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堤视角下的颐和园植物景观

时间:2022-05-12 11:54:56

浅谈西堤视角下的颐和园植物景观

摘要:文章即以西堤视角浅析颐和园的植物景观,分析颐和园植物造景在西堤视角的体现。

关键词:西堤;植物景观;色彩;质感;空间

1 颐和园植物景观

众所周知颐和园仿西湖而建,师意西湖又因地制宜,所以在北方地区营造出了宛若江南水乡,又具有清皇家气派的自然山水景象。师意江南,则需有江南杨柳岸之意。故在颐和园中出现了大量的栽植且均有季相,种植乔灌木与花草,可春赏花、夏观叶、秋采果、冬看型,实为四季皆美景。

2 植物景观分析

2.1 西堤上的植物景观分析

昆明湖原为京西翁山泊,泊岸有桃柳遍植,建西堤之时,一则延续原有种植方式,二则取意“苏堤春晓”之妙。延续原有花木种植方式,在西堤上营造“溪弯柳间栽桃”景观,以柳树、桃树间植方式,营造桃红柳绿景观,用植物巧妙地划分西堤的空间,既在空间上拓展了昆明湖的边界,又呈现出一派北方江南的秀丽风光。在效仿“苏堤春晓”中,堤上又建造6座形态各异的桥来调节堤岸的平直,桥形舒缓了平直的堤岸和植物景观且增加了亮点,桃柳又作为衬托来映衬桥身的美丽。

2.2 西堤视角下的植物景观分析

行西堤,可见颐和园昆明湖畔植物景观搭配。自颐和园西北T开始,行于西堤北端至界湖桥间,向西可见耕织图附近的桑树丛,近景为眼前湖中的荷花,远眺有昆明湖西侧的芦苇丛,再远处有玉峰塔屹立于翠色野趣的玉泉山上。昆明湖、西堤和玉泉山三者则构成了长堤远山塔影的景观,湖中映射长堤柳荫,与玉泉野趣形成高低远近的空间搭配,使原本过于平淡的昆明湖以西具有深远的植物景观,由此也呈现出一幅山水塔堤的绝妙组合。南行至豳风桥,眼前豁然开朗,此处湖面开广,每逢夏季,接天荷叶挺立于昆明湖西侧湖面,远处芦苇丛为远景植物映衬湖面荷花,色彩明艳前后对比,颇为壮观。西侧湖中治镜阁岛上绿树葱茏,与前后植物配色相近,呈现远中近3层植物空间,眼望之处尽广阔。继而前行,行经玉带桥与镜桥,眼望东侧,近为南湖岛,岛上植物以常绿树种为主,杂有山桃、合欢、小叶朴、丁香、地锦等花灌木。站在西堤远望,南湖岛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花灌木又有四时各异的季相景观,与昆明湖面相衬观望,实为另一番美景。远为东堤列植的杨树如绿墙在东岸,桃花紫薇遍植杨树下,使绿墙上有花红点缀。西堤东望,此处以南湖岛为近景,东堤杨柳为背景,呈现远景高低的对比,色彩虽为近似色彩,却又有不同质感,加强了南湖岛在昆明湖中的可观性。立于桥上向北回望,可观万寿山景观的雄伟壮阔。万寿山原为京西地区的翁山,清漪园建成后在山上大片栽植以松柏为主的绿色乔木,也间植有杏、桃、槐、山枫等落叶树木和花灌木,使色彩暗绿的万寿山也拥有多色彩的季相景观,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在高大乔木下方种植矮小的花灌木,使植物的配置和空间更加和谐,呈现一座平远又雄伟的山体。前山主要建筑佛香阁也在暗绿色松柏的映衬下与其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出建筑对万寿山整体景观的控制,气势与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万寿山为背景的南湖岛景象又不同于东堤杨柳的陪衬,此时的南湖岛虽为近景,却为万寿山景观的近处配景,彩色上与万寿山相互搭配,只有在空间上形成远近的景色,构成湖岛山和谐的状态。南行至景明楼处即可发现昆明湖面已由广入窄,北望景观均已定势,经过最后2座西堤上的练桥与柳桥,再行数百米至绣绮桥,来到西堤尽头,西堤视角下的颐和园植物景观也在此处结束。如若在烟雨朦胧的雨天踏上西堤,观赏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致。早在乾隆二十年时乾隆于雨天赏景,就写下“轻烟新润霭清和,霁景名山翠滴螺。塔影渐高出岭上,林光增密锁岩阿”的诗句赞美雨中西堤,实为古时西堤雨景之真实写照。

3 总结

颐和园植物景观颇丰,在营造植物景观和美的同时,又赋予植物以象征意义,使植物蕴含一定的文学思想和画论思想。在植物配置中因地制宜又巧于搭配,使颐和园植物审美意向和环境特点更加凸显,植物景观整体协调又巧于变化。西堤游线上步移景异,可体会颐和园植物景观的空间、色彩、质感等各方面的搭配与变化,这对于现今公园景观的植物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下一篇:高铁15元盒饭应该断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