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对比分析

时间:2022-05-16 04:18:16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对比分析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关键,正确地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关系到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当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且较为合理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文章对常见的几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核算程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

成本会计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比较一、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概述

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按其生产职能不同可以分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两种。基本生产车间是指从事商品产品生产的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是指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的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有的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劳务,有时辅助生产车间所生产出的产品也对外销售。但其根本的任务主要是服务于企业的基本生产和企业管理。企业只有在辅助生产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确定之后,才能确定基本生产产品成本。因此,正确、及时地组织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核算,对于节约生产费用、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产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前所述,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及行政管理部门服务的,但在某些辅助生产车间也有相互提品和劳务的情况,如供电车间为供水车间提供用电,而供水车间又为供电车间提供用水。为了正确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相互分配,然后才是对外(即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分配费用。由于上述原因,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为了使分配结果尽量接近客观,在分配时应根据企业各辅助生产部门生产产品的特点以及受益单位提供服务的情况,结合企业管理的条件和要求来选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

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对比分析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指把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实际费用,仅在各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之间按其受益数量进行分配,对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则不进行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公式如下:

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仅对外进行分配一次,计算手续较为简单,但它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即假定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都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等部门所耗用。实际上,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不分配费用,计算出来的辅助生产成本就不完整。所以,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品或劳务的数量较多时,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一些。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较少的情况。

2.一次交互分配法

一次交互分配法也叫做交互分配法,它是先根据各辅助生产单位相互提供劳务的数量和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在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再将交互分配以后辅助生产单位的全部应分配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应负担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在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了劳务,也相互负担了费用,虽然计算过程较直接分配法复杂,但分配结果较之更为合理。计算公式如下:

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单位内部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进行了交互分配(即相互分配了费用),与直接分配法比较,提高了费用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由于在分配费用时都要计算交互分配和对外分配两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增加了分配计算的工作量。同时,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是根据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的,不是该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因此,分配结果也不很准确。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如果各月辅助生产的成本水平相差不大,也可以用上月辅助生产单位该产品或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本月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

3.顺序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又名阶梯法。采用这种分配法,首先将各辅助生产部门按施惠和受益的多少顺序排列,施惠多、受益少的排在第一位,施惠少、受益多的排在后位。在分配时,前者分配给后者,而后者不分配给前者,后者的分配额等于其直接费用加上前者分配转入的费用之和。这种方法比直接分配法前进了一步,有重点地反映了辅助生产车间交互服务的关系,并且分配方法也较简便。但其毕竟未全面考虑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的交互服务关系,因此,分配结果也不够准确。另外,各辅助生产部门费用分配的先后顺序也较难确定。所以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辅助生产部门交互服务有较明显顺序的单位。

计算公式:

其中:待分配费用总额=该车间的直接费用+排序在前的辅助车间分配转入的费用

某单位应分配的费用=该单位的受益量×费用分配率

4.代数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运用代数中解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组的原理,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情况下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分配方法,首先,应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品和劳务的数量,求解联立方程式,计算出各辅助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即费用分配率);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内部和外部各单位)耗用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采用代数分配法,是通过解联立方程组求得产品和劳务的实际单位成本的,分配结果最为准确,但当企业生产单位较多时,计算工作会比较复杂。如果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则采用这种方法比较适宜。

5.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先按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实际供应量,在各受益对象(包括各辅助生产单位在内)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再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单位实际发生的费用(待分配费用加上辅助生产单位内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费用的差额,即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差异。为了简化分配工作,辅助生产的成本差异一般全部调整计入管理费用,不再分配给其他各受益对象。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由于预先制定了产品和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需分配一次,简化和加快了成本计算和分配工作。同时,通过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单位的成本差异,可以查明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各受益单位和部门,排除了辅助生产单位费用超支和节约的影响,也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和部门的经济责任。

综上所述,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应根据自己生产特点,结合成本管理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上一篇:关于主动结构表示被动意义的探究 下一篇:数字电子技术项目化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