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朱玛的经贸人生

时间:2022-05-16 09:14:34

2008年中亚国家及俄罗斯市场汽车出口工作座谈会如期召开。为期一天的会议似乎略显紧张,来自中亚各国、俄罗斯及国内众多汽车制造商代表轮番上台发言,交流本年度我国汽车及机电产品对外出口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有位年轻的商人显得很活跃,一口流利的俄语和独到的市场见解,使他成为会议上最受欢迎的“翻译”。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销售商都将赞许的目光投向这位外表俊朗、贸易知识应用娴熟的年轻人。

他叫朱玛,新疆金色西域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

1

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漫及中国大地的每一寸土地,资本的概念触动着每一个国人的末梢神经。下海、淘金、搞“三产”成为当时最为流行口头禅。深圳的一夜崛起,使沿海地区成为国内资金、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而在广袤的西部,贫瘠的土地上,主宰劳动力的依然是传统农作物的弱质品种。

在新疆,随着边境口岸的陆续开放,边贸生意成为人们眼中新的亮点。与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毗邻的新疆塔城市,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市辖区内巴克图口岸,已有200年民间通商历史。1992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同意口岸向第三国开放,具有国际联运地位。巴克图口岸恢复开放并临时过货。年货运能力20万吨、客运量10万人次。

精明的中国商人们及时捕捉到了这一有利信息。各路商客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巴克图口岸呈现出一派生机。近水楼台的塔城人怎能眼睁睁看着他人在自己家门口赚钱,他们想着各种办法挤上通往哈萨克斯坦的黄金大道。一批批货物从巴克图口岸运来,通过中转,很快疏散到乌鲁木齐及其它地区。一批批货物又从巴克图口岸运出,客商们往返穿梭,劳累奔波,但赚得钵满盆满,他们个个喜形于色。

塔城市某医疗单位蠢蠢欲动,也想在这条黄金商道上分得一杯羹,为自己的职工谋点福利。经过领导简单地合计,以单位的名义注册一家商贸公司,开始试水边贸。这一重担落在了27岁的职工朱玛身上。原因很简单,朱玛有海外关系,姑姑姨姨均在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定居。

领导找到朱玛,把单位的意图说了出来。一直从事专业技术的朱玛对生意一窍不通。领导拍着它的肩膀,说了一句当时很流行的伟人语录:“摸着石头过河嘛!”

朱玛懵懵懂懂地接受了领导交给他的任务。具体生意怎么开展,从何处入手做起,没有人给他提供建议参考。好在27岁的年龄生龙活虎,渗透着无限的干劲和力量。尽管前途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朱玛还是愉快地整装上路了。

2

1993年2月,料峭春寒。朱玛口袋里装着从单位预支的300元差费,登上了塔城至哈萨克斯坦塞米帕拉丁斯克州的国际长途大巴。他为什么不直接去阿拉木图找亲戚帮忙,而去塞米州?这里有段小插曲。

1991年冬日的一天,有两个来自塞米帕拉丁斯克的年长女性游客来新疆游玩。大巴发至塔城,夜幕已经临近。语言障碍,加之天寒地冻,两个老人着急地在大街上来回穿梭,希望能找到一家合适的宾馆。由于长时间在户外逗留,其中一位老太太生病了。下班回家的朱玛在街头遇到了两位孤援无助老人。在了解到她们的困境后,朱玛没有回家,帮着两位老人找到了宾馆,并及时把生病的老人送到了医院。之后,怕她们因为语言不通无法与他人交流,再遇到其它麻烦,朱玛干脆呆在了医院,照料老人。两位游客十分感激,在离开塔城之前,给朱玛留下了详细的联系方式,希望他以后有机会去塞米帕拉丁斯克做客。

第一次出远门的朱玛一点睡意也没有,脑子里一直翻腾着领导的话“摸着石头过河”,但河里有没有石头可摸,领导却没有交代清楚。

700公里的路程不算长。天蒙蒙亮,朱玛透过汽车窗户向外张望,看见外面的行人都裹着厚厚的大衣,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步履匆匆。坐在空调车里的朱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面临的困难。

