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记忆危机

时间:2022-05-16 01:45:07

浅析城市记忆危机

摘要:城市记忆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程。但是当前城市的改造与频繁的更新使城市形态及城市特色丧失记录真实历史的功能,产生了城市社群带来记忆认知及认同问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阐述了城市记忆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城市形态和城市特色存在的记忆危机,以及建构城市记忆对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建设居民理想生活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记忆;记忆危机;城市形态;城市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加速前进。与之同时,当前这场席卷中国的都市化发展浪潮却使城市失去了延续历史、传承文脉、身份归属的重要作用。城市历史古迹、历史建筑还有历史街区遭到严重的破坏;城市特色丧失,城市传统风貌消失,形象趋同无序;城市形象盲目求高求大,已经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存、开发城市的记忆,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创建城市独有特色的呼声越来越大。大家希望通过研究城市的记忆,来延续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以此来寻求城市特色保护的方法,塑造城市独有的特色。

1城市记忆的探索研究

目前,城市记忆(City Memory)尚未形成明确、固定的表达,它经常与“城市的记忆”(The Memory of the City), “城市的历史记忆” (The Historic Memory of the City)交叉互用,而且在使用中它既可以指“物”,又可以指“事”,甚至指过去的人;可以理解为“城市中人的记忆”。〔1〕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主任布正伟是这样解释的:“城市的记忆是人们对城市环境及其形态要素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认同后所产生的集体记忆,其中包括了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的记忆。也可以说,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2〕

综合多位学者研究的结果,首先,我们从记忆的本质特性出发可以发现;记忆是一种开放性动态发展过程,人们往往是基于未来的目的,在现实中对过去、现在、未来有机统一的“艺术”。并且,记忆在时间中存在连续性与建构性的两种特性。其次,城市记忆的概念应包含城市形态、功能及其意义三个基本方面,城市记忆是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意义及其形成过程的整体性历史认识。〔3〕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城市记忆是对城市整体的意象和意义的认知和重构,城市记忆的概念也体现了对待城市历史的一种态度,那就是将城市置于历史长河中,城市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对过去的认识和重构,保护历史的意义就是见证现在。城市记忆不光是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认识”,更是一种动态的、连续的不断进行的“重构过程”。这种记忆表述了空间、记录了时间、体现了意义,综合反映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时间序列上的动态过程的意义记录、空间反映与重构行为。

2城市记忆危机的特征

城市记忆凝固于城市空间环境,反映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人对城市空间环境意义的认识;同时,由于城市建设处于渐进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能动的改造,因而,城市记忆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这种能够对城市记忆产生影响的改造活动,使得城市记忆的形成即不能脱离于以往人们对环境意义的认识,又不断加进新的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如果脱离于以往人们对环境意义的认识,往往使得城市记忆发生记忆的错位,甚至失忆(图1)。记忆的错位意味着城市记忆中所一贯坚持的原则,失忆则意味着这些新的内容完全脱离于环境意义演变的连续性,从而使城市记忆不能与以往环境的意义保持血脉联系。〔4〕

(图1) 失忆的城市空间

Fig.1 Space of City Memory crsis

2.1城市形态的记忆危机

城市形态与城市记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将城市作为主体时,城市形态的演变就是城市历史沉淀发展的过程。城市的平面、肌理、纪念物等构筑物记录下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生活与时间,使城市历史以物化的形式凝固与沉淀下来,作为后代回忆和参照的内容。而将人做为主体时,城市形态对于人们心里层面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城市场所成为人们在记忆城市时进行身份认同和精神归属的基本参照。〔5〕

当前,许多城市的拆建改造更新工程彻底清除和抹杀了与历史事件、时间相关的场所意义,从而导致了城市历史文化的严重缺失和断层。同时,频繁和大规模的变化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赖以定位的记忆物之间稳定的位置关系,使人们普遍产生“城市越来越记不住”的认知困难。这种城市空间的异化和人与物固有的关系的突变,已经使人群再难体验到位于精神家园中的认同感。我们长期生存的城市仿佛瞬间成为没有什么历史联系和情感牵系的“异国他乡”。

