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过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时间:2022-05-13 05:04:29

基于培养过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摘 要 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在简要说明评价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基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校内与校外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校内监控与评价指标的评价内容进行了研究,对毕业生、企业和社会三方面教学质量的校外反馈信息的获取进行了探讨。这个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找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培养过程 质量监控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06

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ased on Training Process

LIU Xia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Super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evaluation principles,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alent cultivation process, for graduates, enterprise and the social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quality of school feedback information are discus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will help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so as to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measur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process;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渐上升,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如何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建立一套系统性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必须从整个培养过程着手,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人才培养过程监控与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①

(1)发展性原则。合理的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既要考虑现实就业的需求,还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2)确定性原则。在评价体系和指标的设计上,要明确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的、内容及要求,并根据要求设计合理的评价要素,形成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3)多元化原则。实行四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将将学校、家长、企业、学生纳入评价体系,从多层次和多个角度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性衡量,将评价结果综合后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评价。

2 人才培养过程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即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行业和区域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根据调研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开发和不断修订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持续、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评价,并与企业、行业和研究部门保持良好伙伴关系,及时了解人才培养的社会反馈,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改进的方案,并实施改进工作,并在质量评价过程中逐步完善人才培养过程。②

3 人才培养过程的校内监控与评价

组建以校内督导组、教学管理人员、专业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内督导小组,并吸纳企业专家全程参与,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及课程实施等进行监控与评价。

3.1 专业设置的监控与评价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并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③专业设置要紧贴市场,因此,对其评价应有企业专家参与,评价的内容包括:

(1)是否符合行业发展需求。重点监控专业是否符合产业发展需要,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是否符合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如果不满足,就应及时进行调整。要求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要有针对性,专业对口率高,将来的职业成长方向明确。如果近年来报考率和就业率连年偏低,则坚决予以否决。

(2)专业建设调研论证。开展充分深入的专业建设调研与论证是开设专业的前提。要监控调研的目的、调研区域、调研内容及调研论证。调研目的要明确,体现职业面向和就业导向;调研中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要有企业专家的参与;调研内容要包括企业人才及岗位群需求的具体情况,该岗位群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资格证书要求,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及发展前景等。

3.2 人才培养方案的监控与评价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依据,是保证各教学环节得以正常实施的前提。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技能证书要求等。

(1)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其核心问题是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④用职业岗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人才培养规格符合行业人才需求规格,为企业打造与岗位相适应的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关键。要监控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三方面的具体要求,目标定位的侧重点是否是放在专上,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动手、实践及应用创新能力上是否有优势。

(2)课程体系的监控主要包括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匹配性和课程排序两方面。专业课程要来源于职业行动领域,体现典型工作任务,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排序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根据课程难度系数,确定课程先后顺序。

3.3 课程标准的监控与评价

一套好的课程标准应该做到九点:“严谨、明晰、可测、具体、全面、学术、均衡、可控、累积”。⑤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察课程标准是否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课程标准中要明确提出对学生核心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该课程内容在课程体系中所处的阶段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中起过渡作用,课程的具体学时分配要合理,重难点明确。

3.4 教学实施的监控与评价

教学实施监控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学管理运行等。

(1)教师教学监控与评价。通过听课,重点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进行监控与评价。教学准备包括教学资料、设备、工具的准备等;教学组织包括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否到位、教学组织和重难点的突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一体化教学的应用、课堂互动、启发思维等;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课堂氛围、能力培养等。

(2)学生学习成效监控与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理论课成绩、实践课成绩和顶岗实习效果进行监控。对理论课的监控,主要包括平时出勤、作业完成、课堂表现和期末成绩等。对实践课的监控,主要通过技能训练的项目设置、设备准备及操作过程和操作考核等方面实施。

(3)教学管理运行监控与评价。发挥多级联动的分层监控功能。校内督导处是教学监控的中心,为各系部指定专任督导,督导通过随机听课和抽查教师上课等教学情况,及时发现亮点和不足,并定期予以通报。教学系部负责教学的具体计划与执行,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动员学生参与评教,并划分等次,让教师主动反思,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5 师资和设备保障的监控与评价

(1)师资队伍监控与评价。教师的学历结构要适中,不同层次教师的比例要分配合理;教师数量要满足教学需要,师生比要符合规定;教师中的一部分要有企业经历,满足双师结构的要求;兼职教师比例要恰当,兼职教师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要在教学工作中做好服务工作。

(2)教学设备监控与评价。教学设备的数量要根据现有生源数目进行合理配置;教学设备要与课程开设和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要建立教学设备的更新机制,并及时补充现有设备;要考察设备的利用情况,确保设备的合理利用;教学设备的管理要落实责任到人,并建立设备责任管理条例。

4 人才培养过程的校外评价

4.1 毕业生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主要通过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反馈出来。调研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内容,在职业成长中对他们最有帮助的专业课程和对课程的满意度,了解他们的真实职业环境、就业岗位、职业与专业的吻合度、离职率、就业现状满意度、对母校的满意度等,以此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馈指标。

4.2 企业评价

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能真实反映毕业生的工作和表现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建立毕业生企业信息反馈制度,通过企业探访或电话等方式广泛征求企业对毕业生的表现、意见和期望等,了解企业对学校教学工作、课程开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便更全面地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4.3 社会评价

充分调研毕业生在同等专业高校毕业生中的优势和劣势,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满意度,了解社会对人才专业知识、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将社会需求与校内人才培养进行对比和分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5 结论

通过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综合监控与评价体系,分析校内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毕业生、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期待,找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帮助改进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职业特色明显的技能型人才,使学生的培养更加符合职业规划的长远需求。

注释

① 郑文昭.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2013.6.

②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③ 王国强.交通类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专业布局[N].中国教育报,2014.2.

④ 蒯小棣.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4(5).

⑤ 雷实.对课程标准的评价又有哪些标准[J].小学语文,2011(11).

上一篇: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现代网络思维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