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文学传记印象

时间:2022-07-09 10:25:42

巴金文学传记印象

巴金被誉为20世纪的良知。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在那样一个诚信遭遇尴尬的年代,谈论巴老,纪念巴老,研究巴老成了许多人拂之不去的情结。

谈巴金研究,则不能不提及四位成果丰硕的重量级人物:徐开垒、陈丹晨、李存光、陈思和。他们创作、编选的各种版本的巴金读物达40余种。其中最受读者喜爱的就是他们一写再写、不断修订充实的长篇文学传记。

徐开垒比巴老小17岁,居家与巴金在上海的武康路寓所并不远。徐老与巴金及其家人交往很深。1989年。徐老应上海文艺出版社倾情之约,着手准备为巴金写传。他也是经巴金首肯为其写文学传记的第一人。在收集资料、采访与巴金相处的同时代人的过程中,他得到巴金弟弟李济生(纪申)、女儿李小林的鼎力相助。李济生还多次陪同徐老到成都、北京访问,了解当事人留下的尘封已久的历史足迹,这也是后来成书的《巴金传》写得很有质感的原因。徐老的《巴金传》有4种版本,均由李济生担任责任编辑。首版于1991年推出,文章只写到传主的前半生(1904年――1949年),实际上就是传记的上卷。3年后,徐老才完成了继卷,是为2版。据作者在继卷《后记》中介绍:这部50万字的长篇传记,写作进行中的各个章节即已先在《小说界》连载刊出。在出书前,他请巴金的女儿李小林把传记一字一句地念给巴老听,并提供补充修正意见。首版发行后,得到各报刊、电台、电视台的推荐,并被上海列入1991年红旗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1996年,徐老对上卷、继卷(下卷)加以修订,合并为完整的单行本《巴金传》,是为3版。2003年是巴金的百岁华诞,出版社推出了数十种巴金读物,以纪念这位真诚感动中国的世纪老人。经徐老再次修订的《巴金传》增加了数十幅珍贵照片,3万多字记叙巴老1992年至2003年的活动内容。在徐老眼里,巴金不只是一位了不起的巨匠,更是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长辈。2005年10月17日,巴金去世,尽管他早有心理准备,但得悉消息后,这位84岁的老作家仍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他说:“巴老活着是一种力量,走了是一个榜样。”

巴老爱做梦,他说,从4岁起就做梦,至少做了70年的梦。人生如梦,也就说不上失败,谈不上成功。这是巴金的自我总结。他在现实中追梦,他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满身伤痕地跋涉。他有平常人的弱点,他的理想使他轻信,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而怯懦。但当他从天上跌进炼狱,经历苦难而重返人间,他的第一声呼喊便是:仟悔!这是巴金的伟大,这是伟大的巴金。这一点,应当感谢陈丹晨的坦诚和勇气,他于2003年推出的《巴金全传》(中国青年出版社,598页,60万字,书中还收录了巴金不同时期的照片近百幅)以“革命的梦”、“文学的梦”、“生活的梦”、“天堂的梦”、“炼狱的梦”和“人间的梦”,贯穿与涵盖巴金百年人生的心灵跋涉历程。但用“金传”二字似乎不妥,不知情的读者误以为巴老去世于2003年。该书是陈丹晨关于巴金生平历史研究的第4部著作。除《巴金评传》外,还有两部是《巴金的梦:巴金的前半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天堂――炼狱――人间:巴金的梦继篇》(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这两本书写出了巴金追梦、圆梦的一生,文笔洒脱,颇具可读性。《巴金全传》即是作者将这两书合二为一,并加以修订和补充而成。陈丹晨获悉巴金去世后,专程乘飞机从北京赶到上海,尽管自己也已是75岁的老人。他说:巴老是一个非常珍惜友情的老前辈,他想见巴老最后一面,作最后的送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存光教授是巴金研究的“痴情”者。1963年,他在四川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撰写巴金研究论文,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了地地道道的巴金研究专家。他虽然只与巴老见过几次面,但凭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资料的充分占有,他笔下的《巴金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之一,1994年,33万字)也受到广泛好评。1997年,中国华侨出版社推出名家简传书系,李存光的《巴金》专著也成为丛书之一与读者见面。巴金去世后,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纪念文章。笔者在浏览时发现,有的文章除起承转合外,主要内容“似曾相识”,经核实,原来出自李存光的笔下,奇怪的是作者却换了名字。看来,借“炒作”巴金来骗取名利的“文抄公”也大有人在。“把心交给读者”的巴老若是九泉之下也有灵性,不知会如何感叹?

在巴金研究专家中,51岁的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会长)也许只能算是小字辈,但他撰写的《人格的发展:巴金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封面书名由冰心题写)有意避开文学史框架可能对作家传记造成的束缚,从人格发展的角度去整合材料,将传主的人格发展分为胚胎――形成――高扬――分裂――平稳――沉沦――复苏,显示了人性的大循环,从人格发展来重新塑造巴金的形象,写法很有新意,是一部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文学传记。据作者在《后记》中介绍,该书是因台湾业强出版社总编辑陈信元先生之约而创作的,故发行时大陆版与台湾版同步,可惜后者的版本我无缘结识。

对于巴金这样一位生活了一百多年,著作等身的泰斗来说,为其立传的困难不是材料太少而是材料太多。众人眼里的巴金由于选取材料不同而各具特色。由于积累和研究的深入,撰写的传记随内容增补也一版再版。陈琼芝的《生命之华――百年巴金》(鹭江出版社,2003年,344页)是他所著的第3种版本的巴金传记,该书介绍其作为“”的产儿在新思潮涌动下最初的创作源泉,探讨1927年至1946年作家的创作高峰及其一生的文学成就。首版、2版《生命之华――巴金》(山东画报出版社,名人照相簿丛书之一,231页)分别出版于1998年、2001年,书中采用了纪年与专题叙述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了巴金曲折坎坷的一生,一位踏着无政府主义的台阶奔向光明,成为一位真正的人道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

巴金从不怕死,也不怕痛苦,他认为病情既然不会彻底好转,就没有必要继续浪费药品和医疗力量,长寿也许是一些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在他看来,长寿是对人的一种惩罚。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巴金对人的生生死死看得很淡、很轻。巴金说:快要走到生命尽头了,我不愿空着双手离开人间,我要写,我绝不会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这是窦应泰所著《心灵跋涉的历程:巴金最后32个春秋》(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年10月)向读者展示的巴金的爱与恨。该书通过对巴金最后32年的人生临摹,勾勒出巴金最后的生命历程,以此来纪念巴金。

“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巴老的背影渐渐远去,但巴老的百年人生却写不尽,也读不完。

(责编 卢成)

上一篇:民族英雄林则徐 下一篇:白洋淀放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