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殿到遗址再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时间:2022-05-14 05:47:27

从宫殿到遗址再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摘要]大明宫宫殿的华丽、遗址的沧桑、遗址公园的博大,带给今人很多惋惜与遇想。本文从景观的角度去审视唐大明宫的古与今。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研究报告及现场调研,按照时间顺序对唐大明宫由宫殿到遗址,再由遗址到国家遗址公园这一变身,对其园林绿化景观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并挖掘出大明宫园林景观的内涵、绿化特点及不足,绿化景观现状特点及审美特征。

[关键词}唐大明宫;景观规划;景区评价

[中图分类号]K8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4-0152-03

大明宫的地位和规模是中国历代宫殿无可比拟的。它的存在几乎影响了包括当时世界的文化、经济、城市建设、宫殿格局的方方面面。社会各界对唐大明宫的考古、遗产保护、宫廷礼仪与制度、建筑格局与形式等多方面给予了关注。尤其是近四年来唐大明宫遗址的拆迁、安置以及遗址公园的建设,将唐大明宫推向了舆论、学术和社会新闻的焦点。

一、大明宫遗址公园绿化景观探析

(一)研究方法及依据

从遗址地现状看,大明宫宫殿及其园林已不存在,这给研究带来极大困难。我们只有通过历史文献记载、唐代诗歌的描绘以及现代考古资料的相关内容,来推断和设想大明宫内可能出现的花木种类。通过唐代诗歌来考证大明宫皇家园林的特色和植物景观,主要依据历史文献中直接记录大明宫有关的园林特色的文字来判断其花木种类及配置特色。检索的关键词有“大明宫”、“蓬莱宫”、“含元殿”、“麟德殿”、“丹凤门”、“紫宸殿”、“太液池”、“左、右史馆”、“东、西省(掖)”、“翰林院”、“集贤殿”、“左、右银台门”、“金吾仗院”、“日华门”、“月华门”、“金銮殿”等。此外,从诗歌作者所处的历史朝代、作者的身份,推断诗歌及文献与大明宫的关系。检索的关键词有“宫中”、“早朝”、“退朝”、“御沟”等。

(二)诗歌考证的缘由

1.缺少现代考古资料

由中日联合考古队整理的《西安唐长安城大明宫太液池遗址新发现》考古报告中发现,太液池池底有大量荷叶、茎干及莲蓬生长过的痕迹,可以证明太液池中有种植荷花的事实。另外,傅熹年先生在《唐大明宫含元殿原状的探讨》中,通过引用唐诗得出这样的结论:日华门、月华门外植梧,紫宸殿庭植松。而这些考古报告中没有针对唐大明宫皇家园林植物的考古研究。

2.历史资料的不足

正史的记载较真实可靠,从野史和杂史中获得有关大明宫的园林直接记载或间接描述,也是比较可信的。刘鹗《老残游记》中提到:“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虚证诸实在。”然而笔者通过翻阅唐代的正史、野史等资料发现,记述大明宫园林的笔墨很少,直接记录园林植物的笔墨更是少之又少,仅发现几处间接描述大明宫里栽种植物的,其中涉及石榴树、梧桐、白杨、桃园、桂、槐、竹、樱桃、柳、梨、松等植物。

3.唐代诗歌资料的丰富性

诗歌创作在唐代已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朝廷的科举制度也改为诗赋取士。在流传下来的文学典籍《全唐诗》中,就辑录了2300多位诗人的近5万首诗歌。通过《全唐诗》收录的唐代诗歌研究,共发现近50首有关大明宫园林植物的诗篇及若干与唐代长安一带园林相关的诗篇。

