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作文技巧之选材

时间:2022-05-15 12:18:07

例谈高考作文技巧之选材

一篇考场作文拿出来,让人觉得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既影响他人的阅读欲,又影响了得分。考场作文的选材除要求能表现中心、真实、典型、丰富外,还应该注意材料的新颖。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2012年的两篇高考佳作,也许你会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

经常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这就是知足;而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这又是不知足,不满足,不知足不满足就会去进取、追求。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何以言之?

知足是针对物质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是针对名利、私欲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满足则是针对理想、事业、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这两方面的知足和不满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先说说知足吧。人要知足,才会快乐、幸福。社会之大,财富多寡,是不可能均等的。任何社会均有贫富差别,不可能人人生而一样。如果一个人,他老是往高处看,往上面比,他必然产生烦恼,产生痛苦,他会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别人大鱼大肉,他只能粗茶淡饭;别人锦衣绣缎,他只能粗布短袄;别人宝马香车,他只能徒步而行……攀比是痛苦的根源,欲望是人生的大敌。

不去攀比,去除欲望,在生活方面,在名利方面,淡定从容,清心寡欲,你才会感到天高云淡,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知足,而且只有知足才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穷人往往快乐,富人却常常痛苦。为何?就是因为穷人容易知足,而富人很难知足。

再说说不满足或进取吧。人,毕竟是高等动物,除了吃穿住行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外,毕竟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事业、理想、人格修养、精神境界等等。在这些方面,要永远地不满足,要永远地追求、进取。

人称“数学鬼才”的刘路从小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数学,钻研数学,但又不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他一如既往、矢志不移地追求、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有所获――破解了“西塔潘猜想”,震惊世界,一举成名。他说他还要走得更远。

上演“草根传奇”的林书豪,开始只是个“板凳球员”,是他的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永不言弃的坚持精神,打开了他通往“罗马”的大门。林书豪的追求、坚持几乎达到了极限,像他这样怀揣NBA梦想,不停辗转各球队试训,哪怕只为一个板凳上的末席名额的球员,在美国大有人在,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可林书豪没有满足,没有停步,他最终成功了。他表示,不管路途有多少风雨,都永不满足,去取得更好的战绩。

人生均如此,一方面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有幸福;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不满足才会去追求、进取,才能抵达人生中的一个个风景如画的高地。

这是2012年江西省高考议论文一类卷,其得分关键点在于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新闻时事作论据,材料新鲜独特,观点辩证,论述大气。首先,文章标题富有诗意、新颖别致;其次,入题快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作者先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紧接着,从“知足”与“不满足”这两个方面,运用分析论证和举例论证法进行阐述。尤其是选用“数学鬼才”刘路矢志不移地追求、坚持破解了“西塔潘猜想”的事例和“草根传奇”林书豪发扬永不言弃精神,打开了通往“罗马”大门的事例,非常新颖、生动而典型,富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论证“不满足”的观点,颇具说服力。总之,文章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鲜活论据证理,使阅卷老师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被评判为满分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请同学们欣赏2012年四川省高考作文一类卷:

手握一滴水

我登上烽火台,俯瞰被黄沙侵蚀的战场。轰隆的战鼓声和将士们的怒吼声从天边传来,在空旷辽远的天地间回响。我的心,静如湖面,渐渐泛开一圈圈的涟漪。一滴水,被我紧紧地攥在手心。对我而言,这滴水,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一滴水,在漫漫黄沙中,少了一分清澈,多了一分浑浊;少了一分甘甜,多了一分苦涩。那不是一滴水,而是一滴泪。

仿佛还是昨天,一匹瘦马、一个包裹和一把长刀就是我的全部行囊。我喝过黄河的水,看过黑山的落日,跋山涉水而来,只为替父从军。花木兰,我把这个名字从千里之外带到了这里。战场,无疑是刑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或被逼,或自愿,或无奈,来到这儿。他们只有两个结果――活着回去,尚可承欢膝下,聊尽孝心;死在这里,与黄土做伴,化为漫天风沙中的一粒沙子。在这个弥漫着鲜血、悲伤和绝望的地方,我度过多少个无眠之夜,思念从四面八方涌来,死死地纠缠着我,让我窒息。我轻轻地问自己,这值得吗?虽然长发被绾起,换上男装,可我终究还是一个需要被爹娘宠爱的女子,我不想要戎马生活。时间在挣扎、痛苦和思念中逃走,当白皙的肌肤变得像干涸的土地一样,当柔嫩的双手长出厚厚的老茧,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了。十年的青春骤然消逝,我什么也没剩下,只有手中的一滴眼泪,它是我生命的全部。

水,无声地滑下,浸润了肆虐的黄沙;泪,悄悄地落下,晕染了闺阁中苍白的绢帛。我缓缓地摊开手,那滴眼泪就静静地躺在我的手心,阳光从四面八方涌来,在手心里折射成无数个世界。我似乎看见坐在门外盼望我归来的爹娘,看见对着我的红装暗自垂泪的阿姐……那一切,都蓄积在这滴眼泪中。

我猛地一个趔趄,“啪”的一声,泪滴坠地,声音是如此之轻,我却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刹那间,我的整个世界支离破碎,碎片被风沙吹散到空中,消失;或渗进黄土,不见。

一滴眼泪,折射十年好容颜;一捧黄土,埋葬多少英雄命?

