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低碳型居住环境设计

时间:2022-05-16 07:01:48

浅谈生态低碳型居住环境设计

摘要:以居住区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对景观要素在居住小区的合理运用为指导,尝试探讨较为系统的现代居住区景观的生态低碳型设计方法。

关键词:生态景观;低碳理念;居住区;景观要素

Abstract: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people-oriented" design concept and on landscape elements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reasonable use of guidance, and try to discuss modern residential landscape of a system of ecological low carbon type design method.

Keyword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Low carbon idea;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打造生态低碳居住模式

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理念,引入更加人性化的居住模式,创造宜人的居住空间,通过科学合理艺术的造园手法,充分利用自然的景观资源,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以达到创造一个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生态居住小区的目标。

2 注重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展现居住小区生态平衡

景观设计要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协调,结合不同的造园手法,用现代的设计理念,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态小区景观。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在材质的应用及景观小品的形式上做细致推敲,使景观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与建筑、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来体现小区的生态主题。

3 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营造生态群落

在进行居住区的植物造景设计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首先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合理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及原有植物群落;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以及精湛工程技术来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景观的共享性。

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保持原生态表土和现状植物。尽可能保留建设用地本土是居住小区生态复原的基础。我们应将填挖区和建筑铺装区的表土剥离、储存,用于需要改换土质或塑造地形的居住区绿地中。同时在小区建成后应清除建筑垃圾,在绿化种植前回填我们事先储存的原优质表土,这对植物的健康快速生长很有利。现状的植被存在,特别是古树名木以及大树是基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应尽可能保存对改善环境有益或独具特色的植物群落,将它们组织到居住小区的绿地系统中,这样当小区刚建成时就会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而不必等新植树木缓慢长成后再发挥生态作用。

4 注重生态营造,合理打造低碳化居住小区

生态景观设计是建立在一定的地理条件基础之上的,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的形态基础,多样的地貌为动植物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条件,也丰富了景观的视觉形态,为居住者创造了多样的空间体验。目前在许多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忽视了原有环境的价值,都将原有的地形地貌自然特征一概抹去,用全新的规划布局取而代之,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居住区,创造自然地貌可以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声、光、空气污染,阻隔喧闹环境。设计时应该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合理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生态低碳的原则:

4.1 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

在进行小区绿化时,规定了绿化面积的标准,小区绿化应确保 35% 以上的绿化率,而绿地本身的绿化率要大于 70% ,也就是说绿地中的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地坪、建筑小品、喷水池、雕塑等占地面积只能控制在 30% 以内,而这个数字也应越小越好。一个小区绿化质量,虽然不能通过纯数字来体现,但是为了有更多绿化的面积,设计师们必须认真思考。

4.2 巧用垂直绿化设计,增加绿化覆盖率

垂直绿化又叫做立体绿化,利用除地面资源以外的其他空间资源进行绿化的方式。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在墙壁、廊架等处栽种攀援类植物,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垂直绿化在克服小区绿化面积不足、环境不佳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攀缘植物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将太阳辐射转化为新的能量形式,以此来降低建筑体的温度,延长外墙寿命。同时它还具有防噪、净化空气的功能。可用于垂直绿化的植物种类中最常见的是藤本植物,常用的有爬山虎、木香、粉团蔷薇、紫藤、常绿油麻藤、金银花、常春藤、络石、三角梅、铁线莲、扶芳藤等。

4.3 节水节电——“节能艺术”创造景观和谐整体

(1)照明景观节能

照明系统是居住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起到保证居民晚间活动的正常展开,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度,营造环境氛围的作用。太阳能作为地球上真正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将是未来最理想的绿色新能源,目前其利用的有效途径便是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LED是一种能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半导体器件,集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LED固态照明优点的太阳能LED照明系统,实现了新一代能源和新型光源的完美结合。太阳能LED灯以太阳光为能源,白天充电晚上使用,无需复杂昂贵的管线铺设,可任意调整灯具的布局,先进的照明灯具如发光二极管,本身可以发出所需要的各种色光,而且寿命是普通白炽灯的几十倍,安全节能无污染,无需人工操作且工作稳定可靠,还可节省电费,使其免于维护。

