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识别与控制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13 04:14:18

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识别与控制模式研究

摘要:基于综合分类方法,通过风险形态识别、风险的可管理性和风险的影响集聚进行分层分类,结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模型,构建了风险管理各主体如何有效管理风险的系统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各风险主体可以明确风险类型,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决策。

关键词:金融风险;综合分类;控制模式;策略集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37(2011)02-0045-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到了金融经济时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活动的组成部分和内在属性,它的存在和管理也成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内容,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也成为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必然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不同时期金融风险管理的需要,各种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也相继产生。根据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层次的金融风险管理,前者是针对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管理,后者是以金融机构、企业为中心的微观主体的风险管理,不同层次的风险管理具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然而,这些技术只是侧重于风险的反映、检测功能,同时本身在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时也存在模型风险、估计风险。鉴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风险分类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的特点及风险主体的特点,给出了一种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风险控制模式。

一、金融风险常用的分类方法

对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风险的识别和对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集约成本。一般来说,按不同的原则和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风险有着不同的分类,金融风险常见的分类如表1所示。

上述基于单一标准的分类,其优点是便于经济主体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缺点是不利于经济主体综合权衡其所面临的风险,容易造成顾此失彼,而且这种基于单一标准的分类方法,由于对风险的作用层次和作用方向把握较难,不利于有效管理工具的选择,降低了风险监控的效率。

二、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分类及策略集

综合分类方法是基于上述单一分类方法,按照风险管理的主体、风险形态、风险可管理性及风险作用层次将金融风险分类,具体如图1所示。

对于金融风险而言,这种多层综合分类方法有助于金融风险管理主体有效识别所承担或面临的风险,并通过判别其是否可管理、作用程度的大小来快速、准确地采取措施。

同时,上述分类最关键的就是每种风险选择下策略集的构建。在构建策略集以前,经济主体必须认识到风险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损失,金融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其突出的风险特征,风险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对金融风险的管理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形成组织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而其整合资源的功能集中体现在资源配置的优化,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因此,管理风险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

在上述认识下,不同策略集的风险控制如下。

策略集一:当金融机构面临可管理的高度风险时,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如果对该类风险处理得当,其对风险资源的高效整合能与组织目标有效的融合。当然,在这里风险管理作为一种艺术性技能,非程序性操作就体现的特别明显,对于这种风险,可以通过一些诸如风险规避、对冲策略及反向运作方式来平衡风险。

策略集二:面对可管理的中度风险,经济主体在准确判断风险形态后,对其进行动态监测、控制,一方面要防止其恶化,另一方面也要从效率的角度考虑该风险。对于这类风险,可以用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来分散风险,也可以考虑选用适当的金融衍生工具来转嫁、对冲风险,从而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策略集三:这一策略集主要用来控制可管理和不可管理的低度风险。需要强调一点,低度风险并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风险,而是以其可预见的波动性大小来划分的。这类风险往往带有隐蔽性,对这类风险主要是预防,或者可以将这类风险纳入到经济主体常规风险中自动监测。

策略集四:经济主体在面对不可管理的中度风险时,由于无法实现风险管理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此时,应该适当采取一些补偿策略来进行预防,运用动态跟踪的监控手段尽量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特别是当国家的基于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不利于自身发展时,一定要对这种影响动态跟踪,不断的调整自身策略,向政策利好的方向转变。

策略集五:对于不可管理的高度风险而言,很难做到风险资源配置和组织目标的一致,同时管理技术也显得无能为力,此时,经济主体必须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进行风险控制,进行金融安全检测,通过创新来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经济主体应该主动申请金融监管机构来协助管理。

三、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控制模式选择

实践中,应用综合分类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的流程如图2所示。

1.金融风险的识别及其综合分类

(1)金融风险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在这里主要是指相关时间序列数据的收集,为分类和分析提供资料。

(2)风险的识别与分析,此处主要是对风险形态的识别。经济主体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和前期运作情况分析自身的风险暴露,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形态及其可管理性,进而分析其所面对的金融风险的特性。

2.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定量测试

(1)金融风险的定量测试。汇率、利率和商品价格波动的增强促进了新的金融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技术创新、数理金融的发展也为风险管理工具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表2给出了金融风险分析工具的主要发展过程。

上述这些风险分析工具,并不是以其提出时间的远近来衡量其可用程度,而是这些工具对不同的风险形态各有其针对性。当然,有的工具适应于多种风险形态的分析,比如VaR通过数据集成集中反映金融主体所面临的风险能量的大小及其可能性,因此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也被巴塞尔委员会选定为金融风险分析的标准方法。

(2)进行金融风险综合分类,形成分类报告,为经济主体的决策提供依据。对于经济主体的高级管理者而言,需要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报告及风险综合分类报告。理论上,应该把数据放到过去报告的观点上来看,以便观察到反常现象。对于风险管理者而言,除了风险综合分类报告外,还需要一个能显示逐日交易头寸变化的系统,也需要风险综合分类报告的“逐层显示”功能,以便反映对公司风险影响最大的头寸变动或者超额交易限额的原因。对于交易员而言,需要有关他们自己头寸的详细、实时的信息,他们也需要对潜在的交易定价或对冲进行检测。当然,如果他们的操作违反交易限额,风险管理系统应该自动提出警告。对于其他的报告使用者而言,他们需要明确投资机构所面临风险的强度及风险的利好变动,因此,要提供能反映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基本交易情况和发展趋势的报告。

3.经济主体的风险控制过程

(1)针对可管理的高度风险,力求做到风险资源配置与经济主体目标的一致性,采取对冲、反向运作等方式进行管理,并制定和执行策略集一。

(2)对于可管理的中度风险要进行动态监测,可以考虑通过资产的分散化来降低、平衡风险,制定并执行策略集二,对于这类风险一定要注意风险性和收益性之间的权衡。

(3)对于低度风险主要是预防,要进行常规检测。特别是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对这类风险要重新分析、评估。

(4)对于不可管理的中度风险,要进行动态跟踪,尽量通过自身政策体系调整、预防来配置该类风险,制定并执行策略集四。

(5)对于不可管理的高度风险,就应当引起高度注意了,要借助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政策性控制,需要时要上升到金融安全级别,以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通过模式创新来配置风险。

4.回测

按照指定的风险控制策略集对风险进行管理,并将结果进行反馈,来回测管理效率,以便于管理水平的改进。其中关键的环节是策略集的构建集成,这里需要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技术、行业专家等进行集成,形成模块化管理系统,以便于在风险分类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策略集,实现风险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结论

对金融风险进行全面、动态监控是当前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现代金融要求风险管理系统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价格和偏好三要素,实现风险管理的客观衡量和主体偏好的最优均衡,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基于自己的整体目标对内部各风险管理部门、不同的风险管理工具进行整合。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系统风险控制模式,从一定意义上实现其金融风险管理偏好、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架构、过程和风险管理文化的统一,有利于明确风险类型,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决策。

上一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促就业问题研究 下一篇:试论元明之际戴良诗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