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对人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时间:2022-05-15 02:26:07

浅谈舞蹈对人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摘 要:舞蹈疗法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是舞蹈与医学、心理学交叉的理论,在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舞蹈疗法运用舞蹈的形式对人体心里活动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将主要分析探讨舞蹈对人体心理活动的作用机制,从而论述舞蹈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论证舞蹈疗法对于人体的良性效应, 以及对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舞蹈疗法;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38-01

舞蹈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是因为它能激发人的美感,直接刺激人体感觉系统,如视觉,触觉,感觉系统在人体神经系统中,是直接联系内外环境的部分,感官的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进行分析综合——传出对感觉信息的处理。人体感觉系统的终端是感受器,感受器可以把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电活动,输出信息,经过多次神经交换后投射到皮层,形成不同的感觉区,从而影响到心理活动。

一、练习舞蹈对人体心理的疏导作用

从舞蹈者本身来说,舞蹈动作会使其产生本体感觉,这是神经中枢对整个躯体运动情况的认知与把握。在人体大脑皮层的顶叶有躯体感觉区,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则分布着躯体运动区,这是人的躯体感觉在大脑皮层上的对应部位,统称感觉运动区。舞者的本体感觉就是来自于这个区域,本体感觉就是心理学讲的内部感觉, 它主要包括了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其中动觉即躯体运动区产生的分析反应,是本体感觉的主要内容,在舞蹈对神经冲动的刺激中占有重要地位。平衡觉是舞者小脑对体运动方向和力度的感觉,在舞蹈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内脏感觉是下丘脑和自主神经对人体各个内脏运动情况的感觉, 其感觉和调节一般都是无意识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下意识的,但在特殊的运动和训练条件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感知和控制这种感觉。

在舞蹈中,舞者的动作会对其动觉、平衡觉等感受器产生刺激,这种刺激被感觉器官转换为神经冲动反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多种分析器的共同作用,引起美感,消除负面情绪。这首先是因为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与内分泌活动也有关系,当人体在做肌肉运动或者是情绪激动时,可以引起肾上腺素的反射分泌,使人体反应更加快速,全面活动能力提高。舞蹈表演通常都要持续进行5分钟以上,在这种连续不断的刺激中心理活动会暂时忽略其他事物而集中感觉舞蹈中的情感,当人体动作与情感结合时,不只是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美感,也伴随着肢体充分舒展的,这就是身体与心灵和谐统一的状态,身心共同处于高涨、兴奋的审美中,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感,这种状态,可以使人的内在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调节人体情绪。

舞者用舞姿尽情地去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表达对感情、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 对幸福的追求和期望。这种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共鸣所激发出的美感,所带给人的快乐和满足感,是对人体心理活动最好的调适方法。

二、欣赏舞蹈对人体心理的慰藉作用

从观赏者的角度来说,通过视觉感知舞蹈之美,通过听觉感知舞蹈之情,都可以引起观赏者的审美。舞者的体态和舞姿首先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人们从观赏舞蹈中获得的不仅是心理上的,更重要的是审美需求的满足。

心理学家指出人有多种多样的心理需要, 包括表现的需要、感觉的需要、交流的需要以及审美的需要。舞蹈把人类最本源的情感流露与精神需求联系起来,在舞者投入的表演中,所传达出的深刻情感与观众的精神需求结合,便产生了美的感受。在美的观赏过程中, 审美主体并不仅是被动接受美的刺激,而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精神活动,审美主体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审美对象上,对审美主体的感受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审美主体的注意力不集中,自然无法真正领略艺术的美。舞蹈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优势正在于此,它能全面的对人体感受器官产生刺激,主体的注意、想象、联想、移情、认知等心理功能都在审美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审美兴趣在审美活动开始时可以由审美对象所引起,或可以由审美的心理期待所发动。在审美过程中,这种审美兴趣被进一步的审美活动所加强,被加强了的审美兴趣,就会成为更进一步审美活动的心理动力。舞蹈节目的编排通常都是符合人类审美规律的,情绪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这无疑能使观赏者维持并逐步加强审美兴趣,实现情感的量变积累,从而质变为审美需求的满足,达到对心理活动的慰藉作用。

综上,舞蹈可以调整人体情绪,满足审美需要,对人体心理活动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因此,舞蹈疗法可作为促进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充分利用舞蹈传情达意的功能,以积极的、富于美感的动作去调节人体心理活动,疏导人体不良情绪,慰藉人类的疲惫心灵,以身体语言去调适、安抚心理活动,引导心理活动回到正常、健康的轨道,使人能表达并领悟自身真实情感,最终达到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动画艺术的全球性探讨 下一篇:浅谈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