(三)具体诗歌考证内容

1.大明宫园林植物景观的基调

唐代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以及王维、杜甫、岑参等人作《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中,描写了大明宫的气势和早朝的气氛以及宫殿前柳树依依的情景。如“花迎剑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等。窦叔向的《春日早朝应制》诗中写道:“紫殿俯千官。春松应合欢。”韦应物作《雪夜下朝,呈省中一绝》诗中说:“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刘禹锡在《春日退朝》诗中写道:“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御沟新柳色,处处拂归鞍。”王涯《宫词三十首》中有这样的描述:“寒食禁花开满树,玉堂终日闭时多。碧绣檐前柳散垂,守门宫女欲攀时……春风摆荡禁花枝,寒食秋千满地时。又落深宫石渠里,尽随流水入龙池。霏霏春雨九重天,渐暖龙池御柳烟……炎炎夏日满天时,桐叶交加覆玉墀……瞳瞳日出大明宫,天乐遥闻在碧空。禁树无风正和暖。玉楼金殿晓光中。曾经玉辇从容处,不敢临风折一枝……禁树传声在九霄,内中残火独遥遥。千官待取门犹闭,未到宫前下马桥。”

此外,《唐会要》中有这样的描述: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司稼少卿梁孝仁监造蓬莱宫,在庭院中种了白杨树。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入宫参观,梁孝仁指着白杨树说,此木易长,不到三年。宫中就会树阴掩映。何力听了,不作回答,但是念了两句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梁孝仁听了,恍然大悟,立刻下令尽拔白杨。换栽梧桐。

由上述诗篇可以推断,从远处观望,大明宫整座宫殿掩映在松和柳之中。柳树是唐代长安城主要的绿化树种,也是唐人喜爱的园林植物;松树四季常青、体态端庄,作为宫殿的绿化植物与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

2.大龙首渠与殿前(丹风门至含元殿之间)植物景观

根据大明宫建筑布局和功能。可以将大明宫总体分三大部分:殿前区、前殿区和宫苑区。从而将大明宫的园林植物景观分为相应的三个区域,即殿前景观区、前殿景观区和宫苑景观区,这样更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大明宫的植物配置特点。

西安市文物管理局编著的《大明宫》一书记载:“龙首渠水清碧秀,流水溶溶,槐阴茂密,柳丝依依。”许多唐诗中也均有描述御沟旁柳树成阴的情景。当时柳树和槐树是唐长安城使用的最多的绿化树种,有很多记载都说明了唐长安城种植槐与柳。龙首渠旁的绿化是宫城绿化与皇城绿化的衔接,使大明宫掩映在槐柳之中,也是宫殿与皇城的过渡。通往宫殿的殿前广场和御道,种植树种较为单一,以槐树为主。从《李训传》“石榴树甘露,则左仗院也”的记载可以看出,位于殿前两侧的皇家门卫的院内植有石榴,也是长安人喜爱的果木之一。总的来说。殿前绿化集中在龙首渠一带,以槐柳为主,左、右仗院中可能植有观赏花木。

3.前朝宫殿区植物景观

在文献和诗歌中少有描写宫殿区花木的情景。大概是为了烘托建筑的肃穆、衬托建筑的宏伟,宫殿区才不植花草。

《大明宫》中说:“中部两掖署植青翠欲滴的竹林。”白居易的《西省北院新构小亭种竹开窗东通骑省与李常侍隔窗小饮各题四韵》中描述:“结托白须伴,因依青竹丛。题诗新壁上,过酒小窗中。”姚合的《省直书事》中描述:“碧藓无尘染。寒蝉似鸟鸣。竹深云自宿,天近日先明。”李商隐在《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中描述:“露索秦官井,风弦汉殿筝。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从中不难看出,文人士大夫对竹的喜爱。此外,王维的《春日直门下省早朝》写道:“官舍梅初紫,宫门柳欲黄。”武元衡、王维、邱为 的同名诗《左掖梨花》,权德舆的《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书郎伯仲同时列在南北省会于左掖因而有咏》写道:“伯仲尽时贤,平舆与颍川。桂枝尝遍折,棣萼更相鲜。”这些诗句可以说明左掖中植有梨、梅、桂。左、右掖的环境氛围相对活泼,反映了文人园林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常衮的《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写道:“花树台斜倚,空烟阁半虚……翻黄桐叶老,吐白桂花初。”刘禹锡的《题集贤阁》说:“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长昕馀风送天乐,时登高阁望人寰。青山云绕栏干外,紫殿香来步武间。曾是先贤翔集地,每看壁记一惭颜。”他的另一首诗《早秋集贤院即事》说:“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树含秋露晓,阁倚碧天秋……蕙草香书殿,槐花点御沟。”这些诗句说明在集贤书院植有开花乔木和灌木,有桐、玉兰、桂、惠草。另外,徐铉的《史馆庭梅见其毫末历载三十今已半枯尝僚诸公唯相公铉在耳睹物兴感率成短篇谨书献上伏惟垂览》写道:“东观婆娑树,曾怜甲坼时。繁英共攀折,芳岁几推移。往事皆陈迹,清香亦暗衰。相看宜自喜,双鬓合垂丝。”说明史馆植有梅花。

