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学生答题中常见失误分析及规避方法

时间:2022-05-14 08:11:41

高考地理学生答题中常见失误分析及规避方法

高考地理命题体现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的应用,突出学科研究方法,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和地理素养的考查。考生答卷失误无外乎是在知识、方法和技能三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理混淆不清;读图识图、提取筛选地理信息的能力差;审题不明,表达不清;综合分析能力不足等。本文主要结合高考不同题型考生答题时出现的失误做出分析,给学生备考提供帮助。

一、知识缺陷导致全题皆输

由于知识性缺陷导致失误的情况不胜枚举,下面仅以高考高频考点――“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为例加以说明。

例1读某等值线图(图1),图中数值a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B.沿岸暖流

C.地形D.夏季风

(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区,则()

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B.②处为山脊

C.①处山坡降水较多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

(3)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地吹偏南风B.②地易出现锋面

C.③地降水较多D.该地区天气晴朗

【参考答案】(1)C(2)C(3)B

【e因分析】该题考查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知识。出错的原因:一是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或掌握;二是思维转换较慢,不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思考问题。第(1)题,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且此处地形应该较高。第(2)题,若为等高线图,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应最大,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第(3)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②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①处吹偏北风;③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

【规避方法】因知识缺陷导致答题失误只能用狠抓基础知识来弥补,别无他法。如本题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考查图形之一,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基本知识,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和判断方法。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

二、信息提取不全,答案要点丢失

例2[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37(1)~(2)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2),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参考答案】(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基础设施薄弱。

【错因分析】解答第(1)、(2)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信息提取不全,答案要点丢失。该题图文信息十分丰富,需要考生认真分析。文字信息:①“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说明人口分布不均,甲地缺乏劳动力;②“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说明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③“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说明开发历史短。图像信息:①经纬度位置,此区域为西亚地区的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②海陆位置,濒临海洋――海运方便;③位于热带,沙漠广布――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④图例中的油田、输油管――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等。

【规避方法】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提取有效信息的具体方法如下:

(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仔细阅读试题的文字材料,一边阅读一边将材料中的关键词标出,特别是有关时间、空间和地理事物特征的信息。

(2)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认真读图,重点分析图名、图例、图中的经纬度、海陆分布、注记、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等。

(3)从试题设问中获取、解读信息。仔细阅读设问,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明确试题问的问题是什么;注意设问中关于时间、地点、过程、原因等限定性词语的要求。

三、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相矛盾

开放型问题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要求考生先判定结论,然后依据结论给予一定的说明,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种试题的解题思维始于问题,创造力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让考生体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锻炼其创造能力,发挥其创造才能。

例3[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37(3)题]阅读图文资料(见例2),回答问题。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荒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错因分析】该题是典型的论证和探讨问题类型,设问中“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这是肯定的命题。现在的问题是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对于此类题,考生容易判定自己的结论,但在理由说明中往往出现与结论不相符的观点,出现因果关系不一致的情况。考生开始不能准确判断试题是否具有开放性,答题时畏首畏尾,思路不开阔。另外,由于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有结论却无法证明”,不能自圆其说。

【规避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就是用已知原理和规律来说明尚不明确的、未知的、高层次的地理问题,解答开放性试题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注意开放性问题的指向,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答案与题目所问的顺序要对应。论证时作答的论点和论据相统一,不能以原理代替答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作答。

二是要先“亮”观点,再述理由。观点要清,叙述要明,做到“自圆其说”。例如,回答某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首先要明确表示出“合理”或“不合理”,不能含糊其辞。

三是要阐述清楚,言简意赅。简答题的答案在于“简”,但在强调语言简洁时,千万不可忽视表意的完整性。对于发散思维型的开放性试题,要尽可能多地把你所想到的答出来,争取多得分。

四、解答过程描述类试题逻辑混乱

描述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描述问题是建立在具体地理事象上的科学表述,如描述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向、等温线的分布、城市区位特点、气候特征等,但过程描述类问题更强调对地理事象的运动与分布规律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还要求考生能针对“形成过程”具体表述。