在城市形态的记忆危机没有进一步恶化的时候,要解除这种危机首先要从意识上提高对城市记忆、城市形态的认识。

首先,以一种连续动态的时间观看待城市形态构建。城市的变迁在很多情况下是以牺牲细致生动的历史记忆为代价的,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在观念和方法上正确平衡保护和更新这两者的关系所致。其实,城市的建设并不是推“旧”建“新”,而是考虑如何将“新”与“旧”完美结合。许多欧美的实践项目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上就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可以修旧如旧或修旧换新,也可以以新建、改建或者采用新形式作为保留过去的某个象征主题。(图2)总之,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以一种开放发展的多元化的观点来对待不断变化的城市历史。

(图2)上海新天地

Fig.2 Xintiandi• Shanghai

其次,明确城市形态构建的服务对象。城市形态的生成与发展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预先经过规划设计的城市形态;另一种是自下而上,有机的城市形态。最佳状态是将这两种形式在城市形态构建时并存并且相互渗透,使城市在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模式基础之上,通过局部变化达成协调性。反观当前城市设计的若干误区,其实就是这两者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

2.2城市特色的记忆危机

城市特色是一定时空条件下,城市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当时所达到的文明手段,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创造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形式。

城市特色与社会生活和历史风貌息息相关,它蕴含着人与社会的内在素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一个城市的特色,多是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积累与沉积而形成的。形成难,毁坏却容易得多,一朝毁坏,数十载难以恢复,甚至永远不能恢复。

当前,在全球化的规划、建筑设计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建设项目由远离项目所在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来设计,相当多的境外建筑师在处理中国的旧城改造问题时,缺乏对城市特色及文脉的理解。以西方“他者”的文化认同代替中国的社会和城市文化的认同,这种不受约束的自由会摧毁城市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城市领导为了某些目的,盲目地追随建设趋势,盲从地建高层、建广场、搞绿化,一个城市有个建设亮点,其他城市匆忙仿建。难怪有这样的描述:“潘克拉斯像马里勒本,而马里勒本像帕丁顿,所有的街道都类似……你的格罗赛特广场、贝克街、哈利街和威泊尔街等等,所有这些平淡的、枯燥的、无精打采的街道,像一个大家庭寻常孩子那样相似,而波特兰广场和伯特曼广场则是它们尊敬的父母”。〔6〕城市特色就是在这样的功利性、时效性的复制中消失。

城市记忆是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意义及其形成过程的整体性历史认识,它蕴含了城市的文化,而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沙里宁在许多年前就尖锐的指出:“许多人士把城镇规划当作纯技术的问题,在进行规划时只管就事论事,而忽视了重大的精神要求。由于城镇规划往往被降低到处理肤浅的实际事物的地位,所以它逐渐给人以一种平庸单调的印象”。城市记忆又是对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而社会生活与城镇特色息息相关,蕴含着人与社会的内在素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由于中国城市不仅在建筑风格、城市形象方面完全西化,城市居民甚至在生活方式、时尚、爱好等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西化倾向。人们在努力创造未来的同时,失去了城市记忆,实际上就是丢掉了自己的过去。这种损失是文化性的,进而造成我们对自身传统的忘却和对特色表达的失语。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及千百年来中国人特有的理想聚居理念,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城镇类型和空间环境。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广东的骑楼、徽州村落、江南古镇、福建土楼等,(图3)这些个性化的空间形态,正是个性化的生活表现。保护它们,既是为人类留下来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城市记忆,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城市记忆,这是城市创造力和城市精神的表现,在更深层次上看,城市记忆体现了城市和社会的理想、信仰、制度、伦理和价值观。城市记忆是人的反映,城市记忆是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记忆。城市记忆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走向何处。如果没有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建筑和城市空间,历史就不会栩栩如生,如果我们失去了赖以自豪的历史,人们对城市发展的认识就会缺乏形态的佐证和精神的根基。

图3福建土楼

Fig.3Tulou •Fu jian

综上所述,城市记忆是个很广泛的概念。从记忆的本质特性以及城市记忆与城市空间环境的联系中可以看出,城市记忆表达了人与环境的综合关系,这是我们认识城市记忆概念的根本出发点。

3结语

城市记忆代表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历史、现在及对未来的认识,城市记忆代表了一个时代城市的理想,反映了国家、民族、城市和人的价值追求,是城市历史的里程碑,城市记忆的演化代表着城市的进步和繁荣,必然是地域化的,不能被复制的。建设保有记忆的城市要求设计者持续过程或未完成式看待。

因此,构建城市记忆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呵护,是我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它对于我国当代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及常见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下一篇:浅谈信阳电力通信网的容灾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