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激励在高校后勤管理实践中的几点探讨

时间:2022-05-13 07:24:06

非物质激励在高校后勤管理实践中的几点探讨

摘要:本文章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机制中非物质激励方式进行了几点探讨及简要分析,并对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非物质激励机制如何有效推行进行了阐述,激励方式进行了说明,积极探索实践非物质激励方式在后勤改革发展中发挥的积极功效。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非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古训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恒古不变的道理: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员工的上下一心,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有一种真诚的相互理解的企业内部关系,有一种和谐进取的工作氛围。高校后勤,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服务为主的行业,要打造高质量的服务,这不仅需要卓越的管理,更需要优秀的团队,只有用心为企业服务的员工,才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够赢得师生的满意。如何培养和打造高效的团队,如何留住员工的心,这是很多企业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探索建立更趋合理的物质激励(即内部薪酬分配体系)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实践非物质激励方式,以更好地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保障服务,并通过输出管理和服务,以自身诚信高效的服务为社会知名企事业单位提供后勤保障,塑造浙大后勤服务品牌。本文结合笔者在这些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对非物质激励方式进行探讨和交流,以抛砖引玉,进一步提升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队伍,促进现代新型后勤保障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留住员工的心,是打造优质服务目标和促进发展的基础环节

“服务永远是高校后勤的主题”,在一个完整的服务链中,服务的价值是通过企业的员工在提供服务过程之中创造的。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事无巨细、十分繁杂,员工的态度和言行关系到每一项服务工作,员工从事服务时的每一个细节对师生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做好服务,就需要员工以认真的态度积极用心地去做,也就需要我们管理者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而只有留住员工的心,才能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才能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服务无止境”,打造卓越的服务,高校后勤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员工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创造满意服务甚至让师生感动中所起的作用,善待自己的每一位员工,并把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们,处处为他们着想,这样,平凡的服务中才能创造不平凡;也只有调动员工为师生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服务质量,企业的服务品牌才能不断提升。要打造一流的高校后勤服务,就需要管理者不断激励自己的员工。在跨入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与物质激励相关的薪酬分配不仅是员工关心的事,也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富有激励和约束的企业内部分配体系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我们更坚信:非物质激励中,留住员工的心,是打造优质服务目标和促进发展的基础。做一个关心员工的管理者,员工就会尽心为企业服务;给予员工更好的发展平台,让员工在服务中感到希望;对他们的成绩表示赞美,对他们的失误表示关切,处处为员工着想,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们才会忠诚地为企业服务和工作。实现“中国梦”,托起员工心中的梦,让我们的员工每一天在快乐中工作,在心情舒畅中服务,我们平凡的后勤服务一定能创造无数的不平凡。

二、现代高校后勤管理中主要的非物质激励方式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靠的不是空洞的言语,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同样,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有与员工同甘苦共患难,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时时处处为员工着想,才能赢得员工的心。近几年来,我们在后勤集团的引领下,坚持人本理念,不断探索非物质激励新方法新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我们管理工作中,实践的主要激励方法有:

1.榜样激励。就是说要为员工树立标杆。在任何组织内部,管理者都是下属的一面镜子,可以这样说,看看这个组织的管理者是如何对待工作的,就可以知道他的员工就是如何对待工作的。所以要让员工充满热情地去工作,管理者就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诚信和实干引领每一个成员不断前进。高校后勤,从事的是平凡而繁杂的后勤服务工作,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做到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用自己的热情燃起员工的热情;此外,还要善于挖掘一线员工在岗位技能和综合服务中的优秀典型,在员工中树立起榜样作用,激励全体员工学先进、赶先进。比如这些年来,我们对优秀的一线员工实施转编,转为后勤正式编制,进而激励外来务工人员;对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转为学校事业编制,从而更好地留住优秀人才。

2.目标激励。就是要不断激励员工的梦想和追求。人的行为是有一定动机引起的,并且都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在现代企业,普通员工关心的薪酬和工作环境氛围,富有远见和智慧的员工更关注的是企业给予的发展平台和空间,这种目标追求对员工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高校后勤工作虽然简单而平凡,但要让员工知道如何把简单而平凡的工作做好,可以创造不简单、不平凡,这就需要后勤管理者了解自己的员工在不同时期的目标需要,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激励。比如在激励年轻职工时,在坚持公正、公平的基础上,要把握“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为青年职工的发展和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机会。