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我透过指缝凝望大漠的太阳,刺目的阳光让我睁不开眼,又是一滴水。我已没有力气再留下它,最珍贵的一滴已经被命运一时的玩笑――伸脚绊了我一下,十年如一瞬,我的世界就像那滴水一样永远消失了。

失去一滴水,一个趔趄,已经足够……

这篇散文的得分亮点主要在于选材别致,耳目一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移花接木法,将新的内容情节嫁接在历史题材上,让它重发新芽,长出新枝。文章以花木兰的视角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古代战场,倾诉了边关将士们悲壮的命运、浓浓的思乡之情、青春无情地流逝等,还虚写了自己想象家乡亲人们思念自己的情景,把自然的一滴水与人生的泪融合起来,带给读者无尽的惆怅。二是运用逆向思维技巧,在延伸发掘素材的内涵后,从反面的角度对素材进行重新使用。作者大胆打破考场作文的正向思维,由一个崭新的视角――花木兰切入,一滴水象征自己的世界,命运的一个玩笑让这滴水跌落、蒸发、消失不见,几多伤感,若考生如此立意的话,未免落俗;而结尾“失去一滴水,一个趔趄,已经足够……”是花木兰的警示之语,从反面立意,巧妙寄寓一滴水之珍贵、对人生命运影响之极大的哲理。

同学们阅读了上面两篇考场佳作,应该对选材求新的技巧方法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对如何选用新颖材料才能取得考场作文的成功也有了一点初步的感悟吧。下面再结合2012年高考作文之实际,简要谈谈如何精心制作独具特色的“私房菜”,用新颖的材料来构思考场作文,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回味。

首先,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的当代材料”。许多同学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作文中,总喜欢运用“爱迪生、伽利略、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罗盛教”等英雄人物之类的材料。应该说,使用这些材料,从原则上讲是没有什么错误的,问题是“篇篇用、处处用、时时用、事事用”的话,这就“有失偏颇”了。究其根源,应该是同学们平时“不看书报,不看影视,不听广播”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撰写高考作文的时候,就应该“紧跟时代,联系社会”,去发现“更新更高更好”的当代美例,让它在高考作文的表达上,彰显出当今的时代风采。譬如2012年新课标卷满分佳作《带着善良上路》中的一段论述:“2012年5月13日,沈星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为抢救一名落水少年,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1岁。沈星心中有爱,心怀大善,在生死考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身上释放出的那种人性的善良,却正在裂变出巨大的能量,修正甚至重塑着我们对世道人心的观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车轮下的生死考验,她毅然决定牺牲自己保全他人,这样舍己救人的壮举,显然超越了一般人的行为境界。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生命垂危之际,心中牵挂的却是乘客的安危。”这段话连用三则鲜活材料为论据,从正面论述一个人拥有了善良之心,对社会、对民族、对个人的重要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感染力、表现力。

其次,选择“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材料”。考场作文选材出新,一定要坚持“花大力气,下大工夫”,去寻找一些“生动情趣、奇异真诚”的“人与事”。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认真地比较,反复地斟酌,精优地挑选,然后,再“百里挑一”,准确地使用到自己的高考文章之中。譬如“不功利、不浮躁、不高调”的“文学大师”钱锺书;“顶压力、顶风言、顶困难”的“当代雷锋”鞍钢工人郭明义;“敢作秀、敢出头、敢张扬”的“慈善家”陈光标等。因为这些人都具有“独特个性”,在他们身上,虽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却表现出了人性的“真、善、美”,也给今人在“道德文明”的价值观、生命观上,作出了历史高度的崭新诠释,让我们可以反思深虑,获得启迪。

再次,选择“别人不屑写的材料”。考场作文选材求新,也可以选用别人经历过或见过,但认为是常见的、没有什么写头而不愿写、不想写的材料。这样的材料看似平凡,但若巧选角度,翻出新意,或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挖掘出深刻的含义,也可体现出作者运用知识、灵活变通的能力,从而达到“陈材巧用”、“旧材翻新”的效果。譬如2012年江西高考一考生写的《知足常乐》就是“陈材巧用”的范例。

最后,选择“别人不敢写的材料”。别人不敢写的材料,你写了,才显得有勇气,才会给人以新意。譬如2012年江苏有一篇高考佳作《忧与爱》,直面周庄旅游的现状,以昔日周庄的静谧怡人和今日周庄的嘈杂浮躁相对比,表达了爱之深、忧之切的真挚而炽烈的情感,凸现了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现状的担忧,以及修复其独特韵味魅力的希冀。特别是文末“河水中的污浊,是否成了周庄的抱怨?天空下的细雨,是否成了周庄的哭泣?周庄是否正走向消失?面对周庄,我的爱转变为深切的担忧”一句一语中的,使阅卷者不得不佩服考生的非凡见识。考生选用别人不敢写的材料,表达真切的忧爱情感,从而使该文领取了满分通行证。

上一篇:写给顾城的一封信 下一篇:里面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