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要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有利支撑

时间:2022-05-14 01:29:00

水利要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有利支撑

【摘要】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水利事业,为把东营早日建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水利;开发建设;支撑

当前,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水利事业,为把东营早日建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1. 黄河是黄河三角洲的生命线,要高效用好黄河水

黄河是山东省的供水大动脉,也是黄河三角洲的生命线,对地处黄河尾闾的东营市尤显重要。目前,国家分配给山东省的引黄指标为70亿m3,分配给东营市的引黄量为7.8亿m3。黄河对于支撑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能否高效用好当前仅有的引黄指标是黄河三角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要害所在。从另一角度来看,引黄指标压缩性的变动对黄河三角洲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总之,黄河水是黄河三角洲不可或缺的水资源,应采取积极稳妥的政策措施争取黄河水指标、利用好黄河水。

2. 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

学习和借鉴有关地区水务管理改革的经验,结合黄河三角洲实际情况,全面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区域防洪、供水、排水、节水及再生水利用等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部门分割、多龙管水的局面,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

2.1要树立现代的可持续水资源观念,不仅要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而且要突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对水资源实行整体的统一管理。

2.2要从履行政府负责协调经济、管理服务于社会的职责出发,利用统一管理的体制优势,加强水量水质统一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变用水效率低下、水环境恶化、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

2.3转变职能,拓宽服务领域,把工作重点从传统的项目审批、建设和工程运营管理,转移到依靠法律法规对全社会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进行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服务等政府职能的履行上。

2.4在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许可的前提下,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投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按照市场经济规范管理供水、节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及回用等水利产业。

3. 完善水价体系,建立水利准市场

解决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紧缺和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关键要按价值规律办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水价机制和水利准市场。根据国家确定的水资源战略,制定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体系,是建立和发展水市场的重要基础。水价改革要在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原则下,大力促进水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以合理水价为手段实现市场经济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调节作用。进行合理水价的研究工作,逐步建立水利准市场,使水真正成为紧缺资源受到市场供需平衡的作用。

4.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加水利投入

目前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有些工程配套资金存在难以及时到位甚至无法到位。应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系改革,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探索各种融资形式,争取各方面资金的支持。

4.1区分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确定不同的投资机制与运营模式。防洪工程、水源保护、供水管网等公益型项目,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应承担起建设、运营维护以及更新改造的责任,建立稳定的投资来源和可持续的运营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投资、企业化运行的新路。对于城市供水等经营性项目,资金来源应该市场化,走市场化开发、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4.2要形成分级投入机制。政府主要负责全局性的重点水务工程,如水源工程、骨干管网工程、防洪工程、河网整治工程等。区域性的水利工程则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地区和部门投资,分级管理。

4.3拓宽投资来源。运用政策手段,加大利用信贷资金力度,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等,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4.4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多元化是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进入水务行业的桥梁,应成为解决水务行业投资不足的主要手段。

5. 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

(1)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是确保黄河三角洲水环境得到改善的根本保障。水资源保护工作必须以水功能区管理为重点,以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为关键,建立污染物入河许可制度。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必须以水资源保护目标为环境的约束条件,根据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并加大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控制入河污染物符合要求。

(2)要逐步规范在水功能区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项水事活动必须遵循水功能区的功能要求,保护区禁止进行不利于功能保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和人类活动;按照水功能对水质的要求和自净能力,在确定各河段纳污能力和纳污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向水域排放的污染总量,严格排污权管理,加强对排污口的管理。建立重大水污染应急管理制度,制定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

6. 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使管理步入法制化、正规化的轨道

水资源管理的关键在于强化立法工作,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行政与管理。在全省建立完善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转让权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利建设规划、水资源管理、水工程管理、防汛抗洪、水土保持、水政监察及其他方面的立法的基础上,应针对黄河三角洲制定有利于节约用水、雨洪水利用、污水处理及回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地下水回灌与涵养水源等方面的政策,以及资金扶持、土地占用等方面的政策,以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王静,刘群昌.水利灌溉与农业、林业贡献率计算方法比较[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第4期.

[2]郑风田,崔海兴,郎晓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反思[Z].郑风田新浪博客.2011年2月.

[3]许红波.王胜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10月.

[文章编号]1006-7619(2013)03-13-162

[作者简介] 刘兵,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黄河河口管理局利津河务局。

上一篇: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评述 下一篇:低中标、勤签证勤索赔、高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