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招投标过程监督与评标方法

时间:2022-05-14 04:24:36

公路招投标过程监督与评标方法

1设计的规范与规范的突破

当前,在设计中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遵循规范并拘泥于规范。应该说,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以前实践的总结,但理论又往往落后于实践。设计规范是对以往设计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代表了当时实践的最高水平,但设计实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有的设计规范不可能解决设计实践中的所有问题,在每一次新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的不同等。这必然要求每一次新的设计,都必须在遵循原有规范的同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大胆地突破原有规范,这样,设计规范才能不断得以完善和升华。在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环境保护、少占用耕地和安全行车的原则。遵循上述原则,在具体实践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在同一个建设项目中,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不同公路线型、技术标准、设计平面和路面材料的问题。如为保护环境,少占耕地和林地,在遵循规范的基础上可对公路线型适当调整,并根据实际车流量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二是路肩建设问题。改变当前采用软路肩的建设模式,而是与公路主体工程采用同一标准,这样既不会增加很大的投入,又可提高路面的使用效率,还有利于保证行车安全。三是普通公路平面立交问题。不宜采用平面直角交叉,而采用平面弧线交叉,这样可以扩大司乘人员在平面交叉路段的行车视野,有利于安全行车。五是公路绿化问题。应融入自然,以选择当地植物为主,既有利于植物的成活,又减少了养护和管理的投入。

2招投标过程的监督与评标方法

随着《招投标法》的颁布实施,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越来越规范,但是在招投标过程中仍然有一些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按照招标投标的有关规定,实施专家打分评标,对专家的打分情况应予以公布,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二是应对招标办工作人员在资格审查和清标等工作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三是在投标过程中,各单位的标书应隐去投标单位的名称,使评标专家公正地对每一份标书进行科学评判,避免。四是减少专家评标的内容,专家只对商务报价、施工组织设计和人员、机械、设备等技术性、专业性强的内容进行评审,其他内容(如业绩)等,在清标时完成。当前,全国大多采用经评审的最低评标价法和综合评审法两种评标方法,这两种评标方法都有利有弊。综合评分方法需综合考虑施工企业的信誉、业绩、能力、财务状况等多种因素,然后进行综合评分。这种方法过于侧重程序和规则,忽视一定的科学性,同时造成招投标社会成本过高。最低价中标方法比较简洁明了,但采用这种评标方法的基础是诚信,而在当前,采用最低价中标方法往往造成合同难以履行的状况。综合比较这两种评标方法,最低价中标方法仍然更具科学性,应该采取措施强力推行这种评标方法。一是业主单位要严格遵循公路建设的客观规律,依法办事,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二是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机制,迫使投标建立诚信报价,不敢也不能虚报、乱报。三是加强对施工单位中标后的管理,严格履行合同,对恶意最低价中标者,当其不能履行合同时,不同情、不追加投资,并对延误工期造成的损失,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四是建立完善施工企业诚信记录,对不能正确履行合同的施工企业,要建立黑名单制度,清退出公路建设市场。

3中标企业与“合作伙伴”

根据我国的招投标有关规定,参加投标企业均要有资质,必须符合项目所要求的资质方能参加投标,否则过不了资格预审关。目前普遍的作法是,一个高资质的施工企业后面,都跟有几个“合作伙伴”,同时,一个“合作伙伴”与几个高资质的施工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按照中标企业和合同要求,做好工程,既拾遗补缺,又降低成本。就是这样一种在全国普遍存在的既合乎实际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象,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认可,但又一直存在着,且利弊并存。此现象所存在的利:一是可以降低高资质的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避免高资质施工企业在未中标时背上沉重的成本负担;二是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因为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又长期从事某一施工领域,掌握基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三是维持了整个公路建设市场的正常的基本运转,拾遗补缺。这一现象的存在,又明显地带有弊端:第一,不符合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第二,疏于管理,正因为不符合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故没有纳入有效的管理,施工企业的“合作伙伴”良莠不齐,或者是技术力量不到位,或者是机械设备不到位;第三,施工质量和履行合同不到位。鉴于上述利弊,应该做到:一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使其合法合规;二是加强监管、规范行为,明确“合作伙伴”应具备的市场准入条件,当然,此条件应低于有关的资质要求,否则,“合作伙伴”可以独立地参与市场竞争;三是明确中标企业的管理责任,当中标企业聘请“合作伙伴”参与施工时,必须签订相应的合同,合同应明确主要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由中标企业派出,且应明确一个合适的比例;中标企业和合作伙伴的责权利。合同应报业主和政府监管部门认可。

上一篇:公路桥头跳车防范策略 下一篇:交通伤害GIS反距离加权插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