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程要求下如何备好化学课

时间:2022-05-14 08:22:24

浅谈在新课程要求下如何备好化学课

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

新课程要求化学备课德育教育

一、熟读教材,明确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未知”到“知”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将“已知”转化为“他知”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已知”和学生的“未知”的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已知”。所谓教师的“已知”,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教材成了解决教师本身的“知”与“未知”的矛盾的过程。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熟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明确重点,确定难点。钻研教材时要以一章为钻研“对象”,进行知识排队,抓住主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网。

二、剖析教材,做到胸有全局

有的教师说,研究教材好比下围棋,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好每一个子。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这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问题,在研究教材中不可忽视。若以整个化学作为全局,那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个个局部。若以化学实验作为一个全局,那么仪器、药品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取、物质的检验、定量实验就是组成这个全局的各个部分。教师只有心中有全局,处理各章各节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功夫应下在何处。

三、挖掘教材,慎选教学方法

备课不但要钻研教材,同时还应钻研如何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决不等于能力,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因此,这就需要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因素,研究用什么方法来传授知识,是钻研教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总结解题思路,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定律和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好方法。

四、紧扣教材,以旧引新

化学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万丈高楼平地起。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了新知识与旧知识,已知与未知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产生了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获得新知识的问题。钻研教材就要深入研究这种新与旧的关系,力求以“旧”引“新”,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今日的已知(旧),可能是作日的未知(新);今日的未知(新),可能到明日则成为已知(旧),这种新与旧的辩证关系,是我们钻研教材时应该注意需要掌握的教学方法的原则之一。所以,应该选用哪些知识来引入新知识,是一个教师能否成功传授知识的关键。

五、钻研教材,化难为易

化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而且又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等。形形的物质的性质,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又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因此,化学学科教学确有难的一面。教师钻研教材,就是要设法化“繁”为简,化“隐”为现,化“难”为易。比如分散难点、多做实验、联系实际、由旧到新、搭桥过河、进行类比等都是化难为易的有效方法。此外,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化难为易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能对教材钻深钻透,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组织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就变为“易”了。

六、体现教材,重视实验

要能正确体现化学教材的特点,就要备好化学实验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首先要求教师要理解实验目的,做好实验的预试。除掌握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外,还要估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拟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与演示实验的预试试验相比,对学生实验课的预试实验的要求应更高一些,要作好课中巡视指导计划,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

其次,应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仪器、药品等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

最后按实验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尽量照顾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防止造成某些同学只能作“观察员”或“记录员”的机会,还要拟订实验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教材和学习有关章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作到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内容,并理解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作好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七、深化教材,以德育人

我们应当既教书又育人。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方面,化学教师不可能只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任何教师总会以自己的身教言教去影响学生的言行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化学教材中也确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如唯物主义思想、辩证的思维方法、爱国主义思想及科学家们的勤奋精神与创造精神等。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上一篇:合作:让英语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具与学具的制作、应用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