师,校友导师对在校大学生在励志教育、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指导,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生涯导师”、“创业就业导师”。本科生校友导师制有利于高校发挥校友资源优势,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 校友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07

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已在国内众多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本科生校友导师制是指邀请优秀校友担任在校大学生的导师,在励志教育、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给在校大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本科生校友导师制有利于高校发挥校友资源优势,加强校友与母校的联系,有利于拓宽在校学生视野、树立专业学习信心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 地方高校实施本科生校友导师制的意义

(1)校友导师展示出来的奋斗精神、成长之路、成功之道为在校学生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教育素材,通过这些隐性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影响着在校学生。在校学生通过自我感悟、自我体会进而内化形成稳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从而达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效果。“身教胜于言教”,校友导师育人是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新的突破口。

(2)实施本科生校友导师制是加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大良司长是在第七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办学的首要使命和根本任务。”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转变已是势在必行。”校友导师可在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实行高校本科生校友导师制是延续校友与母校联系的重要途径。校友导师制的实行一方面极大地鼓舞了校友回报母校的热情,有利于把分散在四面八方的校友凝聚起来,搭建起老校友、青年校友、在校生的沟通交流平台,有效实现校友与在校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使母校与校友之间的感情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通过校友导师的短期培养,在校学生和校友导师之间建立起一种长期的、持续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校友导师和学生之间互助机制的建立。

2 地方高校本科生校友导师制的作用路径

2.1 通过开展励志教育等形式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

九五后大学生已逐步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九五后大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以及心理特征等方面均表现出较以往学生不同的新特点。他们自信乐观、多才多艺、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情绪容易波动,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适应能力弱,依赖性强,容易出现不知所措。针对这一新特征,高校除了做好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心理咨询工作对学生加强指导以外,利用校友资源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新途径。地方高校可通过校友论坛、校友导师励志教育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开展励志成长教育。校友导师为学生分享自己的职场经历和人生感悟,言传身教、现身说法,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导师的成长历程。校友导师以自身的成长、成才经历勉励在校大学生,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激励他们成长、成人、成才。

2.2 通过指导大学生生涯规划成为学生的“生涯导师”

在校大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与社会尚无实质性的接触,对社会环境、就业市场的需求、所学专业发展的前景缺乏完整了解,学生个人依靠自身的能力难以制定适合于自己的生涯规划。目前地方高校生涯规划指导师资存在明显的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及时得到这方面的指导。校友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首先,校友导师的职业生涯背景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典型案例,通过校友导师分享自己的自身经历和工作经验的分享,让身边人说身边事,启迪学生开启职业生涯规划之窗。其次,校友导师帮助在校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校友导师通过与面对面、微信等新媒体与学生建立流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解决“你是谁”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自己需要努力和改进之处,明确自身定位,解决“你想到哪里去”的问题。再次,校友导师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生涯规划,解决“你怎样才能到你想去的地方”的问题。学生与校友导师的交流过程中逐步认识社会环境,了解到所学专业目前的状况、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探讨生涯规划路径,促使学生意识到生涯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并做出适合自身的生涯规划。

2.3 通过指导在校学生创业就业成为学生的“创业就业导师”

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要积极调动包括校友资源在内的各种有利因素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可选择创业成功的校友担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邀请他们返校举办创新创业讲坛、担任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顾问等形式,与在校学生分享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在校学生不仅接受到创业成功的激励,同时也能从失败中总结提高理性认识,共同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担任创新创业的校友导师还可帮助大学生创业者解决项目评估论证、项目运营管理、决策经验等问题,为创业者答难解疑,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学生就业方面,校友导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在校学生了解到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唤起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保持勤奋刻苦、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在校期间就自发地培养职场所需相应的技能与素质,增强就业的能力和实力。校友导师还可利用自身丰富的社会资源,提供就业信息,为学生的就业发挥桥梁中介作用。

3 地方高校实施本科生校友导师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严格遴选导师,明确导师职责。地方高校在实施校友导师制的过程中,导师的选聘要注重对校友综合素质的考察,可通过优秀校友自荐、高校校友会推荐、在校老教师推荐等多种渠道邀请优秀校友回校担任校友导师。校友导师原则上须是在相应工作岗位上工作3~5年以上,具备相关领域的从业经验,热心教育事业,愿意为母校服务的优秀校友。在学生的励志教育、生涯规划、创业就业等方面,高校应对校友导师做出相应的规定,明确校友导师的职责。如可以要求校友导师和学生以面对面或电话、网络新媒体等形式定期沟通;通过指导与实际操作直接对接的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校友导师结合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现状、特点,帮助学生加深对业界的了解,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等,要避免出现校友导师因职责的不明确最终成为“形式上”的导师的现象发生。同时,因校友导师本身也需要为社会服务,从不增加校友的额外负担、最大限度地保护校友的积极性等方面考虑,高校不应将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职位等要求列入校友导师的职责范围。

(2)强化学生角色意识,找准自身在校友导师制中的定位。高校课堂教学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内容和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检查监控比较容易。当前高校中常规的课堂教学主要还是课堂内以教师驱动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模式较为普遍。校友导师制的实施更多采取的是以学生驱动为主,校友导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指导模式,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具有课堂教学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要强化角色意识,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校友导师方便的前提下主动联系导师,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本着谦逊的态度虚心向校友导师请教。在接受校友导师的辅导过程中,对于校友导师分享自身的成长之路、成功经历等在校学生也应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要避免盲目照搬校友导师的成长成功经历进行自我定位,做出不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涯规划。同时也要避免少数学生为了尽快踏入社会过分注重社会实践而忽视大学专业知识学习的问题出现。

(3)注重过程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地方高校在实施本科生校友导师制的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高校应在多部门联合的基础上组建指导校友导师工作的管理工作机构,制定细化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指导和监督校友导师工作的日常管理与有效实施。同时,还应建立合理的校友导师制的评价体系,从学生参与导师辅导活动的个人总结、培养导师对学生的打分评价等方面来考核学生在校友导师辅导活动中综合表现,从导师定期与学员沟通的频率与质量、学员对培养导师提供的校外辅导的打分评价等方面来对校友导师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此外,高校还应制定和完善校友导师的评选表彰制度,重点表彰为母校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校友导师。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邓国林.校友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开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9-40.

[3] 陈国法,傅建江.校友典型示范在学生隐性教育中的运用――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0(12):61-62.

[4] 吕忆松,李莹莹.发挥校友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科教导刊,2014(3):57-58.

[5] 陈凡,蒋丽芳,朱悦.试论本科生校友导师制――基于南京四大高校实地调研[J].现代经济信息,2015(4):457-458.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工作的实施与完善 下一篇: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