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宝”罗汉钱树鉴赏

时间:2022-04-01 10:49:12

“康熙通宝”于康熙元年(1662年)由户部题准、宝泉局率先开铸,并颁令将铸成的“康熙通宝”样钱颁发各省铸钱局,依式样铸造与顺治钱并行于市。但为时不久,即颁令各省局停铸,只保留户部宝泉、江宁两局仍照旧设炉座鼓铸。

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各省炉座铸钱,并添设宝苏局、宝犟局、宝昌局等处铸钱厂局,仍按部颁康熙样钱铸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令停止江宁、苏州、江西、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宝川局康熙钱迄今未发现实物)、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宝贵局康熙钱迄今仍未发现实物)铸钱厂局铸钱。康熙十年再令停蓟、密(北京密云钱局)、宣三家铸钱厂局,康熙十三年令停浙江铸钱厂局,十四年令停清(清江钱局)临两局。

康熙十八年(1679年),经户部议准,复令湖广设炉开铸。康熙十九年又议准令福建漳州府设炉开铸,背铸以“漳”字。康熙二十五年户部题准令湖北、湖南、肇庆、云南开炉鼓铸。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福建巡抚张仲举以台湾所用明桂王伪号钱文甚多,若一时骤行全禁流通,恐贫民无以为资疏,奏请开炉设局鼓铸,收买伪钱销毁改铸新币(即宝台局“康熙通宝”平钱),经户部议准设炉开铸。

康熙朝铸钱局除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外,前后断断续续共设二十一铸钱厂局,即:同(山西大同局)、福(福建厂局)、宁(甘肃宁夏局)、东(山东省局)、江(江苏江宁局)、宣(直棣宣府局)、原(山西太原局)、苏(江苏苏州局)、蓟(直棣蓟州局)、昌(江西南昌局)、南(湖南省局)、河(河南省局)、临(山东临清局)、广(广东省局)、浙(浙江省局)、台(台湾府局)、桂(广西省局)、陕(陕西省局)、云(云南省局)、漳(福建漳州府局)、犟(甘肃犟昌局)。有关“康熙通宝”背“西”字钱,泉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多数钱币资料将康熙铸钱局定为22局(即包括“西”字)。其实“西”字钱并未在铸钱局之内,丁福保所著的《历代古钱图说》第176页,据泉界前辈马定祥批注,考证“背满汉文西字,系吴三桂封平西王时所铸,非地名。”本文下面介绍的康熙罗汉钱树,亦是最好的例证,可证马定祥先生考证甚确。

2007年初夏,四川内江地区天气持续干旱,位于内江市中区梅家山广场附近的一居民住宅小区内,民工在淘洗一古井寻找水源时,从井底淤泥中淘出一株康熙摇钱树,辗转归内江市收藏品市场一店家所得。初时因店家索价奇高,此树闲置柜台数月无人问津,几经反复与店主磋商,笔者最终还是以不菲的价格将此钱树购藏。现将此钱树作以下浅述,与藏界同好共赏。

钱树系半生坑、半水坑品。由于长年累月沉睡在井底之下,埋藏于井底深浅不一的淤泥、砂石之中,长期处于高压缺氧、与空气隔绝的状态,极少受到有害物质、有害气体的浸淫氧化和人为的搓磨损。钱树出土(水)后的品相极为精美,整个钱树完整无缺,面背除褐绿色(间杂少许枣皮锈斑)的锈层包浆外,钱树表层还紧附着不少井底泥沙(水垢),其坚硬如石,入骨生根,即使用硬器也不容轻易刮除掉,经笔者轻微除垢后,仍保持出土(水)时的原状。

这株康熙罗汉钱树的整体造型,给人的直观感觉,俨然就是一棵结满钱币硕果的参天大树。钱树干呈多枝弯曲状,树形老态龙钟,包裹树干的树皮凹槽深陷而错落有致,七弯八绕,充分显现出钱树久远的年轮。

钱树高252.5毫米,宽178.8毫米(以落地最高处及水平面最宽处实测),钱树座与树干、树枝连成整体成型,树座呈椭圆形三角架状,以其三角作支撑点,树座中心呈弧形状,宽46毫米,长48毫米,树重为652,6克。经笔者用高倍放大镜详细查看,钱树铜材的色质呈金黄色,质地细滑精细,其材质的细密度极佳,属精炼黄铜所铸。

钱树的各个枝头皆挂满“康熙通宝”小平钱,总计二十一枚。康熙铸钱局前后总计二十一局(亦不包括“西”字钱,可证马定祥之考证甚为准确),钱树所挂的二十一枚康熙钱之寓意不言自明,即有二十一铸钱局之寓意。

钱树所挂的二十一枚康熙钱,全部为康熙罗汉式小平钱,即泉界俗称的“臣”熙钱或罗汉钱。所谓之罗汉钱,即康熙的“熙”字左侧少一竖撇,与常品康熙钱之“熙”字写法明显有别。民间传说这种版式的康熙钱,是因滇铜运京不畅受滞,为毁寺庙佛像及京城旧有铜器所铸,传佛像含金而色质金黄(实际为精炼黄铜所铸),与常品行用的康熙钱铜色有着明显的不同,颇受世人的喜爱。后世人们往往挑取其钱熔之以打造器物,显得明亮而有宝色,故流传至今的康熙罗汉钱较为少见。

