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意义

时间:2022-05-15 04:02:16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意义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探索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必要性、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势、整合的定位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化学课堂 学科整合

化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化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化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根本上决定化学学科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情况。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掌握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必不可少的过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学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教学模式。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笔者就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意义进行初步探索。

一、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

在班级授课中,大量地、系统地、有效地向学生传递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讲授法无疑是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接受学习仍然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其实,讲授法并不是注入式的代名词,讲授不得法容易变成注入式,但是,讲授得法,则很富有启发性[3]。在这样的状况下,有意义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让教师讲授得法,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的教学途径。运用计算机于化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种有益的、值得探索的方法。教师的有意义教学主要体现在对课堂的设计和掌控上,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恰当的、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从方法和策略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上得到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提供的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局限于师生之间的形体语言、表情、简单的问答和少量的练习。运用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可使教学变为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增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轻松地接受知识,探讨知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内驱力[4]。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如何才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持久地发展呢?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实物投影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任何教学改革,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应根据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化学课堂教学和化学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觉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起初是问题的探索者,后来成了掌握答案的主人翁,从中他们感受到了自身的力量和智慧,进而形成了自尊和自信的心理素质。在新环境中他们不再畏惧或胆怯,自然,探索会更卓有成效。这正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

总之,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交流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把新课程理念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化学教学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8):86-87.

[2]姜伟.化学信息化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116.

[3]张楚廷.教学论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279-280.

[4]周兆峦.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7(14):53-54.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整合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2]GSG063)。

上一篇:浅议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