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防汛工作的反思与探索

时间:2022-05-14 06:59:16

扶风县防汛工作的反思与探索

摘 要: 本文就陕西扶风县目前主要河流防汛设施现状,防汛、度汛中的主要问题作了论述,并针对防汛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 防汛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8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002-02

扶风县境内有河流5条,南北走向的3条,分别为七星河、美水河和太川河;东西走向的2条,分别为韦水河和渭河。太川河为美水河的支流,在太白乡境内汇入韦水河;七星河在县城东关汇入韦水河。因七星河和韦水河流经县城人口聚居区,渭河流经上宋、绛帐2乡镇的地势低凹区段,这三条河流成为每年全县防汛的重点,受到省、市防汛部门的密切关注。

一、目前主要河流防汛设施现状

上世纪六十年代,扶风县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在七星河上游先后兴建了白家窑、官务两座水库,在韦水河上游兴建了五郡沟水库,三座水库均为小(一)型水库。在暴雨期间,水库有效拉蓄地表经流,减小了局部强降水形成的洪流对下游扶风县城区的威胁,很好地发挥了防洪功能。进入七十年代,七星河城区段从美阳桥至入韦口,修建堤防320米,使城区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同一时期,渭河在北岸修建堤防18.8公里,完成渭河扶风段防汛工程建设任务。随后这一段又陆续进行了加高培厚和除险加固。90年代,在渭河南岸又新修堤防8公里,2004年又增加了1公里。至目前,渭河堤防长度累计达到27.8公里,渭河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自河流防洪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全县河流未发生大的洪涝灾害,其中防洪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防汛、度汛中的主要问题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考虑,全县河流防汛工作还远远达不到当前防洪保安的要求,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堤防标准低,难以抗御大洪水的袭击

渭河堤防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受当时施工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堤防设计标准低、质量要求普遍不高;加之堤防以沙土为主,土壤粘性差,难于碾压夯实,迎水面大部分也没有砌护,因而堤防的抗冲性差,易发生水毁现象。尤其遇到大洪水,防汛任务更为艰巨。七星河只有城区中心段有堤防,其上游和下游都属无堤段,无堤段极易水毁,对已建的320米堤防是极大的威胁。韦水河东关段全为无堤段,难以抗御大洪水的袭击。

(二)病险部位多,蓄水滞洪效益不佳

七星河上游的白家窑水库坝肩渗漏,放水洞带压运行;韦水河上游的五郡沟水库设施不全,没有放水洞,坝体长期浸润受压,稳定性降低,遭遇强降水,白家窑和五郡沟两座水库泄洪不畅,极易发生溃坝,给下游的县城造成灭顶之灾。

(三)水毁险工段多,除险加固任务繁重

近年来,渭河每年都要形成一些险工段。至目前,险工段多达27处,10余公里。汛前,除对个别重点险工段进行应急除险加固外,其余险段均因财力不足,无法实施除险。韦水河、七星河城区段近年来没有实施堤防工程,无堤段河岸冲刷严重。渭河和七星河堤防的险工段隐患不除,沿河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就无法保证。

(四)泥沙淤积,泄洪能力降低

自县城傍河而建以来,韦水河、七星河在水力和人力双重作用下,河道泥沙淤积、河槽变窄、河床抬升,行洪能力逐年降低;加之七星河上修建的胜利桥、美阳桥和北线桥三座桥涵的制约,使七星河的泄洪能力更为有限。渭河河床南高北低,水流归槽于北岸,按照流体规律,北岸堤防顶冲严重,南面河床淤积抬升加剧,渭河河床过水断面整体成缩小趋势,给渭河度汛留下了隐患。

(五)预警设施不完善,汛情监测困难

渭河在扶风境内的水情监测没有专门设备和专职人员,仅依靠上游眉县境内的魏家堡水文站提供水情资料,而且水情资料一方面传递不够及时快捷,影响决策时限;另一方面受局部天气状况影响,水情资料仅供我县参考,难以做出准确预报,科学判断。在渭河涨水期间,沿线只能安排大量的人员进行巡堤查险和水量观测,防汛工作非常被动。韦水河、七星河沿线没有一个流量和雨量观测点,靠沿河群众的觉悟来义务报汛,往往是发生险情后才接到汛情,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燃,防汛工作措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六)投入不足,治河工程难以启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每年能从不同途径安排一批专项资金,用于渭河险工险段的修复加固和岁修。但近年来,岁修费一直没有到位。渭河每年形成的险工险段不能及时修复,以致小隐患酿成大险情。2003年南仵、石家两处堤防出险,就是因堤防局部水毁未及时加固,后受水流顶冲塌陷而造成的。沿河乡镇设立的防洪站也因经费紧张而名存实亡,渭河管理成为空白点。虽然九八年之后,国家陆续安排了几批渭河堤防加固工程,但投入有限,只新修了不到9公里的堤防(北岸7.9公里,南岸1.094公里),其它堤段未进行加固,始终是防汛隐患。韦水河、七星河县城段一直未再新修堤防,现有的堤防和无堤段根本不适应当前县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对防汛工程的要求,加高培厚城区堤防,新修无堤段,提高河床行洪能力成为当务之急。2004年7月14日城区暴雨造成县城东关大面积受淹,河床行洪能力不足,水流发生漫溢是一个重要原因。

