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上水平

时间:2022-05-16 03:15:16

加快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上水平

摘要:本文主要从东营市河口区的渔业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入手,对海洋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旨在加快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渔业产业体系 生态渔业 海洋经济 发展

河口区地处黄河入海口,海岸线长214.21公里,浅海海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沿海滩涂荒碱地567平方公里,宜渔荒碱地面积147万亩,沿海营养盐含量丰富,初级生产力高,生物资源多样,具有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一、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一)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生态渔业基地

近年来,河口区紧紧围绕现代渔业建设,按照“展开东西两翼,实现错位发展”的思路,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结合东西部渔业发展特点,打造东西两个增长极。自2013年开始规划建设东营河口生态渔业区,该园区东起挑河、西至潮河、南起生态河滨海大道、北至-5米浅海等深线,面积100万亩,分为浅海50万亩、滩涂50万亩两大板块。渔业区建设期限为5年,总投资65.6亿元,分期建设,逐步实施。

(二)加大政策支持,建设一流基础设施

近年来,实施了以保安全、惠民生等为重点的渔业设施建设,夯实渔业产业发展基础,渔区、渔村、渔民得到长足发展,渔港设施进一步完善。黄河口国家级中心渔港及海洋经济产业园推进顺利,目前已投入资金1.2亿元,所有基础工程已全部完工,2012年7月开港通航;产业园建设按照“港园一体”的发展思路,正在实施渔港综合开发和渔民村建设,努力打造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

(三)加大培植力度,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升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渔业科技投入,迅速培植龙头企业,切实提供金融信贷扶持,项目扶持,推动渔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区已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基本实现了公司加渔户、产供销、技工贸“一条龙”的产业化运作。建成渔业合作组织16个,社员达1500余人;渔业协会4个,会员150人。培育养殖示范户200户,增强了渔业活力。

(四)双管齐下,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产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我区针对渔业生产实际,时刻拧紧“安全筏”,推行水产品标准化养殖,落实“两项登记、五项制度”;积极开展水产品整治及药残抽检,近年来,共抽检14批次、122种水产品及苗种,抽检覆盖率100%,抽检合格率100%,开展渔业病害测报、渔户调查及池塘信息采集工作,连续5年实施卫生状况监控及贝类划型,从源头保障了水产品安全。

(五)强化科技引领,促进渔业上水平

近年来,积极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先后实施国家星火计划《浅海滩涂贝类规模化养殖》、《渤海梭子蟹规模化繁育及养殖产业化开发》等渔业科研项目23项,解决了一批重大的关键技术难题,与中科院海洋所联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文蛤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硬壳蛤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区现有渔业从业人员1.1万人,其中渔业科技人员38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0人。

二、存在问题

(一)海洋渔业受市场影响大,渔业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

以海参为例,近年来,海参品类逐渐向大众消费品回归,海参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但受近来市场及“三公消费”和福建、浙江等地海参养殖业膨胀的影响,海参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海参价格一直维持低位。目前,海参育苗、养殖成本价格不断上涨,但海参苗种及成参价格持续走低,使养殖户的养殖成本翻倍。据了解,春季鲜参价格在40-50元/斤,苗种价格60-70元/斤,市场处于低迷。

(二)海洋渔业发展起步晚,特色优势不明显

海洋渔业发展起步晚,标准较低,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低质贝类品种多,名优特精品种少;粗放养殖面积多,工厂化养殖、立体养殖、多品种精养少;直接出售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这种对资源缺乏综合利用和对产品低层次开发,导致了收入不高,效益低下。目前,我区养殖品种大约10余种,但名优特精品种只有海参、大闸蟹、沙蚕、梭子蟹、对虾等。

(三)新型渔业经营主体薄弱,带动作用不强

目前,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较快,在渔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组织领导力、配套服务缺位、政策扶持不够、主体规模较小、组织管理松散。各种渔业养殖合作社发育不充分,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家庭渔场刚刚起步,还无法适应当前渔业生产高速发展的需要。

(四)海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近年来,近海海域污染源增加,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是通过入海口污染、水养殖污染等等。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海洋生物产卵育幼海域破坏严重。海洋生态体系失衡,生物栖息地面积大海幅萎缩,传统海洋经济资源匮乏,海水养殖品质下降。同时,区内有几条排河水质不达标,尤其以潮河最为严重,造成一定程度的海水污染,需加大监管力度。

(五)渔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支撑力有待完善

河口区养殖规模较大,模式多样,品种多而杂,但目前全区现有渔业技术人员38人,渔业技术推广人员9人,仅占渔业从业人员的1‰,水质、病害检测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对数量多、知识层次不高、以家庭为主的养殖户来说,养殖病害监测和预防与防治工作仍是完全凭经验进行,导致渔业病害的频繁发生,给水产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养殖面积减少,养殖产量下降,部分池塘减产、绝产、闲置,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影响了全区渔业的健康发展。

三、发展建议

(一)加快产业调整,大力发展生态渔业

为有效开发近海资源,加快传统渔业优化升级,我区依靠特殊的海洋区位,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渔业生产实现了由单一养殖向综合育养过渡,形成了梯次分明的海洋渔业产业带。重点发展浅海贝类、海参育养、立体养殖和溴盐加工,逐步形成了渔盐一体、高效生态、循环利用的发展格局,有力的带动了海洋渔业向设施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西部,依托100万亩生态渔业区建设,大力发展渔盐一体化和浅海增养殖,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洋生态示范区;东部,以黄河口中心渔港和黄河口海洋经济产业园为载体,发展港口经济、海洋服务业、海产品加工等产业,逐步形成集渔业生产、加工、仓储、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海洋产业基地。

(二)发展外向型渔业经济,加快实施渔业产业化

一是加大渔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现有品牌和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行重点扶持和保护,坚持“五指并拢,攥紧拳头”的投入原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培植华春公司、通和公司等龙头企业,促使其迅速膨胀规模,提高效益。二是抓好渔业基地、龙头企业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从规模、水平、外向型经济三方面入手,加快标准化渔业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水产品品质,加快培育渔业市场主体。三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产品品位,打造“黄河口”产地品牌。全力培植华春、振宇、通和等一批产品特色突出、信誉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促其扩规发展,打造区域型龙头企业,提升国内外市场知名度。

(三)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加快渔业科技体系建设

一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广泛招揽科技人才,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依托大院大所的科技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引进人才及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发展优质高效渔业。二是渔业科技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区、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渔民群众的技术素质。三是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渔业质量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渔业环境监测、渔业行业标准化等四个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

(四)强化环境保护,涵养恢复海洋资源

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合理调控海洋渔业养殖规模,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深入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不断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增强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海洋综合管理,严格执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加大对排河污染的监管力度,维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五)转变行政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通过转换观念、转变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市场、技术、资源配置、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服务;采取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持的方式,合理引导重大渔业项目的开发,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良种的引进推广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积极发挥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组织作用,切实保障渔业、渔民和渔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防“风”于未然 下一篇:小议建立完善的医院内部奖金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