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的宫殿,轻箔的天棚

时间:2022-10-14 11:08:06

丝绸的宫殿,轻箔的天棚

据《宫女谈往录》一书记载,清代末年的颐和园中每到阴历五月,在慈禧太后度夏时所居的乐寿堂都会如民间宅院一样,搭起高敞的天棚,将正殿前的整个庭院罩住。在今天的故宫博物院很珍贵的,仍然保存着一座晚清明代的长春宫“凉栅烫样(袖珍模型)”,印证了《宫女谈往录》所叙的可信性。烫样中的长春宫呈现为咸丰九年(1859年)改建之后的形制,由此推测,圆明园焚毁之后,颐和园构建之前的一段时期慈禧太后只能在紫禁城内的长春宫度过夏天也就在这段时期,长春宫要搭起天棚(凉棚)吧。

从烫样上看凉棚轻挑高耸远远超出殿顶的高度四边与长春宫的四合庭院中前后左右各殿的殿檐相接,将整座院落完整地罩盖起来,一如民间夏日凉棚的形式。天棚、鱼缸、石榴树、白猫、黑狗、胖丫头,旧日的北京人习惯将凉棚称为“天棚”,视之为富足生活的标志之一。《宫女谈往录》将天棚的特点介绍得非常清楚:

庭院里一草一木不许移动,更不许挖坑动土,把杉篙(桅杆)往方砖地上一戳,用绳子一捆全凭各方面的拉力,就把天棚措起来了。不许用一尺铁丝,也羽年用―根钉子。搭成起脊的天棚飞檐鸱尾跟正式宫殿一样。四面有通风进阳光的窗子,窗子里有像浏阳粗夏布式的窗纱窗子根据晨昏晴雨不同的风向,可以随意开合。四面部有泄水的垄沟……最出奇的是天棚和乐寿堂接榫的地方好像天棚伸出长舌头样伸在乐寿堂的廊檐底下把乐寿堂的雨水全接住,顺着天棚的垄沟宣泄在外面,更重要的是把乐寿堂和天棚之间的缝隙全堵死,蚊子、蠓虫绝对进不来,保证老太后舒舒服服地过一个夏天。

从长春宫凉棚烫样上则可以看到天棚的起脊屋顶采用完全逯敞的形式,两侧斜面都由搭柱分辟为五个巨大的天窗其上仅仅安有两层活动卷帘,都可以通过长绳而加以舒卷。下层为芦编的“卷箔”拉起则可以让棚内直接看到天空,通风纳凉,一旦放展开来,则为天棚铺上一层芦席的薄顶将日光遮蔽在外。芦箔之上是一层油布帘平时高卷在屋脊处,逢到雨天才加以放展形威一层防雨的盖顶。天棚内安有屏风宝座等一切宫殿陈设,每年从五月末到八月,慈禧太后日常起居都在天棚内,只有在夜间才入殿就寝。

在明清时代的北京,“棚行”是个非常活跃的行当除了为宫廷王府大宅门安装天棚之外夏季什刹海吸引游人的“水座儿”,庙会上的粥荼棚等各种性质的临时建筑也都要请智巧的棚匠们来搭建。另外,婚礼的“喜棚”,丧礼的“丧棚”更是棚匠大展身手的场合,最讲究的喜棚竟然可以直接由四合院周围的屋顶上搭起,形成凌驾在屋顶之上的第二层甚至第三层楼阁,并且这一凭空出现的席箔为墙的轻巧楼阁围绕着中庭延展一圈,接成一圈环楼。环楼前还会作出一圈走廊在两侧则安有楼梯供人上下足以让宾主毫无困难地于楼上楼下穿流来去。这杉篙与席棚搭成的环楼并且有鲜明的功能分工北楼作为宴会厅,南楼则是戏台,而人们可以坐在北楼上下以及庭院中观戏至于棚楼的四角则可设为厨房衣帽间盥洗处等。如果是冬天的。暖棚,则还要在跨遮院落的棚顶正中安上彩色玻璃窗拼成的锥顶式“天井子”,四角嵌三角形云边的角云儿。玻璃窗,另外,三面棚壁上亦必设有层至多层的彩绘连排玻璃窗。实际上,棚匠可以通过一双巧手搭出戏台垂花门穿廊等各种造型,弥补实际的庭院在形式上的缺漏或不足。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长久积累的经验所催发出的精绝艺巧之外充分利用席,木乃至玻璃制成的“预制构件”,也是重要的一个条件。如玻璃窗、卷帘、栏杆、楼梯、鸱尾等等都是事先做好的预制构件用时安在设定的位置加以捆绑即可并且这些构件能够反复使用是即高效又节约成本的一种举措。同时,棚行总是与扎彩行合作在搭好席棚(也有布棚)之后,再由扎彩艺人用彩色绸缎结成彩球,彩花彩带等,在棚内外添加细节装饰。