(2)水循环设施节能

在设计较长景观水系时,通过计算水流量,采用多段循环水系,用多套合适功率的系统控制,选择流量和扬程相匹配的水泵,确保水泵在高效区运行,这样可以达到节能节电的最佳效果,并且多段水系可以分别单独开放。喷头选择高均匀度、低灌溉强度、小流量喷头,例如MP(流量匹配)喷头流量为0.3吨/小时,比一般的1.1吨/小时的设备节能达60%以上。

4.4 “生态循环”——梳理绿色景观水系

(1)水生植物的应用

加强水生植物在生态居住区水体中的应用很有必要。我们可通过选取适宜的水生植物,结合科学合理的配置,对水体进行绿化,不仅可以丰富水面景观,而且还能实现水质的净化,真正符合生态要求。在应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绿化时,首先要选好材料,力求做到既兼顾景观效果又能有效净化水质;其次,植物配置要讲究园林美学原则。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是利用许多水生植物特别是水生维管束植物能够大量吸收营养物质,或降解转化有毒有害物质为无毒物质的性质。在废水或受到污染的天然水体中种植大量耐污染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高等植物,使其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将水中的污染物质分解转化或富集到体内,然后除去,恢复水域中的养分平衡;同时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从而改善水质,减轻或消除水污染。

(2)雨水的收集利用

雨水具有易收集、原水水质好、有利于城市市政排水和防洪等优点。利用居住小区景观用水的溢流空间作为雨水的调蓄容积,可较好地解决雨水的可收集水量与需水量间的矛盾。采用经优化后的处理工艺,不仅可使出水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水质指标要求,而且兼具景观用水处理功能,水处理的直接成本远低于城市自来水的水价。实践表明,在降雨量处于多水区或过度区的地区,积蓄雨水回用技术可行、经济适用、运行维护方便,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小区道路路面、广场和停车场等都是良好的雨水收集面。降雨后自然产生径流,修建一些简单的雨水收集和蓄存工程,就可将雨水资源化,用于小区清洁、绿地灌溉、维持小区水景等。雨水的水质好,雨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有机污染物较少,且钙含量低,其硬度小,细菌和病毒的污染率低,因此简单处理就可以利用,尤其便于小区中水的简单使用。针对小区中储存雨水的设施和水质处理的程度,其雨水主要用于景观水的补充,清洗路面,绿地的浇灌等方面。在雨季进行储水,则在枯水期时,储存的雨水作补充水来灌溉本小区的绿地,尤其是在夏季,气温高,可以用来清洗路面起到降温作用。

4.5 合理运用环保型材料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在确保功能及景观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硬地铺装,可采用硬地铺装和植物景观结合布置,增强平台广场的透水性能,同时可以采用鹅卵石、透气透水砂浆砖等环保材料来营造园林景观,从而有助于生态低碳型居住区的营造。

5 结语

景观要素是景观设计中的点,仅仅通过对这些点的生态化低碳化设计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将所有的点融合在一起,才能建设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型低碳社区。这是社会发展和形式的需求向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未来,居住区景观生态低碳化必然成为人们衡量小区的价值取向要素之一。景观的生态低碳化设计必须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运用艺术创作的手法,营造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社区。

参考文献:

[1]叶德敏.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J].北林学院学报,2005,20(4):170-173.

[2]陈迪.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学则[J].国房地产报,2001(2):33.35

[3]胡维佳;杨柳青;;浅析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方园艺;2011年06期

[4]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5]王铁铭,杜义.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J].龙江环境通报,2005,29(2)23~ 25.

上一篇:基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几点浅析 下一篇:浅谈工程预结算编制存在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