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5-13 10:28:26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讨。要想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寓教于乐、情感渗透是关键。

【关键词】学困生 “爱”的情感渗透 提高学习兴趣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后,由于环境改变,难度加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原因逐渐丧失了学习信心,从听不懂到听得懂也不听,导致数学成绩不断下降,产生了数学学困现象。

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因此要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因材施教,关爱学困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下面谈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三点做法。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兴趣是诱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它对发展智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对学困生而言更是一剂良药,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学科没有兴趣,只是填鸭式地被动学习,就会扼杀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关键。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逐渐消除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优化新课引入。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给学生设置悬念,引起关注,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强烈求知欲。

如学习乘方时,教师先拿一张厚度仅0.01mm的纸,把它对折后提问学生:“如果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兴趣油然而生,纷纷议论,有的说有10米高,有的说有教学楼那么高……当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13m)5座叠起来还要高时,学生们感到无比惊讶。

当然还有典故法、竞赛法、承启法、歌谣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法。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新课引入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会大大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日常生活实例,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少学困生感觉数学知识枯燥无味,认为数学对日常生活实用性不大,这样一来学困生就更不喜欢学习数学了。笔者在教“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知识时,先请同学们思考:平均分作为竞赛者最终得分,大家觉得这样做合理吗?同学们一致认为合理。笔者进一步问同学们:若有评委偏心于某个竞赛者呢?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连平时最不爱听讲的学生都参与了讨论。经过一番引导分析,大家这才醒悟出采用中位数更合理更公平。可见培养学困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

又如在活动课时,笔者特意引进高中数学必修(II)中第90页《魔术师的地毯》的例子,学生感觉很有趣,想放弃不甘心,反复地尝试着,结果应用初中的比例知识得到了解决,使他们感到数学知识有用又有趣,而且让学困生产生自己连高中数学题目都能解了的自豪感,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了使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3.分层要求,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在复次函数时,布置练习: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O,2)且顶点坐标为(1,-3)。

(1)求这个函数关系式。

(2)在直角坐标中画出它的图象。

(3)根据图象说明当x为何值时,函数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学困生只解(1),可思考(2),其余学生要求都完成。设计此题型的目的在于使学困生了解函数基本关系式的表达法和抛物线图象的画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平时测验时为使学困生也能及格而设计分层测试,如:画出函数y=3x+6的图象:(1)求方程3x+6=0的解;(2)求不等式3x+6>0的解集;(3)若-1≤y≤3求x的取值范围。

对于学困生只要求解(1)、(2)小题,其余学生全部完成。设计此类测验方法是为了检测学困生通过自己努力掌握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方程的图象解法,不等式解集与图象的联系的知识情况,使学困生感觉数学不难,产生成功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形成数学思想,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高,往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教材当作习题集,老师布置的预习也不完成,因此不阅读教材内容成为学好数学的绊脚石。笔者通过平时观察发现,不少学困生解题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分析问题不到位,应用题不懂得分析。教师多指导学生阅读题目一二遍,学生往往就会恍然大悟,所以无论是概念、定义、定理以及应用题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很难理解其知识的内涵,从而在解题过程中遗漏百出。如梯形的面积公式,黄金分割线定义,以及许多应用题。因此,笔者在应用题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多读题目几遍后,才分析题意,找准其问题的关键。例如:某种商品共100件,第一天以每件25元卖出20件,第二天以每件20元卖出30件,第三天以每件18元卖出50件,问这种商品的平均售价为多少?

学生经过阅读、分析,就极易找到问题的关键,顺利完成解题,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又如三角形的定义、角平分线定理等。没有阅读,就容易记错产生误解。所以阅读数学习惯的养成是帮助学困生形成数学思想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合作交流,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中的合作交流互动,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互助互学,团结协作。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有效方式。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它需要独立思考,学生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在授人以渔的同时,对学困生更应该注重授人以趣。

练习课时合作讨论练习题,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学困生往往不易完成全部练习题。因此,在练习课时,我将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运用小组合作探索各种练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过程中,笔者参与其中指导答疑,并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练习意识。结束后让学困生发表见解。然后本组其他同学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合作讨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爱”的情感渗透

心理学认为人是有感情的,它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认识过程,笔者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深刻地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学生如果喜欢某位老师,他也一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在平时数学教学中注重“爱”的情感渗透,培养学习兴趣,使学困生能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首先,笔者认识到,数学学困生大多数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造成数学成绩不理想,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因此笔者经常找学困生谈心,给他们谈伟人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幼年学数学的艰辛过程等。榜样的示范作用无疑会对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笔者在上课时经常发现一些学困生也喜欢争着回答问题,但他们的答案常常是错误的,所以但我常常肯定他们的上进心,从不泼冷水,不去追查他们的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我还常常有意识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如:“某某同学虽然目前成绩较差,但是他的头脑还是非常灵活的,相信他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果然,经过这次表扬后,他上课状况有明显改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上课注意听讲,勤学好问,数学成绩显著提高。我给学困生批改作业时,批语常常是“有进步”或“好!”。这虽是老传统,但无疑像中药“金不换”治病一样十分神奇。所以,教师一句赞扬之词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希望,从而改变他们的厌学情绪,产生神奇的力量,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当今数学学困生的教育对提高农村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证明,对数学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转化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只要能持之以恒地通过爱的情感渗透,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合作交流、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等对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地引导培养,学困生的转化一定可以“药到病除”。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化学作业批改方式的转变 下一篇:论中学班级管理中的“严”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