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数学解题后的反思

时间:2022-05-16 10:38:48

浅谈如何进行数学解题后的反思

数学教学 反思习惯 课堂分析

一、培养良好积极的反思习惯

对学生加强反思习惯的培养,运用典型例题结合课堂分析给以指导。例题分析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提出反思的问题,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解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逐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会反思,并且积极、主动的反思,自然养成一种良好的反思习惯。有了反思的习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灵活,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注意“解题反思”的途径和方法

1.反思解题过程,促进创造性思维

在平时讲题和做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解题后再反思解题过程的习惯,拓宽思路,优化思维方式。解题过程是是学生独立思考,使所学的知识,方法得以再现和提取的过程。包括该题考查的知识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及分析问题的注意事项等。分析解题过程有没有思维回路,哪些过程可以合并或转换,有没有更好的解法,积极寻求其他可能的解法,争取一题多解。从而可以拓展思路,养成“从优”、“从快”的解题思维方式。因此通过反思解题过程,也是结合数学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2.反思解题方法的共性,促使解题技巧规律化

同一类型的问题,解题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因此当一个问题解决后,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力图从解决问题中找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以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今后的问题解决,提高解题能力。并且从特殊到一般,推广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3.反思题目特征,培养思维发散

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反思题目特征,将题目逐步引申、变式、推广,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特别在上复习课时,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在重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挖掘和拓展,可培养学生广泛联想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原题适当的变形、适度的引申,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大胆猜想、积极探求、拓广引申,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反思解题途径,促进思维的深入

学生往往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注意解题后的反思总结,使解题经验得不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因此,要有解题经验的反思、总结。解题顺利的经验,曲折的教训,通过积累获得提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尤其是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探究的过程的反思,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使思维更加深入。

三、结语

总之,反思作为一种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已愈来愈来被人们认识到它对学习的促进、发展作用及意义。无论是对于数学老师或学生而言,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形成反思的意识及习惯,是深化认识和理解、提高数学能力、素养主要的途径。同时反思能力的提升也会促进思维品质的优化,进而提升你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放飞思维,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下一篇: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