4.后宫太掖池宫苑区

李绅的《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写道:“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鹚近蓬莱。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贾岛的《黄鹄下太液池》写道:“高飞空外鹄,下向禁中池。岸印行踪浅,波摇立影危。来从千里岛,舞拂万年枝。”王涯的《汉苑行》写道:“二月春风遍柳条,九天仙乐奏云韶。蓬莱殿后花如锦,紫阁阶前雪未销。”王建的《宫词一百首》写道:“树叶初成鸟护窠,石榴花里笑声多……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宫花不共外花同,正月长生一半红。供御樱桃看守别,直无鸦鹊到园中……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元是我王金弹子,海棠花下打流莺。”李白的《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写道:“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朝未人,轻辇夜相过。笑出花间语,娇来烛下歌……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花蕊夫人的《宫词》写道:“小雨霏微润绿苔,石楠红杏傍池开。”从这些描述中可以得知,后宫除了柿子、石榴、梨、桃、杏等树外,还有樱桃、橘、葡萄等外来引种的果木,说明果木是后宫佳丽们观赏、品尝、玩乐的宠儿。除了果木,文献和诗歌中还提到后宫种植有竹、柳、玉树、石楠、荷、紫箨(芦苇)、雕葫(菰米)等植物。

5.植物种类

根据上述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统计出出现在唐大明宫的植物种类包括荷花、柳、松、石榴、梧桐、竹、桃、杏、梨、梅、桂、牡丹、石楠、海棠、樱桃、兰草、茭白、栀子、玉树(可能为木兰科乔木一种)、白藤等。此外,大明宫中可能种植的植物有芭蕉、葡萄、合欢、蔷薇等。总体来看,大明宫北部宫苑区种植植物最多,南部宫殿区以建筑为主,在三大殿的两侧院落中偶植有松和一些花木,种类和数量不及宫苑区。

(四)唐大明宫园林植物景观特色分析

殿前区景观包括龙首渠绿化带。左、右仗院及殿前广场和御道的绿化,整体特色是种植整齐、树种单一,是唐长安城绿化的延续和向宫殿绿化的过渡。前殿绿化区包括三大殿,左、右两省及集贤院和史馆等主要建筑旁的绿化。整体特色是以青松、翠竹为主,梅、梨、桂等开花灌木做点缀;青松用以烘托气氛,翠竹反映文人士大夫的兴趣和志向,说明皇家园林受到了文人园林的影响。后宫绿化区是大明宫主要的园林景区,花木繁茂,种类繁多,且具有一定的规划性,不同植物分区的布局在太掖池四周。从后宫绿化的物种来看,“花中四君子”和“岁寒三友”都深受欢迎。此外,大量果木栽植,特别是外来果木的引种,反映了皇家园林也注重观赏和实用的结合,也反映出当时花木的移栽及培育水平。

