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果

时间:2022-05-14 07:14:59

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果

新课程的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这就要推动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知识的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的目标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这就要推动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知识的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一、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与现代的音乐教学模式

1.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

从古至今,音乐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口传心授的模式进行教学,便于学生体验和模仿。唱歌课是以先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再词曲结合的老套教学方法,或“填鸭式”的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使学生只会一味地“鹦鹉学舌”最后到底唱了些什么,谁也不清楚,歌曲中优美的旋律更被学生唱得高的高、低的低,给人以五音不全之感。学生作为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应以主动的姿态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2.现代的音乐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保证,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课堂的质量,使原来教学内容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时,要是单调的学唱,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很难体会到歌曲中的感情,完全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情境教学:这是一首哈萨克族的歌曲,在课前先播放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使学生进入氛围后,然后欣赏了解哈萨克民族的生活、地理位置及其他们的服饰、乐器等,并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表现意识,让学生自己体验音乐情感、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对哈萨克族也有了具体的认识。

2.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激发学习兴趣

在歌唱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歌曲和歌词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简单易学的歌曲,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充分的创造空间,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再创造,或将歌曲改拍子演唱等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创造的作品都适合学生演唱。

在欣赏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组创编情景表演。

例如,在欣赏《两个犹太人》后,根据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编,课下学生经过构思分组排练,将各自的作品带到音乐课中展示,有的组是创编舞蹈;有的组加入了课间学生喜欢的小游戏;有的组还加入简笔画,有的组用故事来讲述音乐等,学生将轻松、活泼的样子展示出来,他们乐在其中,表演的学生和欣赏的学生形成了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每组表演后,学生自主评定、学生互评,最终评出优胜组及优秀组,并给予鼓励。所以,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对音乐的情感获得充分表达,做到了寓教于乐,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3.在教学中感悟音乐,体验情感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不应以教师的主导思想代替学生的思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作品的情感熏陶,活动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索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自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延伸其情感,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情感的陶冶。

例如,在学唱《红河谷》这节课中,让学生欣赏合唱的《红河谷》,体验不同的演唱形式与风格,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创编的活动,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音乐,才能真正走进音乐,感受到音乐之美,真正做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抛弃旧的教学思想及方法,深入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多从学生角度考虑安排教学,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体验到快乐和成功,让音乐课发挥出它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廖家骅.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J].中国音乐教育,2002(01).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从教学方法入手构建高效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