今人多所忽视的是,明清时代北京特有的搭棚,扎彩技术,其实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早在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中已有“凉棚避暑”一条记载:

长安富家子刘逸,李闲,卫旷……每至署伏中,各於林亭内植画柱,以锦,绮结为凉棚,设坐具,召长安名妓间坐,递相延请,为避暑之会,时人无不爱羡也。

从文义来看唐代的避暑凉棚恰恰与明清天棚样,是搭建在园林中亭阁(“林亭”)建筑的中间,并且也是用木柱搭成棚架不过唐代的富贵子弟竟是很奢侈的以彩锦代替芦席以轻绮代替夏布这一点与席棚的高度实用性大为不同。《开元天宝遗事》还说由杨贵妃之弟杨国忠家人带起一股风气每年春游的时节长安富贵人家都时兴在巨大的车上用木柱与丝绸搭起高楼然后安置多达几十人的女子乐队在锦彩焕然的车楼中,当出城踏青的时候由马或牛拉上这华丽高大的“楼车”,行进在贵族们的马队之前一路上,美丽的乐伎们不断在锦楼中弹奏曲乐以随风远扬的乐声作为男女贵族的游春前导!

显然的唐时搭棚扎彩的技术已丝毫不逊于明清甚至或有超越之处,如《太平广记》中记载:

唐玄宗于正月望夜上阳宫大陈影灯……时尚方都匠毛顺心多巧思结构缯采为灯楼二十间高百五十尺悬以珠玉金银,每微风一至锵然成的仍以灯为龙凤虎豹腾跃之状似非人力。

盛唐时的一位尚方匠人毛顺能够利用彩色丝绸搭起高达一百五十尺的灯楼并且一搭就是二十座,每座楼上挂满琉璃仿造的珠玉以及金属串成的垂饰一旦有风穿楼而过这些垂饰彼此碰撞,就会发出悦耳的清响。楼上下则满布做成龙飞凤舞虎腾豹越生动造型的花灯在夜色中,灯影荧耀串佩轻呜,有如仙界的楼台一般神秘优美。正因为有了如此发达的技术基础,到了五代时期,才会在成都出现完全用丝绸结成的“宫殿建筑群”。这一史事涉及到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昏君――前蜀后主壬衍这位十四岁即位的年轻国君可说是诸事荒唐,其行为之怪异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其中让世人觉得很难理解的事迹之一就是:

尝以缯采数万段结为彩楼山上立宫殿亭阁一如居常栋宇之制(王)衍宴乐其中,或逾旬不下。又别立一彩亭于山前,取釜银,釜之属,取御厨食料烹於其间,衍凭彩楼视之,号曰“当面厨”。……彩楼山遇风雨霜雪所败,乃重易之,无所爱惜。(《五国故事》)

西蜀宫苑中木石构筑的宏美殿闫处处矗立,偏偏王衍不感兴趣,却让匠人们以搭棚,扎彩的技术,耗赘几万段彩色丝绸,在一处苑山上搭出了宫、殿、亭、阁等各种形制的建筑形成了错落分布的一组丝绸殿萄的建筑群l他就带着后宫美人与宠臣终日以这些丝绸宫殿为家,在其中寻欢作乐甚至连御膳房也设在一处彩绸结成的亭子当中。

往昔史料中的这种种记载已经足以让我们意识到搭棚扎彩技术的古老与长久。这一门流传了至少十三个世纪的神技却在20世纪被现代生活方式迅速彻底地淘汰了。然而,古老的技术经验未必就不能为现代设计提供启迪,全部采用轻型材料,不需打地基挖柱洞仅靠力学原理,就能构筑起一座大跨度覆盖完整的屋宇建筑,大概不是每种野营帐篷都能做到吧?另外古代生活强调对于临时建筑的应用,这一做法本身就值得借鉴。在清代民国时期的什刹海荷花市场,夏天的茶棚饭棚往往是应季搭建棚匠会将涂有沥青油的杉篙插入水底打上桩子然后绑上横梁,销以木板再在其上立起四根杉篙立柱上覆棚顶,这样,棚体的五分之二都前伸到水面之上,因此称为水座儿。棚体的下截围上一段芦席形成薄薄的矮墙,上半部则是挂设卷箔窗帘,放垂则遮蔽日晒,卷起则凉风尽入。一待秋风吹叶棚行自会派人将这些临时建筑拆掉,待到明年夏天重来,以修整,油漆一新的杉篙和光滑悦目的新编芦席再搭新棚。于是年年夏日,水座儿都是以清鲜明爽的风貌俯湖而立。如此的设计比之最不适台北京气候,冬冻夏蒸的玻璃房要科学得多了吧!

上一篇:伊莎,梦恋之家中见证最奢侈的爱情 下一篇:白领女孩的阳光生活,从浴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