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游资与资产价格泡沫之惑

时间:2022-05-15 10:55:48

解读游资与资产价格泡沫之惑

投机和泡沫是很早就有的经济现象,从早期著名的南海泡沫、庞氏计划、郁金香狂热,到日本的泡沫经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热,甚至包括现在的互联网热,都可以发现其踪影,而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更是将这一经济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7年至2008年,房地产泡沫与衍生品泡沫的破灭引爆了美国次贷危机。在此次危机中,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巨大效力,使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反弹速度均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但这种以制造新泡沫来掩盖旧泡沫的救火式策略,是极其危险的,增加了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

现实资产市场风云变幻,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投机和泡沫的风险及危害,但是还是愿意投身参与到泡沫的吹捧之中。这一现象表明,人们总是认为自己能驾驭泡沫,能在泡沫的膨胀中达到追逐利润的目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撑下,投机活动才如此盛行,泡沫才不断地涌现。历史上众多泡沫现象的教训,总是不足以给参与新一轮泡沫的人们敲响警钟。因此,游资活动与泡沫现象一直是令各国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头疼的问题。

随着金融产品不断被证券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加深,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和异常表现,使得人们对传统的资本市场效率假说产生了怀疑,同时,现实资产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羊群行为,更是对传统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游资与资产价格泡沫研究》一书正是伴随着资产价格理论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一本解读游资与资产价格泡沫之惑的理论著作。该书弥补了目前理论研究中对游资的定义及游资与泡沫之间关系研究的缺陷,介绍了西方泡沫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之与其相对欠缺的制度分析结合起来,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了游资与泡沫现象的成因与机理。

该书从对游资的分析入手,首先,提出以流动性原则为定义的游资,认为游资就是流动性强的虚拟资本,通过对游资的内涵和外延的辨析,力图解决游资理论研究中的种种矛盾;其次,集中对当前最新的资产价格形成理论进行介绍,从随机性、噪声、非理性、信息不对称、心理、预期、羊群行为等多角度来分析泡沫产生和破灭的原因及机理;最后,探讨了存在多个资产市场下的国际投机性资本的流动机理,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深入研究中国存在的泡沫现象及其特有的体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泡沫的对策。

一个国家和地区泡沫现象的频繁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泡沫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体制因素。在一个信息披露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经济中,投机容易被助长成为经济中的常态,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侵害。《游资与资产价格泡沫研究》一书结合中国的实际,为我们揭开了中国经济现阶段游资活动与泡沫现象产生的本质,帮我们解析了在制度与体制成因基础上泡沫现象的发生与应对措施,能够助我们走出迷惑,使我们更加清醒。

上一篇:绚丽的色彩 别样的情怀 下一篇:警惕热钱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