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时间:2022-05-14 04:35:58

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摘要: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上取得成功,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然而兴趣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耐心和细心,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友善、坦诚、公正地相处。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和谐地发展,才能从内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勇于探索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展思维,获取知识;才能使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改进 课堂教学 培养 学生 物理学习 兴趣

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上取得成功。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若学生有了兴趣,这样潜在的素质能激起学生对学习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学习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就会满腔热忱地进入物理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而兴趣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在传播物理知识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是物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转变观念更新教法,激起学习兴趣

根据喜新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特点,转变教育观念,精心设计不断更新教学形式,以引人入胜的谈话,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杠杆的平衡条件”中,联系实际,让一学生扛一棵树,根部与尾部平衡了,用锯子在树的人肩扛处锯断,根部与尾部谁重谁轻?班上大部分同学不加思索,回答是一样重。然而教师摇头,让学生多加考虑后,再从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正面回答:即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 1L1=F2L2,然后把根部与尾部画在黑板上,找出根部与尾部的重心,F1为根部的重力,F2为尾部的重力,L1是根部重心到人肩扛处的距离,L2是尾部重心到人肩扛处的距离,可测量得出L1F2,因此根部重而尾部轻。

因此,学生学习物理时,要抓住他们新鲜感和好奇心,从现实生活中,举有关实例,首先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激励,尊重学生,激发学习热情

尊重学生,注重激励,是引起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关注的眼神,信任的微笑,对于学生们都是一种鞭策与鼓励,都可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特别是后进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教师应予真诚的微笑和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来对待他们,吸引他们,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融洽、轻松地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公共场合不要批评后进生,对他们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方了解、关心、亲近他们,逐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尽可能联系他们的生活,深入物理课的教学内容,使他们感受到物理这门学科是有趣的,有用的。又抓住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把他们好奇天真的心理,引导到科学地追求新知识;把他们好问的求知欲望,引入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这不但是现在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逐步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的一种途径。

三、因势利导,分析和解决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往往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引起的。教师那种枯燥无味的讲解,没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怎样用天平称出一卷钢丝的长度?”该题让学生感到好奇,长度是用刻度尺来测量,为什么天平也能称出它的长度呢?显然这题是要求通过间接计算出钢丝的长度,而不是用天平直接称出来。天平只能称出质量,钢丝密度可从密度表中查出,根据质量和密度,只能算出体积。好像钢丝的质量和密度与长度无关,但钢丝的长度与钢丝的体积有关。可先利用钢丝的质量与它的密度之比得出体积,又因钢丝可以看成是圆柱体,而圆柱体的体积是底面积(钢丝的横切面面积)乘高(钢丝的长度),钢丝的半径可以测量出来。根据上述可得 ρ=m/V => Sh=m/ρ => h=m/ρs => h=m/ρ∏r2,算出钢丝的长度。这些基本条件,隐蔽在题目之内,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按照问题的层次逐步深入, 这样学生思维有序可循,不会感到十分突然。不知不觉中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动手实验操作,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里的各种实验,使实验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物理知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先用烧瓶装水加热沸腾后,放在桌上,用软木塞塞住瓶口,等水停止沸腾,将烧瓶倒立,在烧瓶底部浇冷水,瓶里的水又开始沸腾了”。教师先让学生实验后,再展开讨论,这奇怪而又新鲜的问题。常规是加热就能沸腾,然而这实验加“冷”也会沸腾,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再补充答案:即给瓶底浇冷水后,因为瓶里的水蒸气遇冷收缩,所以瓶里的气压降低。又因为水的沸点会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因此已停止沸腾的水又沸腾了”。传统的教学常规以动口说理为主,忽视了动手操作实验,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枯燥无味。通过实验,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耐心和细心,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友善、坦诚、公正地相处,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和谐地发展,才能从内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勇于探索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展思维,获取知识;才能使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做好英语单词记忆 下一篇:浅议情景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