(七)体制不畅,依法治河步伐缓慢

按照《防洪法》及《河道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河道管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管理权,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的一切行为活动必须履行审批手续。但是目前,除渭河采砂管理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外,其它行为如在渭河河道内私自倾倒垃圾,围滩造田,在护堤地内取土,堆放砂石料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护堤地的界限不清、产权不明,村组干预较多,这给渭河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问题。韦水河、七星河县城段河道的功能就是行洪,而沿河群众把该河段作为倾倒垃圾和弃料,排放污水的最佳途径,导致的结果是水利部门既要管河道行洪安全,又要管河道环境卫生,从而淡化了河道执法的严肃性和威慑力,依法治河步履维艰。

三、治理对策

针对河流防汛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按照“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总方针,在抓好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水患意识的同时,必须加大工程设施和预报网络等硬件建设,达到标本兼治、安全度汛的目的。

(一)加大投入,加快堤防建设步伐。堤防建设是保证河流安全度汛的根本措施。国家应继续加大对防洪工程建设投入,以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和山洪灾害的主动防御为切入点,逐步提高堤防建设标准,增强河流安全度汛能力,逐步消灭我县渭河、韦水河和七星河无堤段,并使已成堤防达到城市防洪标准。

(二)加强宣传,动员群众参与河流防汛。要把河流防汛做为沿河群众宣传工作的重点,动员群众自觉维护和遵守河道的正常管理秩序,积极参加河道清障和堤防岁修等义务劳动,树立起河道防汛、人人有责的大局意识,推动河道防汛不断迈上新阶段。

(三)多方努力,彻底消除水库病险隐患。扶风县城上游“两盆水”,一盆是白家窑水库,一盆是五群沟水库。这两盆水是城区人民挥之不去的阴影,水库险情不除,城区人民无安宁之日。今后,要把白家窑水库和五郡沟水库的除险加固列为河流防汛的中心任务来抓,积极跑项目争资金,争取早日安排项目资金,彻底消除病险隐患,确保河流全线安全度汛。

(四)积极防范,建立河流汛情预警预报系统。对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渭河、七星河、韦水河等重点河流要在一些要害部位设立雨情、水情观测点,运用自动化的测报系统及时掌握水情、流量等汛情信息,保证灾害到来前,及时报警,科学决策,果断处置。

(五)严格执法,有效打击破坏河道管理秩序的不法行为。以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为准绳,坚决执行河道行为审批制,依法打击河道“三乱”,保证汛期河道行洪畅通。

(六)政府牵头,加强护堤地的保护和管理。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做好护堤地的确权划界工作。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消化和解决长期困绕河流防汛工作正常开展的护堤地界限不清、产权不明、纠纷不断的现实问题,进一步理顺河道及护堤地管护关系,确保河流防汛工作在防汛部门的统一领导部署下扎实开展。

(七)科学规划,把河道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结合起来。在河道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坚持兴利除害的原则,既保证河流的防汛安全,又考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渭河开发要把河道采砂与河流南移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开发南岸夹心滩,促进河势逐步南移,减轻水流对北岸堤基地冲刷下切。韦水河、七星河要把县城段七星河公园建设与河床拓宽、障碍物清理结合起来,扩大河道过水断面,增强河床行洪能力。

(八)落实责任,增强各级处理突况的反应能力。洪水无情,来势猛,破坏性大。各级要按照河流度汛预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自己肩上承担的任务和担当的责任,完善各项防范措施,包括组建抢险队伍,储备抢险物料,落实巡情查险人员,明确撤离路线,确定安置地点等环节。只有做到“责任、人员、措施”三到位,才能处乱不惊,沉着应对,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最终夺取河流防洪抢险工作的全面胜利。

上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寻甸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措施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