二、大明宫遗址公园绿化景观研究

公元904年,一场战火将这座繁华壮丽的宫殿毁灭殆尽,只剩下台阶和夯土,大明宫在历史的催化下化作长安龙首原上的灰烬,这就是位于今天西安市火车站以北的唐大明宫遗址,当地人俗称“道北”。往日的道北是西安的一道伤疤,脏乱的环境及落后的生活方式使道北人在这片遗址地上生活得十分艰难。为了保护遗址,政府对这一带实行了严格保护措施,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大型工厂,不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那么,遗址上的绿化景观是什么状况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从2006年至遗址公园建设前期的拆迁与安置阶段,对遗址区的绿化植被等进行了多次调研,分析、总结了大明宫遗址绿化的特点与不足。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界定

本文调查研究范围包括唐大明宫遗址宫殿区及宫苑区,不包括西内苑、东内苑、北夹城以及划定在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及遗址公园的其他非遗址区域,即二马路以北、玄武路以南、太华南路以西、建强路以东的主要遗址区域。(如图1)研究对象界定在唐大明宫遗址现状绿化景观的研究,包括绿化类型、大致种类、分布特点;该课题不包括研究绿化植物的种植历史、具体数量、生长状况等。

(二)现状调研分区

根据遗址现有的遗址主体保护区、道路交通、企业单位、居民点等要素,将遗址绿化现状划分为以下区域进行调研:宫殿建筑遗址本体保护区绿化(三大殿、麟德殿、丹风门、玄武门等)、太液池遗址区绿化、遗址区道路绿化、其他类型绿化(遗址区内企事业单位、学校及居民绿化等)。

(三)调研结果

1.重点遗址区域绿化现状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遗址及含元殿南部广场、御道一带分布着较为密集的高大乔木,主要树种有毛白杨、国槐、悬铃木、泡桐、苦楝、椿树、松等。此外,除了乔木外,还分布着大面积的野生地被植物,主要有小飞蓬、飞蓬、灰灰菜、大蓟、小蓟、红枣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麟德殿遗址园林绿化较为完善,分布着种类繁多的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在麟德殿台基东、西两侧分布着两排高大的毛白杨和法国梧桐,台基前种植有油松、刺柏,此外,有柳树、银杏、梨树各一棵。麟德殿遗址南部绿地西侧主要是办公及管理区,除种植着一排高大的杨树外,还有大量的观赏植物,包括棕榈、龙爪槐、桃树、石榴、柿子、小叶女贞、铺地柏等。在办公区以南,植有2-3年的苗木,如紫叶李、油松、国槐等。麟德殿遗址南部绿地东侧是大片苗木,和西侧苗木呼应,面积稍大,植有紫叶李、桃、柿子等树。除了这些大量的乔木果木灌木以外,麟德殿遗址还有大面积的野生地被植物及红花酢浆草、白三叶两种人工 地被,野生植物主要有燕麦、田旋花、苘麻、小飞蓬、一年蓬等。丹凤门遗址及其北部广场上零星分布着泡桐、悬铃木、国槐等乔木。此外,丹凤门遗址分布有野生灌木和地被植物,主要有臭椿、构树及菊科和禾本科草本植物。玄武门遗址虽然没有城市绿化,但分布着三处苗木果木混栽园,可视为遗址绿化区。这些苗木和果木主要有女贞、栾树、楝树、枣树、桃树、杏树等。三清殿遗址目前没有任何绿化或农业植被,仅存在野生植物地被和构树丛。

2.太液池遗址绿化现状

太液池遗址面积广大,现主要被农田和果园侵占,南北向道路上分布有杨树,东西道路上分布有柳树。果园以桃树居多,果园周边分布着野生构树丛。

3.遗址区内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参见下表)

4.其他类型绿化现状

遗址区居民住宅以庭院树和门前绿化为主,庭院树最多的是泡桐和椿树。门前绿化形式多样,有盆栽、垂直绿化或种植小灌木。遗址区内的机关单位绿化主要以杨树、法国梧桐、雪松、女贞为主。

