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老虎!老虎!》

时间:2022-05-15 03:27:48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老虎!老虎!》

《老虎!老虎!》是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最著名的短篇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印度狼孩莫格里为了保护自己和朋友,与凶恶的老虎谢尔汗之间的斗争。莫格里依靠自己的智慧、勇敢和其他动物朋友的帮助,杀死了谢尔汗,并剥下虎皮,在他曾经成长的狼群中赢得了尊严和地位。但莫格里却被村庄猎人头领布尔迪阿诬陷为巫师和恶魔,盲从的人们驱逐了他。莫格里虽然为村庄除掉了害人不浅的野兽,但却没有得到人类的友好与尊重,被迫离开了人类的村庄,重新回归丛林生活。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细腻幽默的语言、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诱人的情节设置赋予了小说以多重的审美内涵,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文学想象。吉卜林在1907年因其小说作品所表现出的“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而被瑞典学院授予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老虎!老虎!》这篇小说典型地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创作特色。

接受美学认为,一部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在未进入读者的解读过程之前,都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的。读者的阅读行为使其潜在的价值得以实现。《老虎!老虎!》这篇小说能够跨越时间、文化和年龄的诸多限制,在广泛而众多的读者群中经久不衰,正在于其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同时,正是读者的阅读活动使小说中的审美价值得到不断丰富和扩展。本文以接受美学为考量视域,在浪漫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对读者“期待视野”的满足与超越两个向度上,分析《老虎!老虎!》这篇小说的审美特色。

一、浪漫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老虎!老虎!》既是吉卜林著名短篇小说集《丛林之书》中的一篇,也是狼孩莫格里系列故事之一。在小说中,作者接续《莫格里的兄弟们》,塑造了一个印度少年英雄形象。此后,在一系列短篇中,少年莫格里的形象日趋丰满和成熟,成为日后广为读者所熟知的并获得无数读者喜爱的人物。《老虎!老虎!》所展现的是男主人公从年幼无知到历经坎坷的成长蜕变过程。小说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充分体验到文学幻想世界的奇妙、瑰丽和天马行空。同时,吉卜林也并未使其无限度地超越和脱离现实生活,而是与真实的世界和人生紧密相连,使读者能够从文学作品中体味到生活的真实,启发他们对生命进行体察与反思。

首先,小说向读者描绘了一个生动而充满人性化的丛林世界,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愉悦需求。充满浪漫色彩的故事也迎合了读者理想主义情怀的阅读倾向。丛林中的动物们犹如人类社会一般,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法律。更重要的是,小说主人公莫格里本是生在一个樵夫家庭中的普通孩子,但却意外地流落到丛林,被狼妈和狼爸收养,在狼群中长大成人。这一充满奇幻色彩的生命经历将普通人与奇遇结合在一起,在满足了读者追求新奇刺激的阅读需求的同时,也使他们与主人公之间获得了一定的相关性。这是小说能够充分调动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性因素。并且,小说的整个叙事都体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在现实世界中,“狼孩”对于人们并非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特别是吉卜林所生活的印度,曾经出现过广受关注的真实的狼孩。但这些狼孩却并不像莫格里这样充满智慧。在回归人类后,他们甚至并未存活多久。但在小说中,莫格里却不但长大成人,更是在丛林中学会了各种生存技能和生存智慧。回到人群中的莫格里在努力适应周围环境的同时,也显现出他超越常人的睿智、勇气和反抗精神。这是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会出现的美好景象。

其次,吉卜林的小说并未完全架空现实社会,浓郁的现实主义是小说审美的又一主要向度。莫格里虽然善良、勇敢,又不乏智慧,但却始终没有得到两个群体的接纳。作者借此揭示了世俗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小说向读者展现了主人公在与老虎谢尔汗进行斗争时卓越的战斗谋略。来自侍暴力以生存的丛林,莫格里不但孔武有力,也同时不乏智慧、仁爱和理性。当众人将其视为可怕的巫师时,对其以石头和谩骂相向,莫格里却表现了最大限度的善良和宽容。只因老妇人米苏阿的友善和由衷的谢意,莫格里便原谅了村里的人,“你们得感谢米苏阿,因为她,我才没有带着我的狼沿着你们的街道追捕你们”,“不,我绝不伤害这个村庄,因为米苏阿待我是那么好”。 吉卜林刻画了这样一个近趋完美的人物,却又令他无处容身,这折射了一个冷酷而又现实的问题,即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丛林动物,卓越的能力和崇高的人格并不是判断个体的根本。莫格里所遭受的排斥正在于其对他人的利益威胁。这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关系。

