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园三部曲

时间:2022-05-15 11:12:45

幼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发展依存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当幼儿开始与周围的人共同生活,就开始了他的社会性发展。三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特点,已不再局限于身边亲近的人,而渴望和其他同伴进行交往。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可以扩大幼儿生活的圈子,让他们结交伙伴、学习交往与相处、增长认识和交往能力。但这时的幼儿对家长和家庭已经养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幼儿园要想既满足幼儿和同伴在一起的需要,又让他消除与亲人分离的焦虑和不安,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园几乎都是伴随着孩子们的哭声开始的。年幼的孩子突然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家人,恐惧、不安时刻伴随着他们,使他们对新的、陌生的环境产生了心理上的排斥。这种不适应的过程被称为“分离焦虑期”。如何缩短孩子们的“哭程”,使他们分离焦虑的程度降低呢?我认为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抓住幼儿入园必要经历的熟悉期、适应期这两个关键期,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幼儿很快适应新的环境,顺利渡过入园关。

一、前奏:熟悉期――幼儿园、幼儿、幼儿家长相互熟悉与了解

熟悉期是入园“三部曲”的关键乐章,主要是指幼儿园与家长的双向熟悉,幼儿与家长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教师增进对新入园幼儿的了解。熟悉期的工作直接影响新生入园的适应程度,是幼儿能否顺利入园的关键环节。

熟悉期的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

1.家访

开学前,教师要制订家访时间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新生幼儿花名册,给班内每个新入园幼儿的家长打电话,预约家访时间。预约好时间后,教师要按时走进每位即将入园幼儿的家中,和家长们面对面地交流。主要话题包括幼儿的身体状况、爱好、个性特点、饮食起居、家庭环境、最需要老师关注的地方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等。教师要把这些情况一一详细地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要向家长发放幼儿入园指导手册、调查表,让家长对幼儿园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带点小礼物给幼儿,如小汽车和好看的贴画等,拉近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小礼物可以带到幼儿园,作为他和老师的接头暗号,这样幼儿和老师就建立起了初步的情感联系,有利于老师在幼儿心中树立可依赖的形象。

当然,情感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真正地了解幼儿,简单的家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家访时可以和家长进行约定:开学前请家长陪同孩子来幼儿园进行入园前的亲子适应性活动。幼儿园这样约定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和幼儿进行沟通。让家长和幼儿来园熟悉环境,教师也多了一次与幼儿交往、交流的机会,从而让幼儿对教师更加熟悉,这也是保证幼儿顺利入园的必要前提。

2.亲子活动

新生入园,家长们的焦虑程度不低于幼儿。家访中我们总可以听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孩子睡觉睡在什么地方啊?”“我们的孩子能适应幼儿园大小便的地方吗?”“幼儿园能保证孩子每天都喝水吗?”这一连串的问题反映出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心中的种种不安。他们的忧心忡忡,有时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不好的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幼儿园一方面要和家长做好必要的解释沟通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开学前举行亲子适应活动,邀请新入园幼儿及家长来园参加。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再次认识老师,家长和幼儿也可以跟老师一起参观幼儿园及班级,认识教室、午睡室、盥洗室、茶杯架、毛巾架、小椅子、小床等。幼儿还可以和家人一起进行区域活动,一起做游戏,一起玩户外大型玩具,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这种亲子适应活动可以有效消除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陌生感,使幼儿对幼儿园愉快的生活有初步的体验,从而让幼儿对幼儿园有向往和期盼。

二、合奏:适应期――幼儿单独在幼儿园度过集体生活、适应集体生活

适应期是指幼儿正式入园的初步阶段,是幼儿单独在幼儿园度过集体生活、适应集体生活的时期。我们将这一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1.过渡阶段

入园开始,幼儿尽管在之前的家访和亲子适应性活动中已经认识了自己的小床、水杯、椅子、毛巾等,确立了小主人的地位,但幼儿的焦虑并未完全消除,教师要让幼儿有一个过渡期,允许他们继续保持一些家里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方面尽力满足他们的个别需要,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如文文要把心爱的玩具带来,那就鼓励他带来,当他难过的时候有一个熟悉的东西陪伴他;佳佳在家睡眠时间相对灵活,中午要玩累了才睡,那就允许她稍微晚点再睡觉。这样,可以进一步减轻他们的心理恐惧,降低其焦虑程度。

2.调整阶段

幼儿的适应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因为有的幼儿上过亲子班或小小班,有的幼儿没有任何集体生活经验;幼儿自身的性格也存在着差异。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对游戏活动进行必要的调整。对于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性选择游戏,组织他们进入有序的生活。对于没有任何集体生活经验的幼儿,教师可以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坚持每天送幼儿入园,多和幼儿沟通幼儿园里有趣的生活、聊聊可亲的老师……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充足的玩具、丰富有趣的生活内容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对于哭闹不止的幼儿,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他们给予足够的关注。例如,我们班的萱萱从入园起就开始哭,断断续续能持续一天。她对家人的依赖感也非常强烈,根本不接受我们的亲一亲、抱一抱。针对这个情况,我主动打电话给她妈妈,向她详细询问萱萱的情况,并建议家园合力,尽快让萱萱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萱萱家长每天都会按时接送萱萱,我们也有意让萱萱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护和关注,并经常对她的进步提出表扬。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萱萱很快就愿意接受老师的亲亲和抱抱了,哭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我们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她的父母,并且持续对她“特别关注”,比如和她讲讲话、逗她笑一笑等,让她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并逐渐喜欢上幼儿园。

3.适应阶段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努力,幼儿的情绪开始稳定了,逐渐开始习惯了集体生活,对老师产生了依赖感,也会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一定程度的交往。教师应该抓住这个良好时机,经常和幼儿玩一些音乐游戏和手指游戏,进一步与幼儿建立友谊,加强彼此间的信任。在关注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重点关注家长们的适应问题。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建立开学一周记录表,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一天中的情绪、饮食、午睡等情况。教师还可以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等,将幼儿在园里的活动情况用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在群里,让家长能更直观地看见幼儿的一日活动。教师还应该在校信通中经常和家长们聊聊幼儿近几天的变化、幼儿的生活情况,帮助幼儿家长消除心中的不安,让家长与我们一起营造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顺利进入稳定期。

三、独奏:稳定期――真正幼儿园生活的开始

稳定期,是新生入园三部曲的最后一个乐章。经过半个多月的熟悉、适应,幼儿的生活、游戏都慢慢进入了正常状态。教师现在可以开始按照预订的目标组织孩子们进行各项活动了,幼儿也从此掀开了有序生活的新篇章。

新生入园的三部曲,其实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增加幼儿与老师接触、亲近的机会,增加幼儿和家长对幼儿园环境的熟悉程度,有效缓解幼儿初入园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我们努力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园开园的第一天少些哭声、多些笑脸,让家长多些放心、少些担忧。为了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上一篇:互动性学习环境的创设 下一篇:和孩子们一起戴着“镣铐”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