(四)遗址绿化现状分析与总结

经调研发现。遗址区内绿化整体南多北少。南部绿化类型丰富,有道路绿化、单位绿化、住宅区绿化等多种形式,而且植物多为高大乔木。北部以农田果园为主,绿化主要是麟德殿遗址绿化。太液池遗址附近有道路绿化及少量单位庭院绿化。根据调研,可以确定遗址区现状绿化基调树是国槐、泡桐、法国梧桐、杨树四种。主要建筑遗址区(除麟德殿)呈现野生植物状态,遗址保护完好。

遗址区域绿化主要呈现出三种趋势:其一,城市园林绿化趋势。该趋势主要是机关单位及道路绿化,乔木使用量占据很大比例,但是景观层次与形式上不够丰富,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功能,景观配套设施欠缺,而且部分树种呈现老龄化趋势。其二,农业及经济类绿化趋势。严格讲这一类不属于城市绿化,但是遗址区中的这类植被类型占据的比例很大,给遗址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不利于遗址的保存。其三,自然化趋势。即野生植物的自然状态的生长,凌乱无章中透露着遗址的沧桑和焦虑。虽不能给遗址地带来太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对于遗址的完整性保护发挥着极大地作用。

大明宫遗址这块文化遗产宝库对城市发展和文化发扬具有重要意义,大遗址上的景观环境已经不能与这座文化遗产之城相适应,没有良好的景观就不能很好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因此,对大明宫遗址的环境改善与景观建设势在必行。

三、大明遗址公园绿化景观评析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下简称遗址公园)于20lO年10月1日正式开园,称作“大遗址保护的东方典范之作”,开辟了大遗址保护的新方法、新思路。同时,改善和美化了遗址环境,使之为市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实现了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双重效益。

(一)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绿化景观特色

1.绿化景观的规划原则适应可持续考古的需要,尽可能不破坏遗址原貌

具体来说,在考古工作完成之前,本着对遗址保护和尊重遗址现状的需要,绿化尽可能保留现有树木,不移不除。例如含元殿广场及南部树阵。大多都保留了遗址上的原有树种。宫苑区为数不多的几株大龄杨树及柳树也是原有遗址上的树木。设计时候巧妙地将它们融入环境。大型树木见证了遗址的历史变迁,在遗址公园中起着标识作用。所以。大明宫保留的不仅仅是一株老树,而且也是留住了当地人对遗址的回忆。

2.绿化植物选择谨慎

根据遗址绿化的特殊性,遗址公园的绿化植物也应适应遗址公园的需要。近期遗址公园绿化主要采取草本地被植物及浅根系树木,因为地被植物根系浅,不会对遗址造成破坏性影响。在地被景观选择上,选用西安本地生长的野生地被植物进行绿化,突出地方特色。野生地被植物的适应能力强,采取花镜式和草坪式种植,成景效果自然、生态、野趣,可与城市绿化形成对比,突出遗址公园的特色。园林草坪应用于公园开放型活动场地和重点区域的观赏性种植。作为野生植物的补充和搭配。另外,结合历史记载,恢复了部分景区园林景观,例如竹林、柿园、石榴、国槐等。

3.绿化形式适应遗址公园的功能和氛围

遗址公园的绿化形式总体上分为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应于特定的功能和景观氛围:第一种,乔木绿荫式或行道树式的种植。在现状树种保留区及部分道路两侧、广场周围种植大量乔木,满足游人在游行走或休息中的遮荫问题,也有利于公园小气候的改善。第二种,遗址标识种植。在建筑遗址本体上种植草本植物或摆放草本花卉,使其与周边环境在视觉上分割开来,突出了展示内容,也利于今后考古需要。第三种,自然式观景种植。结合历史背景及西安本土文化,种植一些果木和花卉,突出皇家园林的特色。第四种,广泛的地被种植。采取野生草本植物和混播草坪两种方式进行地被绿化,前者形成一种沧桑怀古、野趣横生的遗址氛围,后者营造大气整齐、统一美观的公园环境氛围。

