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5-15 03:36:06

关于有效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摘 要】我国在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教师出现了不合理流动的现象,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教师不合理流动更是严重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实现教师的合理化流动,最终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乃至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 合理流动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028-01

一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确保我国公民享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根据相关的政策保证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教育资源的享有。然而,对均衡发展的含义众说纷纭,有人关注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受教育者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也有人关注资源的均衡化。贾聚林说:“在办学条件上必须实现均衡,即政府的投入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平等的。具体来说,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值应大体相当。”尽管对教育均衡发展理解不同,但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首先要搞好。

偏僻地区的学校尤其是西部边远山区的学校经费不足,学校硬件设备不齐全,急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由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有利于把教育管理权分责任下放,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省、市、县三级财政中省级财政明显集中。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却不承担基础教育的主要财政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承担举办基础教育的筹资重任。面对这样的状况就更需要国家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县、乡政府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借鉴高质量学校的经验,特别是一些示范学校的扩张可以看成是推进均衡发展的一种手段。“在现实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阶段,城市示范学校的功能应该是核——辐射、带动和凝聚其他学校。一个地方没有基础教育的核心校,则会造成高中盲动发展,整体在低水平上循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高质量教育的出现并非是坏事,它只是暂时的不均衡,却是达到相对高均衡的必经之路。

二 教师合理化流动的必要性和作用

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使教师合理化流动。特别是在社会流动的大环境下,社会分工复杂化和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社会流动越来越普遍。教师流动也是社会流动的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近年来,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许多学校也开始进行公开招聘,这都加速了教师流动。

教育的发展为社会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后,人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就业。许多教师选择从西部到东部、从乡镇到城市、从薄弱院校到重点院校、从待遇低的学校到待遇高的学校流动。这种流动态势的出现,不仅仅只是个人因素。由于城乡差距较大,城乡教师待遇差距是导致乡村教师外流的直接原因。必须直视这种现象,变不合理的流动为合理、有序的流动,保证整个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三 合理流动的举措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教师流动现象已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行业,教师流动更甚。我们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和利用教师流动问题。合理的教师流动,既可以使教师经受不同环境的磨炼和考验,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教师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怎样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是近年来教育研究者极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1.建立和完善教师流动制度,引导教师合理化流动

教师流动的不合理会直接引起教育的不公平。要运用相关的政策如引入日本的定期教师流动制度,改变城市学校教师严重超编而农村地区缺编现象。应有计划地实施“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定期让各个地区的教师进行教学心得交流,互相借鉴和学习。例如,日本定期教师流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同一市、街区、村之间的流动;另一种是跨县一级的行政区域之间的流动。这就使得不同学校间教师的流动达到大致平衡。日本的定期教师流动制度取得了很大成效:提高了教师素质和工作热情,较合理地配置了人力资源,均衡了各学校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实现了日本基础教育的“公平性”。我国应借鉴它的有利成果落实好教师流动制度。

2.改变教师评价机制

现阶段,我国的教师评价机制多着眼于个人的工作表现,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评价结果往往与加薪、升职、评职称等紧密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这对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影响,然而,它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教师评价机制,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自评;另一方面,扩大评价主体,如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评价中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不能单从教学效果来评价教师教学。这一改革机制也要有相关的监督部门,不然主观性太强很难落实。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国家和政府还有学校要不断给予经济资助,营造好的外部环境来促进教师的合理化流动。

参考文献

[1]贾聚林.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我见[J].人民教育,2002(6)

[2]肖远军.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29~31

[3]孙鹤娟.开发城市示范性高中“核心”功能构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格局[J].现代教育科学,2002(2)

上一篇:学科竞赛对基础科研能的培养作用研究 下一篇:试析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