例4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参考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错因分析】此题侧重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考生明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然后结合图中信息,运用该原理去分析三角洲位置变化的过程。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图例文字信息中的新、老关系。由于考生往往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整个过程分析难以形成整体的思维过程,逻辑混乱,语言表述颠三倒四,词不达意,致使得分情况不理想。该题正确的思维过程是:

第(1)题,湖泊的湖岸线大体可以看作等高线,由于该湖的面积不断缩小,越靠近湖泊中心湖岸线海拔越低,从而可以判断出A地到B地的地势变化。第(2)题,比较不同时期形成的三角洲可知,新三角洲不断地向湖心移动,这虽然只是沉积现象的一种表现,但是它与当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的河流入湖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是气候、径流量等因素变化的结果,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规避方法】解答过程描述类问题时,一方面要了解此类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考查方式,另一方面要掌握必要的描述方法。关键是要“抓住过程,理清头绪”,一般可分两步走:首先要知道所要描述的过程是哪一种,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其次是将该形成过程进行细化、分解,有层次地逐一表述出来。

五、解答区域比较类试题找不到着力点

以一个或几个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将一些地理事物呈现出来,要求考生分析区域特征和差异,对地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知识―能力―实践”为主线,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这是综合比较类试题的基本特征。

例5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图4)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图5),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的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广阔的市场。

【错因分析】第(1)题是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因区域特点相同,相近知识的干扰,考生易产生错觉,导致审题、答题的错误。第(2)题是不同区域的比较,因比较对象(工业)的影响因素不确定,容易出现知识迁移错误,对比片面,丢掉答题要点等问题。解答该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易漏点:①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不仅提供水源,还能在水运(以及防卫、旅游)等方面发挥作用。②资源只想到矿产资源,漏掉水资源,水源只想到水量而漏掉水质。

(2)易混点:沿河流分布易答成沿交通线分布。

材料二

(1)简述艾比湖湖岸线变化特点及原因。

(2)分析b、k两河河口三角洲位置自1966年至今的化趋势。

(3)艾比湖湖滨地区是中国西部沙尘暴主要来源地之一。简述艾比湖湖滨地区风沙对铁路及列车运行的主要危害。

(4)分析艾比湖建盐场的有利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和“四幅图都位于北半球”可知,a、b、c、d四地风向依次是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和西南风。

2.A四幅图图幅相同,等压差依次为6百帕、2百帕、3百帕和2百帕,但c、d两图比例尺小,可排除C、D选项,对比a、b可知,a、b两地比例尺相同,a气压差大,故风力最大。

3.D由图中信息可知,红枣主产区分布在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4.D国外多数国家没有种植红枣的历史,因而各国消费者对红枣的价值了解不全面,也没有食用红枣的习惯,使得国外非华人市场难以进入。

5.(1)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和河谷为主,西、南、东部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2)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对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对生态: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河流含沙量减少,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

6.(1)位于北印度洋航线中转位置,为过往轮船提供物资和休整服务;位于波斯湾与东亚(中国、日本)石油运输线上,战略位置重要;该岛距印度半岛距离近,与陆地联系比较便利。

(2)气温、降水适宜;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生长后期多晴朗天气。

(3)位于恒河平原,是黄麻产区,为麻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政府政策支持;临近海洋,海运便利;周边国家和地区人口多,市场广阔;世界品牌优势与该区域生产低成本相结合,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7.(1)湖岸线下降(向湖心靠近),湖岸线变短。原因:地处内陆,降水少;区域人口增长快,灌溉面积增大,用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气候变暖,蒸发更旺盛。

(2)b河(河口三角洲):艾比湖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k河(河口三角洲):沿途取水剧增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风沙堆积掩埋路基和轨道;盐碱沙腐蚀铁轨;风沙损害列车与通信设备;大风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4)艾比湖为内流湖,盐度高;湖边地势平缓,易挖掘盐田;位于西风带,刮风日数多;位于山口,风力强;地处内陆,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上一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评价 下一篇:高锰钢形变过程中加工硬化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