钱树所挂的二十一枚康熙罗汉钱,经笔者逐一实测,其直径大小不一,共有七种,分别为:24毫米、24.5毫米、25毫米、25.5毫米、26毫米、26.5毫米,直径最大的两枚为27.2毫米。各钱的厚度均在1.2至1.4毫米之间(亦无法测重),除“熙”字的写法与常品有别外,余与行用钱无大的差异。

钱树面的左侧下方,以两枚罗汉钱的边轮作支撑点,铸一只朝上冲天直飞的蝙蝠。右侧上方仍以两枚罗汉钱边轮作支撑点,铸一只朝下斜飞的蝙蝠。两只蝙蝠的形象鲜活,棱角分明,其神态栩栩如生。钱树右侧下方的树枝上,铸一人跨步撑腰,站在两枚罗汉钱之间的树枝上,另一只手撑钱树干,作摇钱状时的情景。人物面额的细部、服饰及全身各个部位的线条,均刻画得惟妙惟肖,人物的立体感、动感十足,生动而有趣。

蝙蝠为“变富”(福)的谐音,历来为上古先民求财祈富的吉祥之物。

钱树背面除蝙蝠、人物背景外,其中二十枚罗汉钱背的铸钱局名均为户部宝泉局。另一枚罗汉钱背为龙凤图案,铸于树座上方正中,龙头朝上,凤头朝下,呈相互嬉戏追逐状,神态、动感十足传神,此钱为两枚直径最大者其中的一枚(见龙凤图案细部图)。

以笔者收藏的数枚康熙罗汉钱与钱树所挂的罗汉钱逐一对照比较,其钱文、局名的书写风格完全一致,不差毫厘,除直径大小有别外,钱文的书写当出自一人之手笔。

摇钱树最早出现的时间,可追溯到上古的两汉时期。钱树的铸造工艺,与当时的民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因果关系。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有铸钱工匠从钱树上摘取钱币进行锉磨加工的真实记载。沿至近代,民国时期的四川官银号(民国十二年)一元券纸币上,其背图即为一孩童站在钱树上摇摘钱币,一孩童则在钱树下拾取钱币的生动场景。

从现有的摇钱树实物资料分析,有的钱树当系铸钱局在铸币工艺流程中的未完成品(半成品)加工而成,有的钱树则为铸钱局在开炉铸钱、喜庆或重大盛事时所特铸的呈样品或纪念品之类。钱树的用途则多用于赏赐、馈赠等,它的功能就是达官显贵的装饰物、摆件。两汉时期的摇钱树多呈弯曲多枝状,树身、树枝往往附铸有吉祥物之类的附件,如朱雀、蝙蝠、青龙、玄武、如意万年青及人物图案等等。

传世的摇钱树则多见于明清两代,其树形长短不一。清代的钱树树干多呈垂直线型,树身所挂钱币有单排、双排、多排状的,呈弯曲多枝状的钱树,在清代钱树中则极为罕见,尤其是清代早中期的钱树更为罕见。

清代各朝中的钱树又以咸丰钱树较为多见,其大部分钱树多呈双排状(成丰钱树中有的就属铸钱工艺流程中的未完成品加工而成),极少有多排状的。钱树顶端或左右往往附有含吉祥寓意的装饰物件,如铸以蝙蝠、凤鸟、寿桃图案等等。

昔时北京王稀贤曾从瑞府购得清代各年号钱树260余枝(瑞家祖上曾是清廷户部掌管铸钱局的官员),这批钱树中以成丰钱树者居多,除户部宝泉局所铸的咸丰小平钱树外,尚有当十、当五十、当百者钱树,其中还有一株为当十之“参”宝铁钱钱树。最为奇特者为一株“七世同堂”的宝泉局钱树,其顶端铸一只朝下飞翔的蝙蝠,钱树干两侧各铸有数量不等的成丰小平钱,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的七个咸丰钱品种。钱树的铜材质地精细金黄,铸工极为精湛,据传此钱树已经王逸民之手流失于海外。

“康熙通宝”罗汉钱树前所未闻,据康熙朝各省铸钱局史料记载分析,有关这株罗汉钱树的铸造年代,笔者认为应是在康熙二十七午(1688年)以后,即各省铸钱局均题准设炉开铸康熙钱之后,由户部宝泉局所特铸,带有特殊纪念性质的钱树。

“康熙通宝”背龙凤罗汉式开炉大钱,据丁福保《古钱大辞典》记载,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有发现。“康熙通宝”背双龙罗汉开炉大钱在近年也偶有发现,而“康熙通宝”罗汉摇钱树,迄今未见任何钱谱、资料有载,极为珍贵。

(责编:丁丑)

上一篇:稀世铁泉再写华章 下一篇:川滇窑变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