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放河灯

时间:2022-05-15 07:11:35

【前言】白洋淀放河灯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待到炮声慢慢消失,乘着悠悠小船,划过身边的河灯,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渐渐驶回码头,当人们都集中于混凝土浇筑的堤坝时,堤坝上又响起了串串鞭炮声,漂亮的烟火好像一条条舞动的长龙腾空而起,把夜空装点得如此美丽,人群中的韩文阁主席举起双手,高声祝福:“愿《...

白洋淀一游是我早有的心愿,对向往已久是因为我在上中学时就拜读了孙犁的《白洋淀记事》,后来又有朋友陆续到此游览,回来说:那里的芦苇是如何的茂密,荷花是如何的娇艳,乘着小船穿梭在芦苇相夹的水道中是如何的迷人……

2006年9月13日,我随山西省政协文史工作考察团一行60余人赴白洋淀考察,一路经石太、京石高速,终于傍晚时分到达了白洋淀。当车驶进预定的酒店时,我们的心里顿感踏实了许多,旅途的疲劳不知不觉已消失殆尽。久盼的事情得以实现,有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惬意。

导游说,我们只做简单的休整就吃晚饭,接着乘车到码头,乘小船放河灯。放河灯――久居闹市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觉得很新鲜,感觉新鲜的同时也有几分好奇。或许放河灯这个风俗中包含着动人的传说,或许就是当地的―种习俗。当我们乘车来到码头时,周围已全部被夜色包围,我努力寻找芦苇的影子。却什么也看不到,只有码头和那河中小岛的轮廓隐约可辨。导游说,每个木船乘6个人,每条船上还为每个游客准备了5只蜡烛、5只小纸船,在放小船的同时还可以许3个愿。她强调的话语中还带有几分神秘,告诉大家:“最多许3个愿,多了就不灵了。”

虽说已到不惑之年,在这个“舞文弄墨”的队伍里,我仍然是一名年轻的队员。按照6人一组的规定,我捷足先登,上了第一条小船。掌舵的是当地一位老乡,听着他讲地道的方言,看着他熟练的划桨动作,我的心里顿觉安全了许多,我告诉老乡努力向远处划去。心想:希望河灯能顺着水流慢慢流向远方,也希望河灯带着自己心中悠长的思绪漂流而去。小船大约划出五六十米时,坐在船后面的队友就传过来几只用纸折成的小船。随后又递过一把蜡烛,我和乘坐在船头的陈君慢慢将小船撑开,然后将小船小心翼翼地一一摆放在船头的木板上。河面上静静的,没有丝毫风力。当我刚点燃第一只蜡烛时,后面已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炮声清脆响亮,飘荡在寂静的水面上,显得空旷而悠远。回头一望,河面上早已漂起了点点河灯,刹那间,眼前都是熠熠生辉的繁星,好像那天空的星斗洒落水面,互相簇拥着,跳动的烛光调皮地眨巴着奇异的眼睛,看着这些陌生的客人。我站在船头,贪婪地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游荡的小船、划桨的渔夫、闪亮的河灯、还有周围树木及河岸的轮廓……仿佛是一幅游动的木刻画面,至纯、至美。在这凉爽宜人的初秋时节,既没有盛夏的酷热,又没有深秋的寒意,大家虽然彼此不是那么很熟悉,但是颇有礼仪的动作和点头致意的微笑已经超越了彼此间的问候,相互传递着内心的喜悦和祝福,就像一个亲密的大家庭,真乃其乐融融。我们每个人都沉静在这不是节日而胜似节日的氛围之中。

把手中的蜡烛一一点燃,放入河里时,我拿着老乡早已准备好的长长的竹竿,接连挑起两板鞭炮,高高举起,尽情地燃放。遗憾的是,每只小船上只带了三板鞭炮,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远离了都市的喧嚣,暂时停留在这乡村旷野,人们心底的释放怎么能不各尽之所能呢?

待到炮声慢慢消失,乘着悠悠小船,划过身边的河灯,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渐渐驶回码头,当人们都集中于混凝土浇筑的堤坝时,堤坝上又响起了串串鞭炮声,漂亮的烟火好像一条条舞动的长龙腾空而起,把夜空装点得如此美丽,人群中的韩文阁主席举起双手,高声祝福:“愿《文史月刊》越办越好!”

――这是文史工作考察团怀着对《文史月刊》的厚爱,在白洋淀许下的共同心愿,是所有文史工作者发出的共同的心声!

(责编 卢成)

上一篇:巴金文学传记印象 下一篇:忆朱耀文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