总之,绿化景观是唐大明宫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重要手段。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绿化景观是在原有遗址区绿化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考古、保护遗址原貌、结合历史文化信息与西安本土特点等原则,保留重点遗址区的原状,对影响道路或环境的大树进行移植,对其他非重点保护区及太液池景观区依据历史记载采取补新的方法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前殿区绿化景观以对称列植为主,乔木居多,视野开阔。宫苑区绿化种类较多,以有史可考的树种为主,辅以野生草本植物覆盖遗址本体,既有皇家园林的丰富多姿。又有历史遗迹的沧桑厚重。

(二)另一种解析

当大多数游人聚集在丹凤门前讨论这座公园的历史和现在,畅游在园中感叹大明宫的神圣和公园的庞大时,也有一部分人在抱怨,他们不满足公园仅有的一处复原建筑、两三处遗址台基、漫长而又毫无乐趣的道路两旁的单调景观,更有游客抱怨公园可玩的东西太少、花草不够多不够艳……究其原因,除了公园自身不足之外,更多是人们对遗址公园的不理解。

首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性质被定义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属于一个较新的概念,很多人对这一概念不熟悉。2009年12月17日由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中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定义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该定义限定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普通城市公园的根本区别,其首要目的是科研,即考古研究与相关的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其次是教育和游玩,也就是说游玩功能在遗址公园中属于附属功能。所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保护遗址遗迹的原貌为前提,保护遗址地环境和文化为主要内容,公园的功能划分、景观设计、游憩设施等诸方面应该服从于遗址 保护,与遗址相协调、不冲突。这也决定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中不可能有普通城市公园里那样的亭台楼榭、歌舞升平甚至摩天轮、海盗船这样的娱乐设施。尊重遗址的过去,保护遗址的现状,是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的基本思想。

其次,游人对唐大明宫的历史情况不熟悉,导致部分游人对公园带有偏见,埋怨公园过大,过于单调,树木不够繁茂。众所周知。熟悉唐代历史、熟悉大明宫的人都会为它的宏伟壮丽而自豪;唐大明宫被誉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它的总面积(指宫墙范围)为320公顷,是北京明清故宫的3.5倍。有学者这样描述大明宫:“唐长安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这样一座庞大的宫殿所遗留下来的遗址自然非常博大。另外。根据资料记载,大明官的宫殿区布置着整齐的殿堂屋字,为了显示三大殿的神圣和宫殿的政治氛围。历史上大明宫前殿区很少植树,而后宫太液池旁则是繁花似锦、柳树依依。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前殿区看不到过多的绿化景观,而在太液池景区增加绿化和雕塑景观的原因。因此,了解了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为何公园大、公园的绿荫少。

此外,游人对西安道北的过去不了解,很难感受遗址公园带给道北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就使很多市民看到建成后的公园并不是很有感触。过去脏乱的环境被有机和谐的遗址公园取而代之,过去无人问津且落后的遗址地被一座国家级的遗址公园取而代之,每天都有上万人来这里参观游赏。这些变化是每一位到道北人、关心大明宫的人能够深深感触得到的。

不过。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绿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由于从规划到建设时间紧迫,难免在绿化树种补给上实行大树移植的方法。这给移植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从生态角度分析,这种现象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个地方受益是以其他地方受损为前提的情况。同时,大树移植也增加了运输、维护成本,这也不符合国家提倡的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思路。

四、小结

从古走到今,大明宫由至高无上的皇家宫殿没落到城市的一个脏乱落后的遗址区,再到今天这座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仿佛它在绝望中又获得了新生,而这次新生,不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皇家宫苑,而是为大众服务的公共活动空间。

遗址公园的绿化景观既继承了传统的风格与布局,又反映了道北的往昔与变迁;大明宫的绿化规划原则及模式为我国大遗址绿化提供了新的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虽有不足,但毕竟是大遗址上的第一次。总体说来,大明宫国家公园的绿化景观较能体现遗址风格,发挥绿化对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作用,为城市的环境改善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上一篇:私营企业的融资阻碍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走向神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