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

时间:2022-05-12 05:57:36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

内容提要: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中等职业教育要把教学创新放在首位;对学生要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深化教学改革;要转变教师队伍观念。

关键字:教学创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

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人已经很难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于是,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创新,即尽可能在已知知识体系中自主地开,开掘和再创造的工作,而课堂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最好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仍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重新创造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新理念的形成、构建,又反过来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师善于创新,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潜移默化变的热爱学习,对学习感兴趣,学习时就会表现出创造性。

一、 中等职业教育要把教学创新放在首位

在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和单一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及精确程度,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知识的积累过程,以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作为评价教育质量和学习质量的标准。创新是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应该在继承性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教育,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创新教育观认为,要在很好地传授和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强调发现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要在适应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上衡量教育质量;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训练思维能力,认识学科本质,掌握学习方法;要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创新人才的培养才有明确的思想保证。

二、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要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良好的思维品质应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及熟悉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

可见,创新思维是超越固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因此,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大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三、中等职业教育要深化教学改革,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有意识地精心设计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练习,引导他们在不自觉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校要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关键是要搞好教学改革,用改革后的教学工作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当前学校的教学改革必须要在教材上下功夫,更新教材,扩大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注重多学科结合,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形成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体系。要在教学中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这种教学,体会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还可通过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介入某些科研课题,了解创新过程和方法,这种实习体验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要从被动学习转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知识的认知与获取知识方法的讨论都应是学习的内容,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和学会学习。在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力争使学生的学习能展现个人的特点。并拓展第二课堂,开展课余实训活动,这些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又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

四、中等职业教育要转变教师队伍观念

中等职业教育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转变观念,树立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理念,要培养学生主动适应并创造未来生活的能力,矫正以往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的偏差,大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探索,要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继承式"教育模式,知识经济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迫切的要求,人们普遍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数基础差,智力偏低,素质差,所以创造力也必然低,对他们实施创新教育没有必要。对这种观点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

较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师常常以卷面考试的分数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以此作为鉴定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如果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评估体系,那就失之偏颇了,因为在这样一种氛围下造就的教师角色,体现不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本质,也贬低了教师应有的生命价值,要纠正这种偏颇,笔者认为必须注意: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摈弃标准件型的人才观,即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人、塑造人的观念,因为这种人才观束缚、扼杀学生个体创造的潜能,现实生活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学校听话的、书面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踏上社会后,未必是创造型的人才。由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牢固确立这样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受教育者各自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2.教师要创造创新氛围。“激励创新”内涵在于教师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展和创新,新一轮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新的人才观那就是“多元智能”人才观,所谓“多元智能”就是只有智力类型的不同,而没有智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创造、摸索出更科学的检测学生能力的考核手段,增强考试内容的选择性和试题答案的发散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注意教材内容调整,强化应用能力训练

课程教材是整个教育系统运行的软件,课程结构制约着人才素质结构,教材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的发展方面,教材的内容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因此教师对课程教材的处理及开发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保证,构建一个科学、开放、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教材体系,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除文化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使用统编教材外,其他课程的教材和讲义的编写可考虑以地区行业为特点作必要的增删补缺。这无疑是对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材开发方面的一大严峻的挑战,也是现代教育对教育者提出的必然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课程教材的处理和开发的实践中应注意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1)课程教材的设置与安排应面向未来的时代,以人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现象,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探索,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材的处理和讲授应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

(3)对部分专业课教材内容偏多、偏全、偏深、偏难的,要实现课程的重组和综合,既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保证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明确性,又体现课程的多元化和可选择性。

(4)专业课程开发的思路应该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以产学研结合为模式,以自编教材为主,从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创新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提倡创新教育,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要完成这一课题的实践,就必须建设一支立志创新、善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2009年第9期

《现代技能开发》2008年第11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出版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6期

上一篇: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探究 下一篇:做学生喜欢的教师