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践,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时间:2022-05-15 10:08:35

结合实践,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摘要】数学,取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数学教学如果从实践出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种在生活环境中的实践、感受、体验、领悟、动情,从而增强数学素养的教学活动。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前提,自主活动、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主要探索学生特征,以多种活动为组织形式。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中数学课必须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62-01

很多教师认为,高中数学课就是要求老师把课本上的内容讲透,学生会记忆,会做题,而不管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要用于实践,其实数学实践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侧重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发展数学。

高中数学课的的活动是指学生在实践中开展活动,是一种生活环境中的实践、感受、体验、领悟、动情,从而增强数学素养的教学活动。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前提,自主活动、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主要探索学生特征,以多种活动为组织形式。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中数学课必须发挥的作用。

现行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要求分为“认知”和“行为”两个部分。“行为”部分几乎都是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要”学生怎么样做,这正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憋端“重课堂说教”、“轻亲身实践”,因而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行”脱节、“说”“做”不一的现象。其实,高中数学课就是一门工具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养成的规律和教材内容特点,将高中数学课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高中数学课教学发生深刻变革,由封闭型向开发型转变。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创造施展自己才华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身感受和实践,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达到寓认知于行动之中,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加强高中数学课实践活动教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一些具体做法及肤淡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一、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直接参与调查搜集等实践活动,实现课前预习的目的

课前预习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高中数学课的预习又与其它学科不同,它的大部分课文内容都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经济建设紧密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学生调查研究、访问了解、搜集相关资料或参加相关社会生活实践体验活动等,来实现课前预习的目的,促使学生产生高中数学行为动机。再学习教材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教材的道理了。

二、利用实践活动模拟,实现课堂教学的学习激情、突出重点、巩固新知

传统的教学往往习惯于用“说教式”的方法,把高中数学课中的定义、公理、定理和公式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和化为已有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充分发挥主体性学习。由于学生模仿性强、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特别是喜欢表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指导学生在情境中模拟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激趣、突重、巩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忠于课本设游戏――激趣导入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之一。《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的学习将是进取的、主动的、高效的。因此,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设计恰当的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对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

2.利用课本设活动――突破重点

对于高中数学课,每一课都有它的重点,而评价一切高中数学课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它是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课堂上,精心设计一个与教材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加生活情景下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活动和情感,就非常有利于突出重点。

3.情境模拟――巩固新知

新的知识学完了,如果不加以巩固和练习,很快就会被学生所谈忘,而及时的给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在生活情境中模拟实践高中数学行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主体性,更主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活动来巩固新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模拟实践高中数学行为,也是课堂教学体现实践活动化的另一种方法。如《合情推理》一节,通过模拟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让学生亲自演示评价,但在学生演、评价过程中,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激励他们大胆猜想、归纳出相关结论,进而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

可见,指导学生模拟实践活动进行演练,是课堂教学体现实践活动化的好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学生演示时,要多让那些平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的学生参加相应的情境表演,便于及时矫正鼓励,其效果会更佳。

三、开展行为实践活动,实现高中数学课的“寓知于行”

行为实践活动是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生活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高中数学行为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告诉我们,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一堂课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付诸行动,只有通过学生反复不断地实践,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才能形成。因此,我们在抓好课前、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后组织学生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实践,开展行为实践活动,以巩固和检验课堂上所学知识,变知识为能力,真正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外化为行为,切实实现高中数学的“寓知于行”。

比如:《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一节的教学,可带学生到操场上,要求学生:(1)不准靠近教学楼,找一个能观察到教学楼两边位置的地方,取两个点,测量计算出教学楼的宽度;(2)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3)提出问题:会不会测量可望而不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并体验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感。

总而言之,我们要有意识的开放课堂,加强高中数学课的活动性,并使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不断地、有目的地实践,相信高中数学必将会由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真正增强高中数学的教学实效性。

上一篇: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论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