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钢铁 第2期

时间:2022-06-27 04:22:31

生如钢铁 第2期

我是个怕冷的人。专家们预测2010年是“千年极寒”的冷冬。天气虽不至于如此极端,但在2010年底,我还是感到多年未遇的寒冷。我缩在屋子里,捧着一本史铁生《活着的事》取暖,这是我这几年养成的习惯,只有这样充满哲思的书才能让我从寒冷中解脱出来,忘掉呼啸的北风而沉浸到书中。然而,在2010年最后一天,传来一个噩耗,史铁生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让我的心又一下子冷了起来。

先生生前留有遗言,不举行遗体告别,并且将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捐给有需要的患者。对他的这种做法,我并不觉得惊讶,这是一个身残意坚的睿智长者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情。虽然他人不在了,但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却还在激励活着的人,并且一直到永远。

初次读到史先生的书,是在2004年,那年我生病住院。病中的人总是比较脆弱,对人生会思考很多。我当时非常悲观,一是对自己的病害怕担忧,再者是因为这场病让我失去了工作,以后生活如何,真的难以想象。就在这时,妹妹给我带来史先生的《病隙碎笔》,让我在非常低沉的时候,得到这把闪亮锋利的剑,剖解对生命的恐惧、对人生的失落。史先生身残志坚,但却能如此透彻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才能活出意义来。病愈之后,我找史先生其他的书来读,愈发地体会到他的勇气与执著,以及对人类自身处境的警醒与关怀。

读完《我与地坛》,我来到北京,来到史先生多次去过的地坛公园。虽然地坛公园已今非昔比,但仍能让我深深地思考。我反复回忆着史先生的话,“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最终,我也安心多了,开始思考怎样活的问题。离开北京时,我如释重负,我相信自己的思想已经和史先生有了一次交流,我终于知道生命的意义。

史先生正像他的名字一样,生如钢铁,既有金属的延展性,又有钢铁的坚硬度。延展让他能承受病痛折磨,坚硬让他有着不屈的战斗精神。生如钢铁,这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一切困难,都能表现出微笑和坦然,这当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人生的“紧要处”在哪里 下一篇:生活中的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