3.尊重激励。给人金钱远胜于给人尊重,只有人格平等,才能换来真心、友情和信任,可以说,尊重是一种最人性化、最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以尊重、重视自己员工的激励方式,比物质激励更加有效和持久”。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必然尊重自己的员工,也只有尊重自己的员工,员工才会心甘情愿并积极认真地为企业做事。作为高校后勤管理者,不仅要学会尊重大学毕业生和业务骨干,更要懂得尊重最基层、最普通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大多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年龄相对偏大,但他们淳朴、勤勉,当他们感受到领导的尊重,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尽心尽责把工作做好。也正是如此,高校后勤要打造高质量的服务体系,作为管理者尤其要尊重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可以说尊重是激励员工的法宝,其成本之低、效果之大,都是其他激励方式无法企及的。

4.分权激励。就是通过分级管理技巧,更好地激发起下属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作为一个管理者,自身要清楚无论你多么能干,也不可能把全部工作承揽起来。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要成为公司里的“管家婆”,要善于运用分权管理,用“地位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可以说管理权限的有效分配更能激发各级人员的积极性。高校后勤工作,点多、面广而繁杂,所以更要做好统一领导和分权管理的关系,比如班子成员要实行有效的分工管理,认真贯彻好民主集中制原则,并让企业的“副手”成为自己作为主要管理者的“帮手”;此外,在企业组织机构内部,要给下属部门赋予相应的职权,确保权与责的平衡和对等。总之,通过有效的分权激励方式,管理者不仅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更可以培育和提升下属的工作能力,从而激励他们以满腔的热情为企业发展散发光和热。

5.沟通激励。下属的感情都是“谈”出来的。一个企业管理者要与下属保持良好的关系,激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积极工作,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需要有效的沟通。可以说正是“沟通带来理解,沟通带来合作”,要理解员工的需求,善于倾听,零距离沟通是心与心的距离。在平时的后勤管理工作中,作为管理者就要经常与员工座谈,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对员工提出的不管是工作上还是他们生活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都要认真、耐心、细致地解答。在面对面交谈中,管理者要学会发现问题,并在沟通中更好地做好关心员工的工作,优秀的后勤管理者总是在员工最需要时出现,在员工有困难时,在他们开口之前,管理者已经在第一时间有所察觉并帮助解决。此外,有效的沟通要学会倾听,不能讲大道理,说空话、套话,应以自身真切的情感与员工交流,并懂得给他们“暖身”,可以说,沟通激励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有效方式。

6.宽容激励。宽容是一门管理艺术,管理者的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品质。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这样说过:“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充满试验和错误的过程,那种人生从来没有犯错误的人,必定也是一生毫无成就的人。”人,不是圣人,总有错误的时候,况且高校后勤工作者本身就是普通平凡的劳动者,因此,一个优秀的后勤管理者应该在员工犯错误的时候,能够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去查找错误的根源,以宽容的心真诚地提出建议,帮助员工去解决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后勤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除了换位思考,还有多角度、全面地考虑发生错误的原因。可以说,具有宽容胸怀的后勤管理者不仅让员工感到亲切、温暖和友好,更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的金钥匙,让他们在感动之中用心为企业效力。

7.关心激励。古人云:“己所不欲,忽施于人。”将心比心,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首先要学会自己如何对待别人,要懂得善待同事,善待周围的人,善待接触的所有人,才能赢得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在工作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一个企业要培养忠诚的员工,作为管理者,就要懂得善待自己的员工,用心关心他们。我们在后勤管理中,要强调关心员工,不是只是口头说,而是要真心实意地去做这件事,如为单位大龄青年解决个人问题,生病慰问,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住宿问题,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员工必定心存感恩,一个优秀的后勤管理者应该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更多地为员工着想,让制度合理化、人性化。高校后勤管理者,要做员工的贴心人,拉近与员工心与心的距离,也只有善待每一个员工,真心关心他们,才能赢得员工的真心,才能培养出对企业忠诚的员工。

8.文化激励。以企业文化熏陶员工也是一种好方式,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它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对企业的员工也有强大的凝聚功能。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创三优、争一流”主题活动,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在后勤服务中的优秀代表;通过开展“职工之家”建设,让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及教师节对全体职工进行慰问等,熏陶出了更多的具有自豪感和荣誉感的员工。通过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大比武”等活动,也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同时有效地增强了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及水平。

综上所述,建设一个有质量效益的企业,需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同样,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支优秀的高校后勤队伍,也需要凝心聚力,即要在认真研究组织实施富有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物质激励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实践非物质激励方式在后勤改革发展中发挥的积极功效;同时,无论是哪一种激励方式,在具体实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后勤管理工作者真心实意地关心我们的员工,能够留住员工的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我们的广大后勤员工,形成对深化后勤改革和促进后勤事业发展强大的推动力。

上一篇:独立学院数据结构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下一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