大巴准时抵达目的地。从车门里走出来,没有戴帽子的朱玛立刻感受到了西西伯利亚寒流的穿透力。“风从眉骨嵌入进去,又从后脑勺穿了出来。”想起当年的情景,朱玛至今心有余悸。怎么办呢?他紧了紧衣领,一咬牙,顶着劈头盖脸的寒风,趟入了塞米帕拉丁斯克这个即将为他叩开生意大门的城市。

两位老人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小伙子,吃饭住宿一并解决。令朱玛感到意外的是,其中一位老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丈夫在政府部门身居要职。老人了解到朱玛的来意,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四处打听帮他招揽生意。最后找到一家大型养鸡场,朱玛电话请示领导,了解国内的鸡肉市场行情,决定做鸡肉生意。

合同如约签订,厂家安排专人组织货源。一身轻松的朱玛在厂方人员的陪同下,参观厂区。无意中,朱玛看见一辆大型推土机正在把切割后新鲜的鸡爪子往大坑里推,他很好奇,问随陪人员这是做什么?回答说,这是废品,准备添加别的原料加工饲料。

朱玛心头一动,好好的鸡爪子怎么能当废料呢?国内当时的市场价格每公斤14元人民币左右呢!如果能把这些“废料”运回国内,一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朱玛立即回到厂长办公室,告诉他,鸡肉不要了,要鸡爪子!厂长满是疑惑:爪子都是骨头,又没有几丝肉,要那玩意干嘛呀?朱玛说,你就不要管那么多,开个价吧。狡猾的厂长见他要货心切,反而卖起了关子,以没有参考价拒绝朱玛的要求。

心有不甘的朱玛并未就此罢休。他利用中国人的处事方式,开始走厂长家属这条“后勤”线。他了解到厂长的妻子和自己同属乃曼部落,同根同源自然很好交流。几声姐姐叫得厂长夫人心花怒放,距离顿然拉近。自己的弟弟要做鸡爪子生意,当姐夫的怎好使绊?单子很快签了下来,每公斤0.6元人民币。装车发运,厂长又核实了一边账目,发现运费都不够。和朱玛再次商议,价格提到0.8元。来回15天的时间,朱玛为单位拉回16吨鸡爪子,完成了自己生意场上的处子秀。

3

生意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尤其是外贸生意,蕴含着诚信,潜伏着危机,碰撞着来自不同文化的认识和解读。

朱玛顺山顺水做了一年的汽车轴承生意,一方面组织货源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做同类生意的人也逐渐增多,于是萌生退意。之后,他又陆续介入钛合金、牛皮等领域,但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长线操作的生意。而接下来的一桩买卖,却让朱玛彻底明白了在生意场上,什么叫隔行如隔山。

1996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朱玛了解到在乌丝别克斯坦,每瓶啤酒的零售价达到8元人民币左右,而国内批发价格还不足2元。他认定这是一单绝好的投机生意。货源组织很容易,一切出关手续办理也得心应手。当年8月29日,整整两个车皮的啤酒通关发往乌兹别克斯坦。坐飞机抵达目的地的朱玛,却没有等到预想的回报。很快,在乌方海关传来了货物被扣押的一纸通告。怎么回事呢?朱玛风风火火赶到了海关,海关人员质问:“你怎么能把过期的食品运送到我国呢?”朱玛一头雾水:“没有过期啊?这批货品是8月2日生产的,今天是29日,离保质期还有两年的时间呢!”他一边指认着商品标签,一边解释。但乌方海关人员坚持认定这是过期食品。交涉之中,朱玛才渐渐明白,原来在国外的食品包装上,只标识一个日期,那就是保质的最后期限。而在国内,通常标注的是生产日期,而保质期又另外在其它不显眼的地方标注。小小的包装标签,因为消费知识的差异,竟然引来了这么大的麻烦。对一个个体生意人来说,一来一去,仅存的一点利润空间,就这样被无谓地消耗在运费上了。想起此事,朱玛至今心有余悸。

吃一堑,长一智。一步一回首从生意场上走来,朱玛逐渐褪去了年少的轻狂和鲁莽,成长为一个惯看风雨、成熟豁达的商人。如今,他和他的新疆金色西域国际贸易公司已经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迹,成为新疆外贸商业领域的一颗新星。回味他的经贸人生,有多少故事百肠千回?对后来人来说,总结他人的经验,就是助长自己的智慧。

上一篇:沙之韵:库木塔格沙漠 下一篇:方如春:结缘新疆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