莫格里在狼群之中虽然一向遵守“丛林法律”,并在许多方面不遗余力地去帮助同伴,但却仍然不能抵消狼的妒忌与排斥。因为对于这些狼来说,莫格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正如他的黑豹朋友所发出的劝告,“别的动物恨你,因为他们的眼睛不敢正面瞧着你的眼睛。因为你聪明,因为你替他们挑出脚上的刺,因为你是人”。对于人类社会,吉卜林通过村子里的祭祀和猎人首领布尔迪阿深刻地阐明了人性的虚伪与自私。当莫格里第一次来到村子,米苏阿认为那是自己曾被老虎叼走的儿子。“祭祀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米苏阿是当地最富有的村民的妻子。”于是他巴结着说,“被丛林夺取的,丛林又归还了……我的姐妹,别忘了向祭司表示敬意啊,因为他能看透人的命运”。当莫格里驳斥布尔迪阿的假话后,他的“大胆无礼”显然是对权力阶层的一种挑战。他极大地威胁了头人、祭司和猎人首领的权威。加之男孩的英勇和睿智,都严重的威胁到这些人的地位和利益。这是莫格里在人类社会没有容身之处的真正原因。

可见,小说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后,丰富了小说的审美内涵和解读空间,满足了不同角度和层次需要的读者。因此,吉卜林包括《老虎!老虎!》在内的很多关于丛林动物的短篇小说既能受到儿童读者的青睐,也拥有广泛的成人读者群。

二、对“期待视野”的满足与超越

德国接受美学理论研究者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注定要为读者服务。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他多次使用并发展了“期待视野”这一概念。它是一个从类型的先在理解,从已经熟识作品的形式与主题,从诗歌语言和时间语言的对立中产生的期待系统。[2]可见,对于作者来说,其创作过程始终有潜在的读者存在,而作家必须对这一潜在群体的“期待视野”有所把握。同时,读者对作品的解读也与其以往的阅读经验有很高的相关度。对读者“期待视野”的满足和超越是《老虎!老虎!》能够获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首先,吉卜林通过“陌生化”艺术使笔下的文学世界充满了诱人的魅力。惊险神秘的丛林世界带给读者以强烈的未知感和陌生化体验。陌生化是文学艺术创作者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通过这一处理方式,使虚构的艺术世界与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当对象变得陌生, 形式变得困难,便能有效地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对于文学艺术来说,感觉过程本身便是审美的目的,必须设法延长。[3]在《老虎!老虎!》这篇小说中,作家充分展现了艺术陌生化的魅力。 “狼孩”的传奇经历、人与动物的言语相通、神秘莫测的丛林、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村落等,都带给读者以新奇有趣的阅读体验。

其次,艺术对现实的超越使我们对现实的感觉彻底“陌生化”,摧毁了司空见惯的感觉方式,使我们用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吉卜林在构造了这样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虚拟空间后,又将其与普通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狼孩莫格里将这个虚拟空间引渡到现实生活当中,使其与现实生活又具有了一定的相关度。这种彻底的“陌生化”与普通人的结合赋予了小说鲜明的叙事张力。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使读者从这个变形、夸张的世界中发现了对现实生活的隐喻和对生命的启示。这是对读者“期待视野”的超越,也将小说的审美意境引入到更深层面。

一方面,“狼孩”体现了人类社会永恒的英雄主义情结,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吉卜林所生活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工业进步和飞速发展的经济,以及文化意识领域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使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豪感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张扬。吉卜林的少年英雄形象正契合了这一时代精神。这是吉卜林在英国文坛中大受欢迎,也是许多评论者以殖民主义视角来评论其作品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小说以这个陌生、绮丽的文学幻境隐喻了现实生活,使读者看到了掩藏在表象之下的生命本质。莫格里始终作为人类社会的“他者”被排斥。他的平等意识、诚实、勇敢和智慧不但没有为其赢得尊重,反而使其被边缘化,最终被放逐。作家以莫格里所遭遇的命运不公揭示了人性的自私、盲从和虚伪等弱点,引起读者对现实社会逻辑和生命的反思。

综上所述,读者的阅读过程并非一种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能动的、充满活力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因此,阅读行为不但使作品艺术审美价值得以转化为现实,也使得作品艺术内涵更加完整和丰富。吉卜林的《老虎!老虎!》能够跨越时间、文化与地域限制,其审美内涵与艺术价值得到不断拓展和再创作,都与读者的解读活动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 [英]吉卜林.丛林故事・序[M].文美惠,任吉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 温斌.试论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93(03).

[3]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M].上海:三联书店,1986.

上一篇:浅析《蟒蛇卡阿捕猎》的叙事策略 下一篇:浅析《五爷和驴》的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