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

时间:2022-05-13 05:36:57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

摘要: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建筑施工质量监督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文章结合作者的实践工作经验,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现状着手,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论述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和创新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项目监督;项目责任制;技术创新

Abstract: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pioneering and innovativ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starts from the status quo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alyzes the causes of quality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innovation strategy.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ject supervision; proje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现状

近年来,建筑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体制也在不断健全,但是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体制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监督的正常实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如何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角度

1.认识因素。一是某些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认为建筑工程具有类同性和重复性,其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没有高难复杂的技术,所以对建筑工程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没有认真进行研究克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综合性监督重视不够。

2.市场因素。一是由于材料市场的监督体制不完善,使一些假冒伪劣建材充斥市场,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二是由于设计和施工市场审核不严,招标投标工作把关不严,使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素质较差的单位承担了设计和施工任务,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三是一些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后使用不当造成墙体龟裂、渗漏。

3.政策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不定,原来的概算(预算)定额已不适用,但又无较准确的依据作参考,势必造成实际投资比预算要高的结果,而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有些工程为降低标准而更改设计,严重地影响了工程质量。

(二)微观角度

1.设计因素。一是一些设计单位不十分了解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只凭一些简单的钻探就进行设计,结果不符合实际,而施工单位却按图施工,给工程质量带来很多隐患;二是在设计上墨守成规,不敢大胆创新,如屋面板的设计配筋没考虑温差使混凝土板产生收缩裂缝,导致屋面板渗漏;三是在设计上只考虑方便简单,没有全面考虑梁、板受力时内应力的反应,因而导致楼板出现裂缝。

2.施工因素。近年来,屋面防水及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很快,品种繁多,施工单位对新材料的应用没经验,潦草施工,新材料没有发挥作用,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质量后果。

3.监督因素。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存在“反正有保修”及“反正已交工”等思想,从而造成双方对工程的使用和监督极不重视。一些小区监督还把屋面卖或送给住户使用,在屋面上乱砌隔墙、种花草及堆放杂物。

4.材料因素。有的单位选用材料不当,造成工程质量差。

三、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实践经验证明,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设计是重要前提,施工是中心环节,材料是必要条件,对设计、施工、建材生产都应进行综合治理。

(一)思想意识转变是关键

建筑工程量大面广,直接关系到人民居住及使用的安全。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方针,各级政府、设计、施工、材料监督和生产部门要从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手段上强化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突出以质量否决权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度,要实行多方参与的主体型监督、企业内部制度化监督、施工过程规范化监督。

(二)做好设计是重要前提

一是设计工作应尽快实现设计规范化,完善相应的设计技术经验措施;二是设计人员应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改变原来的传统设计模式,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在设计别要重视解决各部位的“难点、节点、重点”等实质性技术问题。

(三)施工是中心环节

1.我国《建筑法》中已明确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建筑安全生产监督”、“建筑工程监理”及监督等一系列监督制度,规定了建设单位、设计、施工和监理及质量监督各方面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将工程质量及安全施工贯穿始终,体现了“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

2.搞好施工标准化。施工标准化包括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技术标准是工程质量特性应达到的具体规范,是对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作出的规定,也是评价工程质量的技术依据;工作标准是为实现工程质量和提高经营监督的经济效益服务的。

(四)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是必要条件

当前治理工程质量通病的重点是防渗漏,而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防水材料不过关。近年来有些防水材料不能满足防水和城市环保方面的要求,一些新型材料的生产比较混乱,假冒劣质材料充斥市场,特别是电气产品,其好坏直接影响到使用的安全。因此,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五)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

四、工程建筑施工监督创新

(一)推行项目监督责任制

以项目为单位确定一名监管责任人,即每一项目均要确定一名监管责任人。工程建设项目监管责任人职责为:一是负责对项目招投标工作纪律的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二是负责对项目备案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三是负责督促项目监管相关报表报送;四是负责对有关项目建设其他需要监管的事项进行监督。项目监管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对在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或在工程招标过程中存在的虚假招标、明招暗定、借牌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及时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市纪委监察局,否则将按相关规定追究项目监管责任人的责任。

(二)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是监督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监督手段来提高企业监督水平,这些监督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监督是提高施工企业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现场文明观

现场管理有序,物料堆放整齐,物流人流通畅,安全设施完备的工地,是对生产优质工程的必要保证。要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把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与招投标中的评标定标结合起来。

总之,解决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工程中各分部的特点,解决治理其通病,设计、施工、监理、监督等各方面的监督工作要互相协调,从事建设监督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也不例外,必须认真抓好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茂新,胡建军。浅谈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J]。安徽建筑,1998,(4)

[2]富恩久,杜凤进。浅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05,(3)

[3]周春花。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之我见[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4]薛江炜。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重点和监督方式[J]。山西建筑,2004,(17)

[5]董群忠。建筑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J]。建筑,2002,(4)

[6]吴松格,楚惠东,张广伟,宋春燕。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J]。中州建筑,1998,(1)

[7]屠其君。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0)

上一篇:建筑垃圾的危害及再利用的探析 下一篇:火车站改造地下管线防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